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12-24 01:17马雄沈慧魏玉兰
青年时代 2019年32期
关键词:学习型党组织中职学校建设

马雄 沈慧 魏玉兰

摘 要: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关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受到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笔者与课题组成员通过调查成都市部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中职学校”)发现其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普遍存在认识不清晰、学习形式单一、制度不健全以及学习效果不佳等问题。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中职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本文提出了创新学习形式、拓展学习模式与空间、建立长效体制机制等建议,以期为中职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供路径探索和借鉴。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一、引言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这一“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再次将“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作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工作[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中也提到“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1]”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具有鲜明的自身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推动的背景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要明确自身的优劣势,扬长避短,通过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来应对新时代的新课题、新要求、新挑战。

二、中职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义

(一)中职学校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责的有效途径

目前,世界呈现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三大”态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创造力影响竞争力,给我国发展带来极大挑战。在我国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的社会转型关键时期,职业教育面临革命性变革,中职学校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重大时期。如何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这一根本前提下,适应新时代,贡献新作为,牢牢立足自身特色,为国家产业发展培养相契合的高素质劳动者,这是教育组织的天然使命,也是中职学校的根本定位。中职学校党组织是党在中职学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兼具政治核心作用、先锋模范作用和监督管理作用于一身。主要任务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学习型党组织具有新理念、新态度、新思维方式,根据信息化时代的形势变化,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学习作为提高能力的主要手段,既具有传统组织的等级权力控制特点,又具有新型组织的非等级权力控制特点的一种新型党组织形态[3]。该组织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创新精神的突出性、极强的实践性、学习机制的独特性、更好的社会导向性等特征[3]。迅速适应时代发展,把党组织建设成具有新思想、新知识和新经验的学习型党组织,是中职学校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知识、科技与高素质劳动者完美结合的重要途径,是评判中职学校办学目标与成果的重要依据,也是中职学校更好地履行社会使命的有效举措。

(二)有利于加强党组织建设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在“全党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积极开展学习活动,努力“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学习型党组织”[4]。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基础在各级党组织。只有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学习型党组织,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才能落到实处[5]。中职学校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培养着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在中职学校创立学习型党组织有利于加强党组织建设、建设学习型政党。首先,中职学校党组织是与广大教职工、学生接触最多、联系最密切的党的基层组织。从培养对象来说,中职学校学生年龄大多集中在16~18岁,正处在健全人格、树立三观的关键阶段,尤其需要正确、先进、科学理念的引导。如何将其培养为适应时代和国家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伴群体的相互影响及教师的引导是两个关键因素,这就需要在整个学校大氛围中树立积极正向的共同愿景,即建立一个求实创新、与时俱新的组织——学习型党组织。

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现状

近年来,中职学校党组织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在党组织建设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通过充分查阅国内外文献,笔者和课题组成员制作了调查问卷,对目前成都市中职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现状进行了研究。調查问卷涵盖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认识、个人参与情况、学习形式及成果、建议意见等方面内容。针对党员干部、一般党员和非党员(群众或无党派人士)3个不同群体在学习型党组织中的角色分工对问卷进行分类调整,最终制定了3份不同价值指向的调查问卷,并发布于“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调查问卷系统”进行网络匿名问卷调查,所有调查结果实行全数据分析。为避免地区差异带来的抽样误差,选取了一二三圈层6所中职学校: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成都石化工业学校、成都市建筑职业中专校、成都市礼仪职业中学、蒲江县职业中专、金堂职业中学。最终回收匿名网络问卷889份,其中党员干部192份,一般党员337份,非党员360份,非党员群体中群众327人,其他民主党派人士33人。

通过对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发现,成员中党员干部对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认识较一般党员和非党员普遍要全面深刻,能及时主动学习党组织建设最新理论和成果,具有全局意识,个人参与率较高,学习形式多为个人自主学习和支部统一线下学习,后两者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则主要关注个体学习的随意性与学校能给予的支持度。在意见收集的开放试题中,党员干部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感受提出了关于中职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建议,在学习内容方面,可在广泛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精选;在学习形式上,采用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提供更多的培训、专家讲座及外出调研机会;在学习制度方面,建立专门的学习平台,并呼吁更多的财政政策支持。

对一般党员而言,学习活动无规划是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上级有要求,个人来应付,上级没命令,自身不主动,学习活动按照上级要求呈现运动化倾向;而非党员群体对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关注度较低,缺乏清晰的定位和认识,个人参与率也远远低于党员干部和一般党员。一般党员和非党员群体一致认为在组织学习氛围影响下,个体的学习意识有一定提高,但实效并不明显。具体表现为:①个人素质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没有多大变化”;②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的认同度较高,但学习主动性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可以得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并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此外,89%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形式单一,缺乏亮点;自身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中起的作用不大,没有担负起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主要由于教学任务繁重,领导不够重视,工作压力大。

综上,中职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具体表现为如下4点:其一,认识不清晰,中职学校师生党员因为受到职业限制,大部分时间和经历需要花在教学、专业技术学习上,对党的理论学习多是被动参加,主观意识上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其二,学习形式单一,目前,中职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的学习较普遍采用学习文件精神,贯彻会议和讲话精神等形式来充当学习载体,且多为线下学习,学习形式、学习内容呈现单一化态势;其三,相关制度仍不健全,考评制度和激励制度有待加强,制度的保障作用和约束作用发挥不明显;其四,学习效果不佳。学习成效的全面体现重点在于组织内部的实质性变化。在中职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过程中,仍存在只注重活动开展多少,会议举办多少,以多少为评判标准,而忽略学习本质的现象。且理论学习与实际脱离,突出表现为知识对实践的指导差,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服务实际。这种学习和实践上的错位,不能增加中职学校党员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职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效果。

四、改进和完善中职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建议

(一)创新学习形式,拓展学习模式与空间

1.建立专门学习平台-CPR系统

CPR系统,即“校园资源计划”(Campus Resource Planning),是构建各种教学和管理资源的平台,可以实现平台间的资源共享共建、信息維护的全员化和管理效率的最大化[6]。CPR系统的集成化、动态化、唯一化、标准化和程序化等特点有利于高校有序、高效地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行之有效的途径[1]。中职学校具有突出的课程资源优势,利用信息化时代的新媒体平台,实现多样资源的线上线下同步共享,将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最大化发展。目前,CPR平台中的OA办公系统和学生管理系统在中职学校中被广泛应用。CPR平台可实时持续地提供学习资源,有助于先进学习理念形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成员的创新意识。需要注意的是CPR平台是为进行有效的管理而开发的,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有共性,也存在差异。在应用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则:其一,连续性原则,即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并不仅限于某一特定、固定的场所和时间段,而是随时随地;其二,核心性原则,CPR平台集成各种功能的系统,要注意各个系统之间的差异,如有的系统知识涵盖专而精,适用于深度学习,但大部分系统则更倾向于进行碎片化学习;其三,共享性原则,CPR平台作为中职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信息资源平台,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资源最大化共享。

2.拓展个性化学习空间

不同中职学校间存在共性与差异,故在学习型党组织的实际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依据党组织不同群体和个人,提供相适应的需求和服务,探索有效学习方式。具体可参考以下几种形式:①利用学习沙龙、讲座等开展线下“共享性学习”,分享党章、党规、系列讲话及时事热点;②利用“微博热”“手机控”等开展“自主性学习”;③开展案例教学、课题调研等活动,在活动中学习;④注重开展培训交流工作,根据不同人员专业特性开展对应交流活动,积极承办、参加诸如党史著作品读会、党史知识竞赛活动;⑤在特色载体中学习,如蓉城e家、学习强国、易班网等。

(二)建立中职学校学习型党组织长效体制机制

1.健全领导机制,加强中职学校党员干部教师队伍建设

中职学校学习型党组织是全体师生党员共同学习、共同参与建设的组织[6]。学习型党组织不仅包括组织的学习型,还包括党员的学习型、党员干部的学习型[7]。在学习型党组织的建立过程中,必须充分激发、利用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好“领头羊”作用,发挥“榜样”的力量。只有如此,才能驱动中职学校党组织内部广大师生党员的主动学习,将其转变为“学习型党员”,并最终推动中职学校党组织向“学习型党组织”转变。从“学习型党员干部”到“学习型普通党员”,从“个体学习型”到“团队学习型”,从驱动学习到自主学习,不断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实现党组织内部党员干部与普通党员,党员个人与党组织的同步成长,共同超越,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核心领导作用。

2.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培育学习机制

中职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核心以“学习”为主,“以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为建设目标”[8]。在学习型党组织的创建过程中,中职学校党组织要鼓励广大师生党员大胆探索、积极创新,时刻秉持“终生学习”的信念,以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需要。第一,要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坚持自主学习并不是等同于自己学习和封闭学习,党组织成员之间要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还需做到温故而知新,通过反思来升华学习内容,进而把这种理念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一种习惯和要求。第二,中职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要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要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做到学习内容具体化、生动化,以学促用,内化于心。教师要不断渗透思想教育,化有形为无形,春风化雨地感召学生和同伴全体。

3.完善评估、激励机制,增强学习动力

学习动力是影响学習的重要因素,师生党员适当充分的学习动力直接关系到中职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最终成效。因此,需要完善的评价考核制度来监督,将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有机结合,促进党组织成员创先争优;同时,合理的外部激励机制对成员学习动力提高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在中职学校学习型党组织的前期创建过程中,外部激励是必须和必要的。前期的外部激励能使党组织学习要求内化为党员干部和师生的自觉行为,促进师生党员自主学习。

4.加大智力、财力支持,健全保障机制

中职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充分的智力和财力保障。为此,中职学校党组织的各级组织都要充分重视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工作,

建立常态化、多元化的党组织成员培训制度,加大对党员干部和师生党员的培养力度,使日常学习、继续教育(在职学习、脱产学习)和短期集中培训有机结合,为中职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此外,要有专款专项长期支持校园学习阵地、文化设施和活动场所建设,支持师生党员开展专项课题研究。通过建立长期稳定的智力和财力保障机制,为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性保障[7]。

参考文献:

[1]冼梨娜.基于CPR系统的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3).

[2]段海超.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5).

[3]管明龙.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新建设研究[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8(3).

[4]矿难.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共产党员,2009(19).

[5]王炳林.学习型党组织的基本特征和建设路径[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3).

[6]齐小萍,樊至光.“校园资源计划”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实践[J].当代职业教育,2012(5).

[7]何期,王勇凯.高校学习型党组织长效机制建设研究[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5(1).

[8]李九丽.构建高校学习型学生党组织的原则和意义[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

基金项目:本文系成都市2014年度教育科研重点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4zz02。

作者简介:马雄(1961—),男,四川三台人,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本科,党委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学习型党组织中职学校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视阈下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学习活动研究
学习型党组织是增强党的基层执行力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