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生习得汉语概数词偏误分析与解决对策

2019-12-25 22:22马利冉井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2期
关键词:约数数词偏误

马利,冉井芳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四川成都 611844)

约数词是汉语使用过程中表不确定数时使用的估量表达,也叫“概数”。例如:“来”“把”“多”“上下”“左右”“前后”“几”“好几”“余”“数”等。英语也可以在前面或者后面加上 “大约”“左右”“大概”意思的词表示约数。英汉不同之处是用确数词表约量时,汉语多是系数词“三”“九”,而英语则是位数词 hundred、thousand 的复数形式来表示。例如:三人成虎九死一生,而英语:Thousands of people in the market.超市里有无数人。而这种问题本身就属于语言学中的偏误。刘珣在《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中指出:偏误是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有规律性的错误。偏误偏离了目的语轨道,反映了说话者语言能力和水准。该文试图对美国学生在汉语概数词使用方面进行偏误分析,以期找到对应措施。

1 偏误类型

1.1 整体性偏误

涉及句子整体组织结构的错误,会影响到整个句子的理解。如语序颠倒,误用句式。以下是美国学习者的一些使用偏误的例子:

(1)我一个月能赚三千左右元。(错序)

(2)这家服装厂一年的产量在一万左右吨。(错序)

由于汉语“数目+左右”的约数表达不同于英语中的顺序是“表达约数词+数目”,所以混淆了“左右”的正确表达方式。约数助词“左右”的正确表达方式是“时间/数量/年龄+左右”。语序错误会造成句子整体性的把握不准确,容易造成偏误。

1.2 部分偏误

1.2.1 语内偏误

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由于对目的语掌握不全面或者因错误推断而造成的偏误。

(1)他看着也就上下三十岁。

(2)这桶水有上下二十升。

(3)院子里突然跑进了三五来头鸡。

美国学生对“来”的错误使用是因为在英语中没有“来”的英语表达方式,因而学生完全没有参照,也就无法切实理解到“来”的使用。在没有完全掌握的情况下错误的推论造成了错误。在汉语中,“来”的正确结构应该是“数词+来+量词+名词”。如例句中的“三五来头鸡”这种表达是不正确的,“头”一般用来表示比较大的动物,如:狮子、老虎、大象。鸡,鸭,小狗,这种小的动物多是用“只”来表示。

1.2.2 语际偏误

语际偏误主要是因为第一语言的干扰而造成的偏误。

(1)我在这住了多五年。

(2)胡夫的金字塔已经有多一万年的历史了。

“多”在汉语中代表的约数结构数量较多,且形式较复杂。在英语中,“多” 翻译为 “much”“many”“a lot of”,加上名词或数次。美国学生在汉语使用是直接按照第一语言——英语的语序翻译成“数词+多+量词+(名词)”造成了语际偏误。正确的“多”形式是“数词+量词+多+(名词)”。

1.2.3 理解偏误

第二语言学习者对某一语言规则并不了解而造成的偏误。这类偏误比较严重,需要及时纠正。

(1)中午前后十二点自习室就没人了。

(2)我前后圣诞节回美国。

(3)前后我圣诞节回美国。

“前后”作为约数助词在表达上容易与方位词弄混。“前后”的格式应该是“具体的节日/时间点+前后”。在英语中的before和after也指“前后”“大约”。正确的英语顺序“before+具体时间/节日/具体动作”,美国学生使用时习惯性把时间放在了动作之前。正确的句子应该是:

(1)中午十二点前后自习室就没人了。

(2)我圣诞节前后回美国。

2 偏误形成原因

在偏误分析理论中,可以将偏误形成的原因分为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文化迁移因素、交际策略与学习策略、学习环境的影响这五方面。各方面观察研究发现,文化迁移因素在美国学生学习过程中造成的影响很小,几乎不计,因而,就其他四方面展开分析偏误形成的原因。

2.1 母语负迁移

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初级学习者不熟悉目的语规则,只能够依赖母语知识作为中介语,从而慢慢习得目的语。所以,同一母语背景的学习者总会出现同理性质的偏误。美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英语的学习方式和掌握的语用规则来学习汉语的约数助词,英语与汉语的相似和不同之处无疑使美国学生在汉语学习中造成了很大阻碍。

2.1.1 母语负迁移造成的错序

汉语和英语在约数的表达上是有差异的。在结构上,汉语一般是“数目+约数词”,英语基本上是“表示约数的词+数目”,二者是刚好相反的,所以在使用时容易产生错序。例如下面的例子:

(1)小红一个月能赚三千左右元。

(2)这家水泥厂一年的产量在一万左右吨。

2.1.2 母语负迁移造成杂糅

美国学生在书面语中对该类词十分注意,,所以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避免犯错。但在口语中会常常在“约数词+量词+名词”后又加上表约数的词。例如下面的例子:

(1)今天有大约三十人左右来参加这个聚会。

(2)我学习汉语已经有三四年左右了。

这种使用两种约数词来表达约数在口语中十分常见,以为英语使用习惯,学习者一下子很难反应,修改过来。

2.2 目的语知识泛化

在学习者学习了一段时间的汉语之后,开始慢慢地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和学习之中。但学习者对其学习的知识点尚未真正领悟透彻,只是一种生搬硬套,因而常常会在表达时发生一些错误。

(1)他还有半个小时前后就回来了。

(2)张奶奶的孙女小丽虽然只有十岁前后,但已经是个什么家务活都会做的小能手了。

“前后”主要是指时间的点,“左右”既可以是加时间点,还可以加时间段来表示。这是两者的主要区别,但学习者在学习时有时很难区分开时间点和时间段,所以在使用时常常就发生错误。

2.3 学习策略的影响

美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的学习策略的正确与否会对学习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美国学生有很强的学习兴趣,但是在接触并不熟悉的语法知识时会通过语言转换或者母语直译的方式来进行表达。例如:明明今天吃了十来个包子(Ming eat about ten baozi today)。善于观察生活中语言交流,如在购买食物时观察他人表达。这对于他们的汉语水平提高有很大的作用。美国学生虽然很喜欢使用汉语,但是他们认为约数的表达并不会影响交流,所以在使用时并不会在使用时特别注意。

2.3.1 迁移

当学习者在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难题时,常常会运用已知的第一语言进行理解并且运用到目的语知识中。在这个过程中就容易产生偏误使用。比如在表示“前后”约数词时,英语用“before”或者“after”,在句子:我们约好了2点在校门口见面。学习者在使用时就会认为约定的时间点在2点“前”或“后”。事实上,“前后”表示的约数词只是个大约数,并不确定。所以在使用时错误率就很高。

2.3.2 过度泛化

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会将一个知识点由小及大,这样就在扩大他的范围。在“好多”“好几”的使用上,学习者在掌握了“好多”的语用语义规则后就认为可以套用在“好几”上。

2.3.3 简化

学习者在交流中为了避免复杂和犯错误往往会选择将句子中他们认为冗杂的部分,带状语,定语的复杂句子简化,分成几个简单句子来理解。

他看到门口好几十人堵着,他绕道走了。(应改为:他看到门口好几十人堵着就绕道走了。)2.3.4交际策略的影响

美国学生在面对不会或者不熟悉没把握的目的语表达时,往往会采用回避和语言转换两种交际策略。一是学习者在对复杂的句子时会采取回避态度。比如,美国学生在使用“来”“把”“多”这样的约数词时,他们会回避使用“教室里有30来个人”这样的表达方式,二是转换成“教室里大约有30个人”这样比较容易理解,也提高了使用的正确率,增长了信心。在交流中也常常会在目的语中夹杂着第一语言,认为这样的使用并不会让人不理解。这种方式也让很多他们找到学习的自信。但回避和语言转换会让学习者很难发现自己的错误,在目的语获得上也比较艰难。

3 解决偏误的教学策略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在约数助词这个知识点讲授时要减少对教材的依赖,从生活中收取更贴近和利于理解的方式。教师在收取这些约数助词时要注意将比如“来”“把”“多”交叉部分做好标记,在学生会经常遇到的难点上多做详细讲解。课堂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对比的方式将英汉的使用表达表述正确。利用二者的相同点提高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在英汉不同的方面,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利用着重课堂讲解介绍。

猜你喜欢
约数数词偏误
约数词语,不简单
初级对外汉语读写教学过程中偏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最强大脑
偏误分析内涵探究及应用
偏误分析的意义与局限
对联中数词的艺术运用(下)
对联中数词的艺术运用(上)
约数问题(一)
英语数词顺口溜等
数词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