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热聚乳酸的制备及研究

2019-12-25 09:22邹海涛何文峰史欧阳
山东化工 2019年23期
关键词:晶型聚乳酸熔融

邹海涛,张 慧,何文峰,史欧阳,舒 友

(怀化学院 聚乙烯醇纤维材料制备技术湖南省工程实验室,湖南 怀化 418000)

聚乳酸(PLA)是一种可以完全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而在现有的可降解材料中,只有聚乳酸是以生物资源为原料制备的,而其它的原料全是石油资源[1]。聚乳酸制品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光泽度、透明性都非常优秀且应用范围广泛,市场前景良好,具有极强的发展潜力。但是聚乳酸的玻璃化温度不超过60℃,耐热性差[2],限制了其应用。所以提高聚乳酸的耐热性对于增大聚乳酸的应用领域非常重要。目前关于聚乳酸耐热改性方面的研究虽有一定的进展,但还存在工艺流程复杂,难以工业化等缺点。

本文将氟锆酸钾与聚乳酸熔融共混,制备改性聚乳酸材料。并对其进行热性能和微观形貌的研究。目前未见相关方面的报道。

1 实验

1.1 主要原料

聚乳酸,4032D,美国Nature Works公司;氟锆酸钾,分析纯,衡阳市邦友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1.2 主要仪器及设备

转矩流变仪,RM-2500,哈尔滨哈普职业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微型注塑机,SJZS-20,武汉瑞鸣实验仪器有限公司;电热鼓风干燥箱,101-0AB,北京中兴伟业仪器公司;X射线衍射仪,XRD-6000,日本岛津公司;示差扫描量热分析仪,Q100,美国TA仪器公司;热台偏光显微镜,MP41,广州明美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扫描电子显微镜,Zeiss-SIGMAHD,德国蔡司公司。

1.3 样品制备

将制备好的氟锆酸钾按含量为0%,1%,2%,3%,4%,分别与聚乳酸均匀混合,放入转矩流变仪中熔融共混,温度170 ℃,转速100 r/min,混合4 min。制成的样品冷却后粉碎造粒,分批装袋,依次注塑。设定料筒每段的温度,检查物料是否带有杂质或气泡,检查结束后再进行注塑实验。注塑温度分别为:130、160、175、170℃。冷却时间5min。实验原料配比见表1,实验流程见图1。

表1 原料配比表

图1 改性聚乳酸制备工艺图

1.4 性能测试

X射线衍射:管电压20 kV,管电流30 mA,扫描范围3~80°,步宽0.02°;

DSC分析:称8 mg左右样品在氮气保护下以10℃/min的速率由25℃升温到200℃,保温5 min,以20℃/min的速率降温到25℃,保温5 min以消除热历史,采用DSC观察并记录其结晶与熔融行为,结晶度(Xc)按式(1)计算[3]:

式中:ΔHm-改性聚乳酸样品的熔融吸热焓(J/g);

φPLA-PLA含量。

热台偏光显微镜分析:将试样粒料放于载玻片上,完全熔融后盖上盖玻片,温度范围120~160℃,降温速率1℃/min,观察结晶情况并拍摄照片记录形态。

SEM分析:对样品冲击的断面进行喷金处理,采用SEM观察样品的形貌并拍照,加速电压为5 kV。

2 结果与讨论

2.1 XRD测试结果

A.0 %氟锆酸钾;B.1%氟锆酸钾;C.2%氟锆酸钾;D.3%氟锆酸钾;E.4%氟锆酸钾

图2为样品XRD谱图。聚乳酸有α、β和γ三种晶型[4],其中α晶型由熔体中结晶得到,β晶型是聚乳酸熔融时存在未完全消失的晶体,在降温时聚乳酸分子以其为中心作紧密排布结晶所致。

2θ=15.30°、17.72°均为α晶型,2θ=29.80°为β晶型[5],改性后聚乳酸随着氟锆酸钾含量的增加,2θ=15.30°、17.72°处的α晶型逐渐降低,说明氟锆酸钾能减少聚乳酸α晶型的产生。

2.2 DSC测试结果

图3及表2分别为样品的DSC曲线图及相应数据对比表,结合图3和表2可知,随着氟锆酸钾含量的增加,改性聚乳酸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增加,结晶温度不断升高;总体而言,改性聚乳酸的结晶度是降低的。另外,随着氟锆酸钾含量的增加,改性聚乳酸因α晶型熔融产生的吸热峰逐渐减弱,因β晶型熔融产生的吸热峰逐渐增强,这说明氟锆酸钾能够促进聚乳酸β晶型的产生。

A.0%氟锆酸钾;B.1%氟锆酸钾;C.2%氟锆酸钾;D.3%氟锆酸钾;E.4%氟锆酸钾

表2 纯PLA与改性聚乳酸DSC数据

2.3 热台偏光显微镜观察

图4为样品在130 ℃下的结晶图。由图4可知,纯聚乳酸的球晶数目较少,球晶尺寸较大;随着氟锆酸钾含量的逐渐上升,样品球晶数目增加,球晶尺寸变小,当氟锆酸钾含量达到4%时,球晶数目最多,球晶尺寸最小,说明氟锆酸钾对聚乳酸有异相成核的作用。

A.0%氟锆酸钾;B.1%氟锆酸钾;C.2%氟锆酸钾;D.3%氟锆酸钾;E.4%氟锆酸钾

图4 纯PLA与改性聚乳酸结晶情况图

2.4 扫描电镜观察

A.0%氟锆酸钾;B.1%氟锆酸钾;C.2%氟锆酸钾;D.3%氟锆酸钾;E.4%氟锆酸钾

图5为样品断面SEM照片。由图5可知,氟锆酸钾在聚乳酸基体中分散均匀。另外从图片还能看出,随氟锆酸钾含量的增加,断面没有出现因氟锆酸钾脱落而产生的孔洞,这说明氟锆酸钾与聚乳酸具有较好的相容性,这应该是氟锆酸钾中的氟原子具有很强的电负性,与聚乳酸分子间形成了强作用力的缘故。

3 结论

成功制备出耐热聚乳酸复合材料,改性过后的聚乳酸耐热性得到明显提升,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升高。氟锆酸钾加入聚乳酸里有异相成核的作用,使材料冷却结晶速率降低,结晶变小,且氟锆酸钾在聚乳酸中分散性良好。该研究为改性聚乳酸耐热性提供了新思路。

猜你喜欢
晶型聚乳酸熔融
温度对聚偏二氟乙烯α晶型、β晶型及γ晶型结构的影响*
钛酸铋微米球的合成、晶型调控及光催化性能表征
高温熔融盐压力容器用Q345R材料的腐蚀性能研究
聚乳酸的阻燃改性研究进展
可生物降解聚乳酸发泡材料研究进展
聚丙烯β晶型成核剂的研究进展
不同β晶型成核剂对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的改性
聚乳酸/植物纤维全生物降解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聚乳酸扩链改性及其挤出发泡的研究
sPS/PBA-aPS共混物的结晶与熔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