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羟基-间二氨基偶氮苯的合成及紫外光谱研究

2019-12-25 09:16闫宣宇马坤石
山东化工 2019年23期
关键词:偶合氨基反应时间

吴 平,闫宣宇,兰 尊,马坤石,任 红

(吉林化工学院 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吉林 吉林 132022)

偶氮化合物由于其艳丽的色彩,低廉的价格,稳定的性质,产率高,低毒稳定等突出特点,成为了染料工业领域的重要着色剂,目前染料工业中半数以上的染料均为偶氮化合物[1-3]。偶氮苯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特征是具有偶氮基团(-N=N-),在光作用下可诱导顺-反异构化反应,使其成为一种具有光响应特性的光致变色材料,引起功效界面、信息存储和光电子材料等领域科研工作者的浓厚兴趣[4-7]。

合成偶氮化合物的方法包括:重氮化、偶合反应法、取代肼氧化法、硝基化合物还原法和固相合成法等,重氮偶合反应法是其中最常用的方法[8-9]。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以间氨基苯酚、间苯二胺为原料通过重氮-偶合法合成3'-羟基-间二氨基偶氮苯(化合物1),通过改变反应时间、反应温度、pH值、反应物计量比和溶剂等因素找出最有利于生成产物的适宜条件,最后利用紫外光谱对化合物1进行表征。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合成装置:JJ-1 大功率电动搅拌器,FA104A 电子天平,磁力加热搅拌器,XMT 数显调节仪,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电热鼓风干燥箱,旋转蒸发器等;分析仪器:Cary 60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Agilent 有限公司)。

实验药品:间氨基苯酚,间苯二胺,碳酸钠,亚硝酸钠,盐酸,乙醇,氯化钾,邻苯二甲酸氢钾,醋酸,醋酸钠,氢氧化钠,磷酸二氢钾,硼酸,碳酸氢钠,磷酸二氢钠等,所有药品均为分析纯。水为蒸馏水。

1.2 化合物1的合成

重氮化反应:称取0.7 g间氨基苯酚(0.0064 mol),0.75 mL 6 mol/L 盐酸,4 mL水溶液混合于小烧杯中,充分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反应一段时间后,向混合液中加入2.5 mL乙醇,加热至完全溶解,体系pH值约为4~5,在冰水浴中将亚硝酸钠溶液滴加至间氨基苯酚的溶液中(滴加时间至少持续20 min,滴加速度不宜过快),得到重氮盐。

偶合反应:在冰水浴中将等当量的0.7 g间苯二胺(0.0064 mol)缓慢加至间氨基苯酚重氮盐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使其反应充分),随着加入量的增加,溶液颜色加深并出现浑浊待反应结束,反应时间为1 h,再用已经配置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体系pH值大约在7.0~8.0,随后抽滤,得棕红色滤饼,即化合物1。

图1 化合物1合成示意图

1.3 紫外光谱测量过程

1.3.1 不同pH值条件下化合物1的紫外光谱

称取一定量的氯化钾,邻苯二甲酸氢钾,醋酸,醋酸钠,氢氧化钠,磷酸二氢钾,硼酸,碳酸氢钠,磷酸二氢钠药品配置系列pH值1.0~14.0的缓冲溶液。

量取化合物1 0.01 g,放入50 mL的容量瓶中并用乙醇定容得化合物1的溶液;分别取2.0 mL pH值为1.0~14.0范围内的缓冲溶液,移取到石英比色皿内,再加入10 μL化合物1的溶液测定光谱,然后再加入10 μL化合物1的溶液并分别记录数据(共另加四次),保存数据并观察分析曲线的变化。

1.3.2 乙醇与水混合溶液下测定化合物1的紫外光谱

取十一支试管,依次加入乙醇溶液0,0.2,0.4,0.6,0.8,1.0,1.2,1.4,1.6,1.8,2.0 mL,再按顺序依次加入水2.0,1.8,1.6,1.4,1.2,1.0,0.8,0.6,0.4,0.2,0 mL,按顺序分为十一组。将第一组溶液放入比色皿中并加入上述配置好的化合物1的溶液40 uL,测定紫外吸收光谱并记录数据。

2 结果与讨论

2.1 实验条件对产物1的影响

2.1.1 反应时间

本实验过程中应该控制偶合反应时间在0.5~1 h之内,如果反应时间过长会导致产物被高温破坏分子结构,或者产生大量的副产物,不易分离并且较难清理,对产物收率造成一定影响;反应时间过短则反应不充分。对于反应时间的设定需综合各项因素,合理设计实验。

2.1.2 温度

重氮化反应是典型的放热反应,一般在0~10℃进行反应。化合物1的重氮反应过程在低温(大约0~5℃)进行,为了保证重氮化反应的成功,采用冰水浴来进行反应。反应过程中反应温度对实验结果影响很大,实验温度过高会使得部分药品分解产生大量副产物,对重氮盐的生成起阻碍,且温度过高易发生液体喷溅,或烫伤等;若温度较低则会使反应物失去活性影响反应收率,且延长反应时间。

2.1.3 pH值

本实验中重氮盐生成过程最佳pH值为4.0~5.0,在偶合反应结尾阶段调试至碱性7.0~8.0,得到目标产物,重氮盐生成必须要控制在酸性的范围内,避免副产物析出,进而影响到重氮盐的浓度,反应结束后需要用NaOH溶液将体系调成碱性,产物才能够较好析出。

2.1.4 反应物计量比

对于化合物1的偶合过程,间氨基苯酚与间苯二胺的物质的量比控制在1∶1。

在本实验的反应中必须严格的控制反应物计量比,重氮化过程保持酸性条件,重氮盐稳定且不易发生分解,无机酸的用量如果不足,重氮盐则会与原料发生反应,同时进一步发生自我偶合,该过程为不可逆过程,使产品的质量降低,产率减小。

2.1.5 溶剂

实验过程中溶剂的选用对实验也产生影响,本合成实验中涉及盐酸、水、乙醇和浓碱等,其中间氨基苯酚在乙醇溶剂中的溶解性良好,故在重氮化过程中加入乙醇溶剂使反应顺利进行。

2.2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2.2.1 不同pH值条件下化合物1的紫外光谱

图2 (a) 室温下pH值=1.4溶液中化合物1紫外光谱分析图;(b) Abs-c图

图3 室温下pH值= 1.2~13.8缓冲溶液中化合物1紫外光谱分析图

紫外光谱可见,pH值=1.4时,化合物1的最大吸光度出现在467 nm处。化合物1的浓度依次为:2.29×10-5,4.57×10-5,6.77×10-5,8.91×10-5,1.11×10-4mol/L。在上述浓度范围内,从c-A曲线上可见(图2b),其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根据朗伯-比尔定律A = εbc,可得出ε= 7.03×104L/mol·cm,其摩尔吸光系数较大,在显色反应中灵敏度高。我们在pH值= 5.0时,得出ε= 5.71×104L/mol·cm;pH值=7.2时,得出ε= 5.47×104L/mol·cm ;pH值=9.2时,得出ε= 6.01×104L/mol·cm;pH值=13.8时,得出ε= 6.03×104L/mol·cm,pH值对吸光系数影响不大[10]。

我们进一步研究了不同pH值条件对化合物1紫外光谱的影响。pH值= 1.4时,化合物1主吸收峰位置为467 nm;pH值= 5.0,440 nm;pH值= 7.2,438 nm;pH值= 9.2,438 nm;pH值= 13.8,458 nm,吸收峰位的变化应该与偶氮化合物不同构型的转化存在联系,化合物1表现出良好得酸碱变色性(图3)。

2.2.2 乙醇与水混合溶液下测定化合物1的紫外光谱

对于偶氮化合物而言,溶剂也会对其最大吸收峰对应的波长、峰形和吸收峰强度产生影响。由图4可见:化合物1在不同比例乙醇和水中,吸收峰波长和峰形基本不变,最大吸光度峰值所对应的波长分别为336 nm、443 nm,吸光度A值随着乙醇溶液浓度增加而变大,这可能与乙醇溶液和水溶液极性不同相关。

图4 室温下不同比例乙醇和水溶液中化合物1紫外光谱分析图

3 结论

本文以间氨基苯酚和间苯二胺为原料,通过经典重氮偶合反应合成3'-羟基-间二氨基偶氮苯(化合物1),对反应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一步采用紫外光谱对化合物1进行了表征,化合物1具有较大的摩尔吸光系数和良好酸碱变色性,此外乙醇溶剂会对化合物1吸光度值有影响。

猜你喜欢
偶合氨基反应时间
基于乙醇偶合制备C4烯烃的研究
硫脲浓度及反应时间对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砷影响
菏泽市1例接种Ⅰ+Ⅲ犁脊灰减毒疫苗偶合猝死病例调查、诊断分析
用反应时间研究氛围灯颜色亮度对安全驾驶的影响
预防接种过程中的偶合症发生概率有多大
除有机物除磷系统中好氧反应时间参数优化
两种含1,3,4-噻二唑α-氨基膦酸酯与蛋白质弱相互作用的ESI-MS研究
2-(4-氯苯氨基)甲基苯酚降解的动力学研究
含有1-氨基蒽醌基团的α-氨基磷酸酯的合成及其路线研究
厌氧反应时间对反硝化聚磷工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