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环境保护类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研究

2019-12-25 09:23欧阳振中申少华吕文明姚运先
山东化工 2019年23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教学资源环境保护

欧阳振中,申少华,吕文明,姚运先,白 珊

(1.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2.湖南科技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环境保护类专业群是以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为龙头,以环境工程技术、环境规划与管理、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等五个专业为骨干所构成的专业群,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行业培养和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了充分利用专业群的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产教融合作用,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特对高职院校环境保护类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研究。

1 高职院校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现状

专业群的概念是在产业集群的基础上产生,落实到人才培养上,其要求是基于专业群构成的关联性、专业群内各专业在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共享性、专业群内优势带动弱势专业整体提高的带动示范性及由此带来的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办学成本降低、办学竞争力提升等良性效果,都是产业集群理论的理念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的运用。

专业群就是由一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由若干个相近相关的专业共同组成的专业集群。其特征是一个核心专业、两个共同背景(行业背景和社会联系背景)、三个共建共享内容(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资源)。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群人才培养过程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对自己培养的人才做出科学合理的定位无疑是关系到生存与发展的首要问题。目前,对于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实现,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欧阳振中等[1]讨论了环境监测与评价示范性特色专业建设机制。白珊等[2]研究了示范性特色专业教学资源建设。王中军等[3]剖析了地方高职院校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路径。王虹[4]分析了高职高专院校整体推进专业建设:目标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王爱社[5]探讨了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韩燕[6]探索了“双高”建设背景下学前教育特色专业群建设。

研究表明,高职院校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在其定位和实现过程中仍存在诸如口径不够宽、素质不够高、能力不够强等不足,以及资源整合度和共享率不高、课程体系构建不科学、实训基地与社会服务能力配合建设不够、产教融合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因此,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开展高职院校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2 环境保护类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

环境保护类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环境保护等相关工作的“多面向、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1 多面向

环境保护类专业群的职业面向主要有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专业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商务服务业。

2.2 高素质

素质是包含知识与能力在内的综合反映,又制约着知识运用和能力发展的层次品位。环境保护类专业群学生应在素质方面达到“高素质”,即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好,职业素质(业务+劳技+审美)高,身心健康。

2.3 宽口径

知识是能力与素质形成的基础,又是能力与素质发展的力量源泉。环境保护类专业群学生应在知识方面达到“宽口径”。

(1)公共基础知识: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本专业群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相关知识,最新发布的环境保护相关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2)专业群基础知识:环境(生态)学知识、基础化学知识、环境工程基础(原理)知识、分析检测知识、环境工程制图(CAD)知识等。

(3)专业知识:专业核心知识、专业拓展知识。环境保护类专业群各专业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环境保护类专业群各专业知识要求一览表

2.4 强能力

能力既是知识与素质的外在表现,又促动着知识的更新和素质的完善。环境保护类专业群学生应在能力方面达到“强能力”。

(1)基本能力:学习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中外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2)专业群基本能力:运用环境(生态)学、基础化学、环境工程基础(原理)、分析检测和环境工程制图(CAD)知识分析和解决环境保护中问题的能力。

(3)专业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环境保护类专业群各专业学生在专业能力方面的要求如表2所示。

表2 环境保护类专业群各专业能力要求一览表

表2(续)

3 环境保护类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途径

为了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实现环境保护类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多面向、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必须要坚决落实如下实现途径。

3.1 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基础。为了解决课程体系改革难的问题,必须通过群内各专业课程的互联互通,科学构建由公共基础课程、群基础课程(含实验)、专业核心课程(含实验)、专业拓展课程和实践课程(不含实验)所构成的课程体系。

3.2 全面提升师资水平

师资队伍是课程体系实现的前提,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根本。为了解决师资水平不高、师资队伍共享率不足的问题,必须通过引进、培训、深造等方式,打造一支由专业带头人、专任教师(含双师素质教师)、兼职教师所组成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全面提升师资水平。

3.3 共建共享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为了解决资源整合度和共享率不高、实训基地与社会服务能力配合建设不够等问题,必须通过整合专业教室、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等教学设施,优化教材、图书及数字化资料等教学资源,满足专业群的教学条件和要求,实现共建共享,提高教学效果。

3.4 群策群力保障质量

培养质量是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效果。为了解决培养质量不高、产教融合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必须通过校内与校外、校内部门与系部、系部与系部、专业与专业之间的有效协调和联动,通过质量保障机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群策群力,才能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和产教融合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相关文献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分析了高职院校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现状,剖析了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实现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实现环境保护类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师资水平、共建共享教学资源、群策群力保障质量”四个途径。只要坚决落实这些途径,就可以很好地实现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多面向、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环境保护类技术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教学资源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2022冬奥会背景下黑龙江省冰雪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
基于VMware的教学资源服务器虚拟化设计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