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燃煤发电企业应对温室气体第三方核查的几点思考

2019-12-25 09:16刘亦芳孙友源秦亚琦王小龙
山东化工 2019年23期
关键词:核查温室发电

刘亦芳,郭 振,孙友源,秦亚琦,王小龙,王 静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30)

2017年12月底,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这不仅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也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目前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任务艰巨、时间紧迫。燃煤发电企业作为全国碳市场首个确认纳入的行业,已经完成2016-2018年度温室气体监测报告与核查工作。

1 温室气体监测报告与核查

温室气体监测报告和核查是国际社会对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的基本要求,是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中的国家所有权贡献实施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基础,是建立国际相互信任和国际气候谈判的先决条件[1],由独立机构审查排放量核查报告方面,根据现有资料数据评估报告定义是基于适当的可用数据的排放估计[2]。

MRV体系中的监测(M)指确定计量的碳排放编辑、种类和水平,报告(R)是对排放的核算与结果输出的过程,核查(V)是对监测和报告的检查取证和确认的过程。

图1 MRV体系

完善的MRV体系是确保碳排放数据准确、可比、可信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也是碳市场运行的重要根基。截至目前,我国共分三批发布了24给重点行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其中发电等10个核算指南已上升为国家标准。

图2 MRV体系的完善

2 发电企业在第三方核查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发电企业2016-2018年度温室气体第三方核查结果与发电企业初始排放报告的对比分析发现,初始报告与第三方核查结果存在偏差,暴露出发电企业在碳排放监测报告与核查工作中在碳排放关键数据报送、应对第三方机构核查能力等方面存在问题,具体问题如下所示:

2.1 关键数据报送不一致

排放报告与第三方核查报告核算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是原始数据采信存在一些差异,如化石燃料消耗量。根据《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1部分:发电企业》对化石燃料数据获取的规定,化石燃料消耗量应根据企业能源消耗实际测量值来确定,即原煤消耗前的称重记录作为原始材料。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一般选择企业分类账中的数据进行内部管理,以进行排放核算。事实上,大多数燃煤电厂的月度生产报告中的煤量并不是由皮带称重数据直接积累的,而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这也是部分计量记录和生产报表数据不匹配的原因。

2.2 排放因子等关键实测数据缺失

2019年3月,针对燃煤发电企业未进行排放因子等关键数据实测的情况,国家碳市场帮助平台要求采用公布的高限值,单位热值含碳量未实测的企业采用高限值33.56 tC/TJ,碳氧化率未实测的企业采用高限值100%。部分企业由于未进行排放因子的实测,初始报告与核查报告的核算结果偏差可达20%以上。

2.3 第三方核查机构核查标准不统一

当前国家仅出台了核查参考指南,并未出台详细的核查标准规范,导致在实际核查中,第三方核查机构存在关键数据采信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如燃煤机组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取值的认定,既有第三方采信实测数据,也有第三方采信指南缺省数据,也有第三方采信国家碳市场帮助平台要求的高限值。

2.4 部分第三方核查机构专业性不足

部分第三方核查机构出具的核查结论存在专业性、合理性审查不严谨问题,而在核查数据与企业报送数据出现偏差时,由于企业对核查数据认识不足以及纠偏能力不强等问题,未能积极组织技术力量进行分析,确定偏差原因,及时与地方主管部门沟通、合理争取权益。

3 有关建议

3.1 构建完善碳排放数据管理体系

由于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涉及多个试点,每个试点有具有自身的特色,导致我国的第三方核查机构的发展也呈现出多层面的格局,这对于第三方核查机构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没有利[3]。从核查人员的限制来看,各地方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如北京、上海、深圳对核查人员的资质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是天津、重庆、湖北、广东、四川、福建未对核查人员的资质作出明确的规定[4]。因此为构建完善的碳排放数据管理体系需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需要国家层面推动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建立健全碳排放监测报告与核查制度,进一步规范报告与核查的工作流程、要求,以及对第三方机构定管理;二是明确数据监测、报告与核查的详细统一的技术要求,尽快出台完善国家碳核查过程中的可操作性指南[5];三是把碳排放监测报告与核查工作纳入常态化工作流程,在资金和人力等方面做好计划和准备;四是电子申报,网上申报和核查数据由统一的数据平台来实现,提高MRV管理效率。

3.2 深度参与国家和行业碳市场建设工作

当前全国碳市场运行测试方案和发电行业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和技术规范研究等政策即将出台,因此发电企业应未雨绸缪,一是全面分析梳理核查排放数据,做好与配额分配方案修订的支撑与衔接,准确掌握碳排放"家底";二是加强同国家和行业碳市场研究机构的沟通交流,积极反映发电行业实际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3.3 加大能力建设

碳排放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从碳排放的核算、报送、核查,乃至交易、履约,需要大量具备碳排放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员。一是要加强企业培训,强化企业检测工作,提高数据质量和精度;二是加强核查机构间的交流和学习,提高核查工作水平。

猜你喜欢
核查温室发电
“发电”
现代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柠檬亦能发电?
含风光发电的互联电力系统自动发电控制论述
关于设计保证系统适航独立核查的思考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营造林核查应用研究
可以避免一个温室化的地球吗?
自动化事实核查的前景及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