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大学生适应性教育及成长帮扶工作个案研究

2019-12-25 01:13张冬月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3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

摘 要:藏族大学生表现出普遍特殊的适应性问题和广泛迫切的发展需要。文章立足实际工作经验,以非民族院校工科类学院2017级藏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思考其入学适应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成长帮扶措施。实践发现,藏族大学生身体和心理均存在一定适应困难和发展限制;高校应紧抓入学教育阶段,开展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成长帮扶;藏族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更多关注和支持,需要学生工作者在坚持平等理念的基础上给予全方位、全过程的引导帮扶;个体带动群体的工作思路有一定可行性。

关键词:藏族大学生;适应性教育;成长帮扶;三全育人

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既关系到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也关系到高校、地区乃至国家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和特殊意义。作为学生工作管理者,应立足“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的本质要求,充分给予其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引导;同时,应强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助力民族地区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培养少数民族专业人才;最后,应站在“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战略高度,扎实培养政治坚定的少数民族知识分子,汇聚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华民族力量。本案例结合藏族新生的实际问题,紧抓新生入学的关键契机,把解决个人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结合起来,采取个体带动群体的工作思路,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参考价值。

一、案例背景介绍

华北电力大学A学院2017级共7名藏族学生,其中5名西藏藏族(2男,3女),2名青海藏族(男)。7名同学入学后遇到了不同程度的适应性问题,如醉氧,学习困难,饮食不适应等。经观察,西藏藏族与青海藏族几乎没有交往,且与班级同学交流更少。3名西藏女生结伴学习生活,情况较为稳定;但男生X较为特立独行,男生Z同学性格随和但没有稳定同伴。为帮助藏族同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避免特立独行、抱团取暖或自暴自弃等问题,辅导员针对群体现状和学生性格特点开展了针对性帮扶工作,同时选定性格温和但遇到困难最多的Z同学作为整体改进的突破口。

Z同学,男,西藏拉萨人。学生主要存在的困难有:经济问题,家庭经济特殊困难,生活拮据;学业问题,基础薄弱,学习吃力;人际交往问题,缺乏自信心,交际圈局限;综合素质问题,各项能力和技能有待全面提高;目标动力问题,缺少专业认知且没有发展方向。值得肯定的是,Z同学对大学生活充满期待,愿意提高自我,融入集体的渴望较强。针对这一情况,辅导员积极采取措施,在正常帮扶的同时予以特殊关注和支持。

二、解决思路、方法和效果

(一)解决思路

学院尽快提出了专门帮扶措施,整体解决思路是紧抓时机,在新生适应期大力帮扶,避免问题发酵;密切关注出勤和学业情况,以学业辅导为抓手解决核心问题;多管齐下,通过资助保障、成长结对、社团融入、实践带动和思想感召,真正化解学生顾虑,逐渐为其树立自信心;授之以渔,解决时机困难的同时关注发展性问题;由点及面,争取赢得学生信任,树立学生典型,形成示范效应。

(二)方法措施

报到前,学校将Z同学新生系统填报信息反馈至学院,学院得以及时为其提供入学路费补贴。顺利报道后,辅导员寻找机会开展多角度帮扶,具体措施如下。

(1)提供充分经济支持。结合实际将其评为家庭经济特殊困难,提供国家助学金、返乡补助、电话饮水洗澡补助等多类经济资助。学院师生爱心基金为其发放助学金,并赠送温暖冬衣,帮助其克服经济困难,为安心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安排勤工助学岗位。特殊申请学院学工办勤工助学岗位,为其提供稳定收入来源,更便于本院老师随时提供关注指导,充分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综合能力。

(3)配备专属成长导师。学院开展成长“1+1”活动,为其专配成长导师。最大程度拉近师生关系,促进信任关系建立,及时深入交流。

(4)配备稳定学业辅导员。配备研究生学业辅导员单独辅导,保证其学业稳步提高,同时借助师兄师姐的模范影响助其树立更高目标。

(5)鼓励参加民族活动。民族活动有利于其得到心理支持,在大学里获得集体归属感。一方面带动Z同学与班級同学交往交流,另一方面也鼓励其在本民族社团活动中积极表现,获得朋辈群体和民族同胞的共同接纳。

(6)搭建特长展示平台。邀请少数民族同学在主题活动中分享民族知识,介绍民族风情。进一步邀请藏族同学在元旦晚会表演民族歌舞。委托Z同学担任牵头人,使其逐渐获得本民族同学的认可。

(7)邀请参与社会实践。邀请Z加入暑期社会实践骨干团队,引导其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真正做到全方位、全程引领思想、服务成长。

(8)鼓励担任学生干部。在学生逐渐适应办公室工作后,引导其协助参与年级管理工作,鼓励其参与班级竞选。

(三)工作效果

经过多方面帮扶,学生经济无忧,假期主动留校打工;目前无一挂科,部分科目达到优秀水平;工作能力得到了一致好评,并与岗位其他同学成为要好朋友,同时吸引另一名经济困难的藏族同学共同勤工助学;学习动力增强,目标逐渐清晰,有了继续深造的意愿;学生自信心和综合能力均有提高,积极参加文艺和实践活动,获得社会实践北京市一等奖;学生不仅被选为社团活动负责人,更成为班长,真正实现了集体融入;学生提交入党申请书,思想要求上进;在本民族同学出现学业问题和交往问题后,主动进行帮扶。Z学生现已经成为一名自我管理好且真诚帮助他人、发挥正能量的优秀少数民族大学生,成为群体榜样和学生干部骨干,赢得了周围师生的真诚认可。

三、个案工作思考和启示

Z同学在师生的共同帮扶下成功适应了环境,没有陷入孤立自闭或学业困难,也没有出现排斥帮扶的问题。更重要的是,Z同学不仅个人成长成才,更带动了年级整个藏族群体向上向善。这一成功经验具有较强的工作借鉴意义。

第一,以帮助学生解决经济困难为突破口,引导其尽快完成生活自立。经济困难应予以及时关注和长期帮助,避免由此导致的不自信和思想包袱。

第二,以生活关心和心理关注为突破口,引导其尽快接纳校园。辅导员的关心、同学们的帮助、周围人给予的善意能够帮助学生在心理上尽快接纳新环境,为大学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第三,以学生特点和群体特征为突破口,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藏族学生的民族特征及文艺特长等使其更加“显眼”,讲述自己的文化民俗和成长故事,有助于他们自信心的建立。

第四,以参加社会活动和实践志愿为突破口,使其真正融入大学生活。要创造条件并鼓励藏族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公益活动,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自身能力和改变他人认识。

第五,以鼓励其担任学生干部为突破口,使其真正融入集体。学生干部工作可以锻炼能力,同时提高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更能引导学生在重大活动的参与和组织过程坚定理想信念,在思想上向党团组织靠拢,真正实现全方位进步。

少数民族学生在就业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掌握的知识水平和技能与汉族学生存在很大差异。西藏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特殊的文化背景和地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相对落后,在进入大城市求学时常受到汉语掌握水平、生活习惯差异、知识水平差距等方面的困扰。不同于民族院校的多元文化氛围,非民族院校高校更应在实践中摸索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措施,在充分理解和尊重西藏、新疆学生的基础上,从学习、经济、生活、心理和就业等多方面提供细心服务。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7.

[2] 张志勇.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J].中国教育报,2017-08-09(001).

[3] 杨新宇,李齐全,胡鹤玖.大学新生适应期心理问题的分析与教育措施[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03):63-65.

[4] 王建輝,李丽辉,白亮,杜学敏.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实践模式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05):69-71.

[5] 马戎.关于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几点思考[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01):6-18.

[6] 徐建军,陈迎明,欧旭理.教育细化 管理细致 服务细心——切实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5(01):8-10.

基金项目:文章由华北电力大学“一院一品”学生思政工作精品项目建设专项经费支持。

作者简介:张冬月(1990.12- ),女,汉族,内蒙古包头人,助教,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社会学。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模式研究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模式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校友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