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团学协同育人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2019-12-25 01:13赵艳杰庞向东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3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长效机制

赵艳杰 庞向东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长期以来高校的教学工作和团学长工作致力于做好立德树人的工作,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协同育人未凸显最佳效果,机制不够健全。

关键词:教学团学;协同育人;长效机制

长江师范学院《教学工作与团学工作一体化实施方案》提出“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保障机制三维一体互动、教学、团学双线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接着出台了《关于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动教学团学一体化,建设与教学应用型大学相符的优良学风,大力推动学校转型发展。

虽然这两个文件从顶层设计上提出了如何构建教学团学协同育人长效机制的工作思路,但我校的教学团学协同育人的实践模式,尚需全校师生都能深刻理解学校建立教学团学协同育人机制的内涵:(1)我校为何要实施教学团学一体化;(2)为何要实施本科生导师制;(3)二级学院如何落实和实施学校的战略意图。

围绕学校的现状和战略定位,我们是这样来解读和实施教学和团学实践模式的。

一、我校教学工作和团学工作协同育人的困惑

习近平指出,在实践中,教育改革发展需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基于此观点,从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的实施途径来看,教学工作和团学工作是两条主线,两者相辅相成;从学校教学工作和团学工作现状来看,两者不交叉、不融合、不联动的现象普遍存在。自2007年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以来,从教学和团学共时性观察,我校的本科办学水平体现于教学和团学工作两个主渠道。尽管学校2009年以来致力于探索和推进教学团学工作一体化,由于各种原因,此项工作正在面对如下的尴尬:

(一)虽然学校已做好了顶层设计,但推动工作的力度还不够。在具体实施中,主要是由党总支书记、团总支书记和政治辅导员推动,而从事教学工作的广大专业教师对自我的责任和任务认识不清,参与不够。

(二)教学院领导在安排工作过程中,未高度重视教学团学两支队伍的协调合作,使得教师、辅导员的工作形不成合力,甚至各自为阵,相互抱怨。

(三)学生认知上,事务性的工作主要找辅导员,学习上的事找专业老师,而二者思想上缺乏沟通,信息不畅通,甚至育人指向上都不一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四)文化育人品牌的育人优势未充分发挥,缺乏鲜明育人个性,也未发展学生个性机制,助推学风建设效果不太明显。

(五)无论是学生工作的“四个一”载体还是本科生导师制均把形式作为追求目标,以人才培养为特征、以教学团学队伍团队为实体的教学团学一体化体制未真正形成,育人氛围不浓。

(六)把管理学生作为教师的本分,把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手段,服务、关心、引导学生成人的工作未成为全员意识。一、二、三课堂仍存在各自为阵的现象,学生心理干预机制不健全。

为打破教学团学两张皮的问题,使教育工作者做到教书育人,从事团学工作的人员做到管理育人。我校提出教学团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就是推进教学工作和团学工作在育人目标、方向、机制等方面的有机融合,凸显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就是为本科生的学习、实践、生活、等方面做准备。

二、教学团学一体化,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有益尝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明确指出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高校立校办学和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方向。教学团学一体化是高校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我校2009年就提出了“创新教学工作与团学工作两位一体”的新思路,把一、二、三课堂整合起来,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生工作转型。2012年学校出台了《教学工作与团学工作一体化实施方案》,明确了教学团学工作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过程、人才培养保障机制上三维一体互动、教学团学双线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2014年学校针对我校实际,建立了学生工作的“345”治理体系和共青团工作“125”第二课堂育人体系,明确了团学工作的重点载体,创新本科生导师制,逐渐完善教学团学一体协同育人模式。

结合实际,我院教学团学一体化协同育人模式是:①明确学风建设是龙头,成立以院长书记为组长的学风建设领导小组,明确提出学风建设好坏的关键在专业老师。②全院12个班都设立班导师,指导学生科研、创新创业训练、学科竞赛。③政治辅导员负责所管年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生活服务等事务。④学院统筹一、二、三课堂教学管理、教学评价和学生管理。学生的全部教育管理活动由学风建设领导小组统筹设计、教学人员和团学人员共同参与。⑤健全“互联网+”教学团学队伍,要求所有专兼职教师、辅导员都做到线上线下学生服务、教育、管理无缝对接。⑥学风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班导师和项目导师的考核和学生素质(成绩)考核 ,并纳入教师的年度考核。

按照上述模式组织教学团学协同育人模式,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管理优势。教学工作和团学工作在学风建设领导小组统一下开展,有效地引导学生有序展开大学校园的学习和生活,有利于研究学生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有利于对师生教学、团学活动的统一管理。

(2)文化优势。优化师资队伍,有利于打造有特色的学院文化和学科竞赛文化。降低高年级的消极负面影響,增强文化熏陶功能。

(3)创新优势。教学团学协同育人,可以在管理体制和机制上大胆创新,率先试行项目管理和教学团学团队实体化,搭建专家治学平台,闯一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子。

三、教学团学协同育人的实践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时代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历经9年的持续探索与实践,我院形成班导师、任课教师、辅导员三管齐下的教学团学协同化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学习由被动向主动的良性转换,育人成效逐步显现,切实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一)导师制开展助力教学团学一体化

我院根据《化学化工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方案》,以学院博士、教授为首,依据专业特色组建了9个项目导师团队,构建了“大一跟导师、大二进项目,大三出成果”梯队型创新创业育人机制。

在过去一年中,学生共立项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1项,市级5项,发表学术论文20篇;参加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获全国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西南赛区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参加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化工原理实验大赛,获西南赛区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参加重庆市第五届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获二等奖1项;有3名学生参加赴美带薪实习,1名学生作为交换生到新西兰留学,选送6名学生赴山东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项目学习;聘请了4位校外教师做专业讲座和专业导论授课。

(二)三管齐下狠抓学风建设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根据学院“一流学风”建设方案,班导师、党员教师、辅导员三管齐下,责任明确。第一,依托学院的教育教学平台、学科科研平台、学科竞赛平台,打造“实验室”阵地建设,全天候开放3个创新实验室、14个学科研究室、30个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第二,打造“教师党员引领工程”。根据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我院33位党员老师牵头针对不同的专业分别开展教师资格证交流会、科研培训会等10余类化学特色专业活动,带领学生参与环保局、建环所、马鞍社区等社会实践活动。党员老师指导创新创业训练项目69个,获市级以上奖项5个。第三,辅导员组织学生开展人文艺术类讲座5次,成立主持队、篮球队、羽毛球队等11个艺体队伍,举办化学嘉年华颁奖晚会、第六届田径运动会等12项文体活动,鼓励200余名学生参与暑期“三下乡”、市民学校等20余项社会实践活动并获得市级团队表彰1次,市级个人表彰17次。

(三)学风建设成效促进考研就业涌流奋进

在良好学风氛围下, 我院学生努力参与课内课外学习,并取得一定成绩。仅今年上半年学生获得各级各类奖励87项,其中国家级3项、市级6项、校级78项;科研项目24项;学生以第一作者在中国各类期刊杂志发表论文7篇、专利申请1篇。近5年我院一共考取研究生175人,考取率超過21%;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为92.81%,年终就业率为99.36%;还涌现出了一大批扎根新疆、西藏等地的优秀青年典型。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教学相长——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基础知识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刘文章.基于项目任务的教学团学一体化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04).

[3] 杨双.教学、团学一体化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4).

作者简介:赵艳杰(1983.02- ),女,四川自贡人,长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长效机制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治理校园欺凌需要长效机制
为资源下沉建长效机制
现代建筑技术协同育人基地的构建研究
以“三好一满意”为抓手 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