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阈下《中国城事》系列课程设计理念与实施路径研究

2019-12-25 01:13牟红安鲍勇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3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

牟红安 鲍勇

摘 要: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课程教学和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文章以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中国城事》系列课程为研究对象,介绍上海市高职院校“中国系列”课程思政建设背景,分析《中国城事》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与组织保障,讨论《大城养老-邻里-家庭孝文化》课程思政设计与实施过程,总结了《中国城事》的建设效果,提出未来发展建议。

关键词:课程思政;中国城事;大城养老

一、上海市高职院校“中国系列”课程思政的建设背景

“课程思政”一词最早由上海市委、市政府于2014年提出,它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课程教学和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按照“统筹布局、分步实施、滚动发展”进行部署。上海市教委举全市之力,2017年开始在上海市12所高校整体试点,12所高校重点培育,34所高校一般培育。2018年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形成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以“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程为拓展,以综合素养课为支撑,以专业教育课为辐射的思想政治教育 課程体系。使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承担育人使命。到目前为止上海高校共打造了承载思政育人功能的60多门“中国系列”课、 1000多门综合素养课、3000多门专业教育课。

上海高职高专院校的“中国系列”课程包括:上海出版专科职业技术学院的“印迹中国”,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匠心中国”,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的“民航中国”,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的“中国城事”,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工艺中国”,上海工商外国语学院的“开放中国”等共计15门中国系列课程。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致力于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高水平应用技术技能型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城市服务三大领域,构建高水平、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探索思政教育新模式。

二、《中国城事》课程思政设计思路与组织保障

(一)《中国城事》思政选修课设计思路

《中国城事》是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的一门思政公共选修课,面向全校学生开放。该课程为系列课程组成,分为城市品读、城市建设、城市治理、城市记忆、城市梦想五个模块,《中国城事》课程的设置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城市、认识城市,积极感受中国城市的发展规律和文脉内涵,并对当代城市的发展规律有清晰的认识,从而激发信心,发奋图强,力争上游,努力成为有知识、有品德、有作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作为一所培养城市建设、管理、应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校,秉持着“立德、立人、立业”的校训,在德育教育中融入城市文化、工匠精神、跨文化交流交往的能力要求,目的是使培养的学生更适合社会的需要和职业的发展。

(二)组织机制

学院领导亲自为学生讲授中国城事第一课,城市梦想,指导中国城事建设课程建设项目,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统筹推进《中国城事》系列课程建设工作,学校成立了组织管理部门,有意识地将“价值引领”功能的增强和发挥作为一个首要因素,将课程思政建设质量、内容、成效等工作情况纳入教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奖励机制。行业主导,《中国城事》项目组紧紧依靠各专业的校企合作基地,充分发挥行业主导作用,关注城市特点问题,授课教师、企业专家、政府官员、上课学生一起走进城市的各个角落,通过现场讲解、考察、交流了解城市、认识城市,激发对城市生活的热爱,提高审美综合素养,担当城市建设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三)保障机制

《中国城事》课程思政项目在建设时给与专项经费,专款专用,专任负责,经费使用包括人员、交通、教学材料等费用。确保课程高质量的进行。

政策制度机制 学院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从授课教师、专家、场地资源、学生、管理、课题经费等各个方面给与大量的支持。中国城事课程历经三轮,课程框架已经基本成型,发挥团队的作用,在“上什么、怎么上”进一步研究,完善各个专题板块,将“中国城事”课程变成品牌,提升为社会服务能力。

三、系列课程之一《大城养老》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

(一)课程思政的设计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上海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行业始终面临人才短缺的局面。《大城养老:邻里-家庭孝文化-老龄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是《中国城事》系列课程中城市治理版块的一个内容。本次课程通过分析上海城市与社区老龄化现状,提出大城养老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与社区养老的实践,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倡导邻里-家庭的孝文化价值观,引导青年学子进入养老行业,成为养老行业中的后备军。

(二)课程的组织设计总体思路

学校教育是德育大熔炉,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育人架构,将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教学空间横向贯通,形成360度全方位、熔炉式的时空教育体系。将德育内容贯穿课程之中,包括政治认同(道路自信)、国家意识(老龄化国情观念)、文化自信(家庭-邻里孝文化传承)、公民人格(孝老敬亲)。引导大学生投身到养老行业中,担当时代赋予的重任。

(三)《大城养老》课程的实施步骤

步骤一:专题教学,精心选择优化教学模块,关注身边事,热点事,与学生进行讨论热点话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出大城养老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让大家进行思考

步骤二:融入行业,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邀请养老行业专家、街道干部共同组成授课团队,以主持人的模式,将问题提出,讨论,并分享企业在社区养老过程中感人的案例,将企业家精神传递为现场的大学生,增强感染力。

步骤三:三全育人贯穿始终,教学场地选在社区真实的日间照料中心,采用现场授课的模式,贴近学生、贴近企业、贴近行业,实施“三段式”教学。

步骤四:善于运用媒体的作用,在精心设计组织实施的同时,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与东广新闻台联合打造《中国城事》课程专栏,通过空中课堂的方式,将课程思政的覆盖面从校内师生扩大到广大市民,用一种新的方式讲述城市故事,引发共鸣。打破传统思政课堂时空限制,让更多的人包括普通大众可以通过最便捷最快速的方式聆听来自高校教师及领域专家的前沿观点,把握时代发展脉搏,探索出了一条高校课堂与媒体合作的新模式。

四、结语

《中国城事》作为其中一门特色思政公共選修课,让学生在崭新的课程环节里发现城市、理解城市、融入城市。学校课程一经上线,受到了同学们的广泛好评,课堂几乎场场爆满,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中国城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借鉴上海高校“中国系列”课程的成功经验,结合各学科优势,实现校内外行业企业资源互动。通过东广新闻台的媒体合作,不断扩大影响力。该项目受到学生欢迎不是偶然的,党委书记领导、行业发挥主导作用、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共同参与,形成了完善的机制,流畅的协作形势,呈现出学校、学生、社会满意的效果。

该项目在教法上努力推进“一课一教法”的创新方式,在主持人模式下的课程编织过程中,对于传统思政教法进行多种教育途径的改革,努力让学生在崭新的课程环节里获得潜移默化的效果。

中国城事将在配套教材开发、线上线下课程制作等方面不断深入,形成更加成熟的模式,探索思政选修课的成功之路。构建全方位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形成合力育人的态势,发挥思想政治课主阵地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S].2019-08-14.

[2] 推进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上海高校思政课“一校一特色”[N].解放日报,2018-07-27.

[3] https://www.succ.edu.cn/Home/News/view/xwid/e867c8adae192fa5ccb09e56617390ac.

[4] 邹连方.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的思考——基于上海的考察[J].才智,2018(35):166-167.

[5] 顾骏.“创新中国”课程:“同向同行”的平台设计和教师组织[J].中国高等教育,2017(05):38-41.

[6] 曹月柱.课程思政视阈下医学生健康教育路径探索与反思[DB/OL].中国健康教育,2019(07):662-664,https://doi.org/10.16168/j.cnki.issn.1002-9982.2019.07.022.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
高校思政课程的现状与改革措施研究
课程思政理念下英汉口译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