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2019-12-26 05:15贾连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人才教育学生

贾连莹

(黑龙江东方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1 新媒体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1.1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之必须,发展之要务

在当前的国际背景下,创新创业在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高校应该鼓励学生创新、创业,为愿意创新创业的同学提供条件,鼓励这些同学积极创新、创业,让高校毕业生在求职市场中因为创新能力而更受各个企业追捧,或者使毕业生成为除了求职者以外,为社会创造工作岗位的创业者。

1.2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学生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

在能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重视培养创新创业素质,提高创新创业的知识与技能。由此可见,在新媒体时代,高校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教育对高校学生未来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十分有必要。

2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内涵和意义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包括创新人才培养和创业人才培养两个层面的内容。创新人才是指富于创造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够创造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人才。创业人才是指具有强烈创业意识,对商业机会有敏锐嗅觉,并积极配置相关资源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创造价值和财富的人才。创新和创业是人才培养两个重要方面,缺一不可。创新是创业的基础与前提,只有坚持创新,才能在创业过程中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而创业则是创新的行动与结果,创业是在经济领域创新的实践方式,本身也是一种创新。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一方面,可以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就业质量。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可以增加就业岗位和就业渠道,丰富就业形式,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另一方面,给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在我国经济面临转型的情况下,鼓励毕业生创新创业,有助于产业转型,有利于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3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3.1 认识存在偏差

我国虽然拥有着几千年的教育历史,但是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起步时期相对落后,很多方面都在处于探索的阶段。现在仍然存在部分的教师和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其中认识的偏差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起步时期学校没有正确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含义,单纯的把创新创业教育看作简单的就业技能培训,未设置系统的课程,导致教育的效果不佳;另一方面是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理解不够深刻,导致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度不足,未能得到良好学习和成长。

3.2 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欠佳

尽管国家已经开始重视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各个高校也分别用自己的方式替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发声,但是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未能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效果不佳。首先,在高校中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源分配不足,现在高校仍然以传统的教育方式为重点,无论是在人员、资金、课程设置上都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分配严重不足,对创新创业教育不够重视;其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方式创新程度不够,方式单一乏味,学生没有学习的热情,无法起到实际的教育效果,活动只停留在表面,教育的层次过于肤浅,很难达到对学生进行优良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最后,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缺失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活动仅仅停留在单次的举办层面,无法灵活的优化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导致教育活动的举办一直停留在表面。这就导致了创新创业的整体环境欠佳。

3.3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环节薄弱

传统教育的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良模式仍在影响这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这个现象普遍存在于现代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很多高校都只是通过课堂的讲授创新创业知识的形式来让学生去学习相关的内容,学生缺乏实践的机会,难以真正的掌握创业的技能,也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脱轨,难以去真正的理解创新意识。虽然有的学校设置了科技园和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等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场所,但是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没有达到真正的有效利用,还有学校通过举办一些创新创业大赛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但是由于不够注重后期的比赛形式,导致了比赛徒有形式,很难对学生有真正的锻炼效果。因此,如何才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已经成为当代高校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思路

4.1 利用网络平台,通过持续性创新,让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跟上社会变革的步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现在网上信息的检索已经越来越快捷,可以依托的网络平台也越来越丰富,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只有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快节奏,才能在新时代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和更好的发展。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通过互联网的渗透性将创新创业的知识碎片化融入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融会贯通,深层理解,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可以通过现代网络平台推文的模式,通过编辑故事在平台上发送推文的形式,将创新创业知识的传统模式予以改造,将创新创业的知识融入故事的背景情节中,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能够充分的理解创新创业的知识,也能与学生进行深层的交流和方便得到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的评价和反馈,对模式和制度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

4.2 建立大学生创业网络基地,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效率的提升

网络的便利性有目共睹,已经被社会广泛的认可,利用好网络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力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运用。近期电商迅速崛起,各种网络购物平台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完全可以对网络购物平台进行有效利用,积极进行网络创业基地的搭建和鼓励学生参与网络创业实践。

4.3 利用网络时代的特点,探索创建更多的实践平台和实施的可能性

当代的大学生追求个性化,而互联网给了学生一个良好的自我展示平台。除了例如挑战杯外的创新创业大赛等比赛外,当前很多高校已经陆续的推荐出一些“互联网+”的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形式以及赛事,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且便于后续的创新创业的理论教育和对学生充分的引导和培养。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应该在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锻炼等方面创造条件,结合专业特点,搭建平台,充分的有效的发挥新媒体资源,,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激发出来,以此更好的推动学校发展,助理社会进步。

4.4 尊重个体,建立个性化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当代的青年大学生追求个性化的发展,在进行创新创业的培养中也要充分的尊重给学生的个性,并且适当的结合个性化教育,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进行充分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获得更好地发展。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才能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国“互联网+”的提出,无疑为传统的企业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对于帮助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经济转型具有巨大的作用,各个高校只有坚定不移的贯彻党的领导方针,深刻领会到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发展需求,才能做到对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对教育方式的不断创新,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乃至创业人才。

猜你喜欢
人才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人才云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