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评优评先对大学生价值观探索及对策研究
——以遵义医学院为例

2019-12-26 19:07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评先价值观大学生

李 雪

(遵义医学院,贵州遵义 550025)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说:“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高校大学生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他们处于最美好的年华,对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振兴和社会的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坚持“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青年时期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他们的价值取向对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所以必须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

高校开展评优评先评奖工作是为了通过外在作用呈现的效果刺激、鼓励、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通过对他们某种行为效果的肯定,达到鼓励、奖励上进生、鞭策后进生,用一种积极上进的学风氛围引导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但在多元文化发展的纷繁环境下,在评优评先评奖后学生呈现的态度反馈,出现了多样性的价值取向,有正面的也有部分负面的,值得深思与探讨。

1 当代大学生在评优评先中价值观的现状

1.1 价值观的理论内涵

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根本看法和观点,是人们认识和评价客观事物和现象对自身或社会的重要性时所持有的内在标准。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他们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处于非常不稳定阶段。

1.2 问卷发放情况

为真实了解当代大学生在评优评先中的价值取向,本论文通过无记名问卷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322份,回收有效问卷307份,回收率为92%,问卷有效率为87.71%。在调查对象中,男生占35.43,女生占64.57;独生子女占24.83,非独生子女占75.17;原户籍属于城镇占21.85,属于农村占78.15,;文科生占25.17,理科生占74.83,出生年份是1995-1999之间。

1.3 问卷分析

在问卷调查中,在问及“你认为判断价值观的依据是什么”时,52.5%选择了“对社会的贡献大小”,28.2%选择了“社会地位的高低”,10.8%选择了“赚钱的能力”,8.5%选择了“暂时不知道”。在问及“在大学你最想获得的成功是什么”时,48.6%选择了“学习成绩好”,38.8%选择了“德智体综合能力强”,27.9%选择了“科研能力强”,25.7%选择了“与人沟通能力强”,18.9%选择了“自学能力强”,35.7%选择了“社会实践能力强”,6.2%选择了“其他”。在问及“你认为自己价值观的确立,受什么影响最大”,29.7%学生选择了“学校教育”,46.5%选择了“家庭教育”,18.9%选择了“媒体信息”,4.9%选择了“社交圈”。在问及“在评优评先中你最看重什么”时,有64.2%选择了“获优获奖是对自己学习期间的肯定,是一种隐形的荣誉”,14.6%的学生选择了“奖状、奖金等物质奖励”,11.9%的学生选择了“父母对我的期望”,3%的学生选择了“老师、同学对我的期望”;问及“你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奖项吗?”时,84.8%的学生选择了“想,正在努力”。12%的学生选择了“无所谓”、3.2%的学生选择了“不想,也不努力”。问及“是否了解学校奖学金评定机制?”时,70%的学生表示“了解”,12%的学生表示“非常了解”,8%的学生表示“一点都不了解”。

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是积极上进,充满活力,有目标,有追求的。作为社会人,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作为学生阶段的任务,就是促进自身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同时也要清醒地意识到,由于大学生正处于思想不稳定和性格叛逆阶段,还是有部分心智不成熟的群体,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力不强,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放弃,价值观易受到外部环境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大学生价值观是消极的、不健康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分大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明显的目的性和功利主义倾向,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早在2008年,钱理群教授就曾说过:“现代的大学正在培养‘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的智商和情商都很高,学习、帮助或者协助他人或社会都成为一种投资,他们很会“表演和配合”,能够利用周围的一切获得最大的利益,绝不允许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胁。他们将来会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如果在大学阶段价值观的引导不正确,明显的目的性和功利主义带入以后的工作中,那将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是存在享乐主义严重,缺乏奉献精神。部分学生对金钱的狂热程度超过了社会道德底线,甚至部分采取手段获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享乐主义的思想逐渐地改变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遇到困难往后退缩,有损个人利益、花费自我时间的事情选择避开,“一心只管门前三亩地”。

三是还有一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弱,人格不够健全。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生活在象牙塔里面,来到大学后需要面对学业、社会、情感等各方面的压力,他们外表光鲜内心却脆弱,使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缺乏心理准备,就会心理失衡,产生焦虑、自卑、抑郁、躁狂等情绪。有的学生选择自我伤害,有的学生选择伤害他人,造成的后果是惨痛的。

2 当代大学生在评优评先中价值观的形成原因

2.1 社会环境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90%以上都对外部环境有了更加深入、全面、彻底的了解。往往实际年龄越小,触碰的新鲜事就越多,与外界的隔阂也越少。就是因为年龄小、阅历欠缺、分辨能力差,大学生很容易被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正之风影响,导致他们出现一些自私、冷漠、功利,只关心自己的事情,个人的利益,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特别是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学生很容易通过互联网接触到外部世界,加上他们的判断力没有完全成熟,价值取向很容易扭曲。

2.2 家庭环境

独生子女由于家庭教育的关系,部分小孩有自私的基因在体内,他们的责任、感恩意识和奉献精神较为缺乏。在小孩成长的整个周期中,家长扮演的角色是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切行为小孩都在模仿,所以对于个人成长来说,家庭对其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大部分城镇家庭结构都是“四二一”,他们对孩子万般溺爱,包办一切,导致孩子习惯于接受、不懂得付出,遇到困难往后退缩的性格。部分农村孩子是留守儿童,从小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的关爱,好胜心太重,把金钱和权利看得很重;部分农村孩子随着父母在城市边缘飘荡,缺乏安全感,容易导致自卑的情绪。

2.3 个人原因

只追求效果,忽视过程。大学里面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但只有在期末的时候学习氛围是最好的,图书馆、自习室人满为患,拿着老师画的重点去复习,而平时图书馆和自习室就比较宽松,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什么呢?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应该是提升综合素质,特别在医学院校,人文素养、职业道德方面的知识更应该加强,做一名有德有才的医务工作者。还有很小一部分学生干部在大学里面拿着鸡毛当令箭,做权利交易,养成不正之风。

3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方法策略

3.1 完善价值体系,弘扬道德建设

我们要时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去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价值情操,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将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放在首位,个人利益次之,弘扬正能量对社会的传播,抵制负能量对社会的不良影响。

3.2 坚持方向,营造文明环境

为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优良的价值观,必须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校需要全方位并且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课老师和专职辅导员充分利用起来,以贴近生活的具体形式进行教育培养,把知识培养和德育培养充分结合起来。对于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的营造,通过实行网络监管、安装不良信息过滤器等方法。

3.3 志愿服务,实践育人

在大学期间的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是增强社会责任感一种重要方式,应该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比如: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层、社区医院健康宣传、医院导诊、假期医院调研、母亲节父亲节表达爱意、雷锋活动月、义务支教、敬老院关爱行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学会关心国家、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学会责任与担当。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总结,才能真正将优良的价值观嵌入自己的灵魂,才能培养出自己的良好价值观。

4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说:“我为什么要对青年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所以,青年要从现在做起,培养自己优良的价值观。

猜你喜欢
评先价值观大学生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学校要想做好教师评优评先工作需“五公”
基层减负年怪相
绥阳县关工委召开“评先”评审会
警惕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精英化倾向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