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

2019-12-26 08:10单成花
医疗装备 2019年23期
关键词:房性心电心电图

单成花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 (福建三明 365000)

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脏疾病,是因心脏活动异常导致的心脏搏动节律异常。若不及时明确诊断,随着病情不断恶化,该病将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近年来,心律失常发病率逐年上升[1-2]。临床上以往多采用听诊心音或心电图检查的方式诊断心律失常,但却无法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病因,易耽误治疗。动态心电图可于24 h内连续记录10万次心电信号,同时可连续记录并分析心电图变化情况,明确心律失常类型、发作频率等,对诊断心律失常具有重要作用[3]。本研究比较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45~80岁,平均(50.06±2.14)岁;病程1~13年,平均(3.24±0.47)年;合并高血压23例,高血脂20例,糖尿病17例。

纳入标准:符合《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4]中关于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患者表现为胸闷、头晕、心悸、心跳不规律等症状;可耐受本研究中的检查项目;患者自愿参与,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参与本研究前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患者;存在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脏疾病的患者;情绪波动较大的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1)常规心电图检查:嘱患者取仰卧位并保持安静状态,采用韩国Bionet Co,Ltd.型号为EKG2000的心电图检查设备,对患者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设置纸速为25 mm/s,增益为11 mm/mV,在保证图像清晰度的同时还需保证基线的平稳性,密切观察检测段心电图图形变化。(2)动态心电图检查:嘱患者取仰卧位并保持安静状态,选用美国惠普公司生产的型号为1810的动态心电图检测设备,使用三导联24 h动态心电图对患者实施心电监测;在心电检测过程中,患者可进行正常的生活,需避免强磁场对心电设备造成干扰;待监测结束后回放监测数据,处理并分析异常的心电信号。

1.3 临床评价

(1)比较两种方法心律失常不同类型检出率,包括室性期前收缩成对、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成对、房性期前收缩早发、室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房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房室传导阻滞。(2)比较两种方法心电图检查情况,包括ST段压低幅度及心律失常持续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心律失常检出率比较

两种方法的房性期前收缩成对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的房性期前收缩早发、房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房室传导阻滞中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方法心律失常检出率比较[例(%)]

2.2 两种方法心电图检查情况比较

动态心电图ST段压低幅度大于常规心电图,心律失常持续时间长于常规心电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方法心电图检查情况比较(x-±s)

3 讨论

冠心病属临床上常见的心脏疾病,其发病机制为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血供突然中断或减少,导致心肌梗死或心绞痛等症状的发生,病情严重者甚至引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是由于激动传导速度异常,引发心脏搏动节律及频率发生病理性改变,同时该病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于心脏功能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此外,心律失常是在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作用下发生的,以冠心病、心肌炎最为常见,且患者心律失常及心功能水平所受到的影响程度取决于临床症状的严重性;若心律失常病情较为严重,患者会出现胸闷、心悸等临床症状,严重时甚至可导致患者猝死。由于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多样,临床对于该病的诊断中极易出现漏诊,从而影响对病情的判断及治疗的推进[5]。因此,对于心律失常患者应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尽早控制病情,改善患者预后。

肖姗姗等[6]研究显示,动态心电图检测冠心病心律失常中对房/室性早搏二/三联、房室性早搏成对以上及短阵室上速等5个指标检测优势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本研究结果与其相似。本研究结果显示,动态心电图的室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房性期前收缩早发、房室传导阻滞及房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检出率较高,ST段压低幅度较大,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均较长。这表明动态心电图可检出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且检出类别多于常规心电图,有助于患者尽早明确病情、展开治疗;同时,动态心电图还可准确反映心律失常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利于指导临床治疗。常规心电图是临床常用的心律失常诊断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检查费用低、重复性高、检查时间短、无创性等优势,患者于安静状态下便可进行检查,其在临床应用较广泛;但常规心电图检查只可记录患者短时间的心电活动,同时受到检测时间的影响,数据图形记录时间较短;对于非发作期患者而言,因无法掌握患者心电动态变化过程,常规心电图检查易出现漏诊;对于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而言,常规心电图在监测出心肌缺血时,患者病情已较为严重,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预后效果差[7]。由此可见,常规心电图无法准确判断患者病情,漏诊率较高。而动态心电图可24 h持续、实时监测及记录患者心脏活动的节律,可以更加全面及充分地收集各类心脏信息,较好地弥补了常规心电图仅能记录静息状态下心电波形的缺点,且稳定性较高,对于小异常的心电活动也可准确捕捉,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8];此外,动态心电图结合ST段变化及心率情况,可评估心律失常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发病持续时间及发病频率,同时还可反映患者日常状态下心肌缺血情况,对预后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但动态心电图检查费用较高,对经济能力较差的患者而言,会造成一定的经济压力。

综上所述,相较于常规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可更好地反映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猜你喜欢
房性心电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房性期前收缩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房性期前收缩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基于非接触式电极的心电监测系统
穿戴式心电:发展历程、核心技术与未来挑战
更正启事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