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和合”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社会价值

2019-12-27 06:29马庆花
文化产业 2019年23期
关键词:家庭国家传统

◎马庆花

(中共阳泉市委党校 山西 阳泉 045000)

“和合”传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海纳百川、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崇尚文明、讲究礼仪、居安思危、自强不息等优良美德,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和合”文化理念,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和合”文化有利于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国家繁荣、世界和平。我们要重视传承、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和合”智慧处理好国内外各种关系。

一、“和合”文化的概念及由来

“和合”二字,最早见于甲骨文、金文,甲骨文的“和”字形像多管的乐器,意思是多种不同的音调声律,才可以奏出动听的音乐,为声音相应之意。随着文字的发展,“和”演化为和谐、和平、祥和之意,“合”演化为结合、合作、融合之意。

殷周时期,“和合”两字分开使用,到春秋时期“和合”两字开始联用,最早见《国语·郑语》,“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指商契把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和合,来治理国家,使百姓安身立命。孔子的“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老子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四十二章),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上》)都对“和”或“和合”的概念做过论述,墨子、管子、荀子等先秦诸子也多有与“和合”有关的表述。“和合”关系密不可分,“和”既是实现“合”的理想途径,也是“合”的最理想状态;“合”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下,彼此共生共长的最佳途径。

儒道释文化合流,为“和合”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和合”文化逐渐成为我国传统的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

二、“和合”文化的重要特征

“和合”文化讲求和谐,和谐观念深入人心。在“和合”文化中,人际关系要“和为贵”,家庭关系要“家和万事兴”,做生意要“和气生财”,处理国家关系要“协和万邦”。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是人们追求“和”的行为准则,对于处理家庭、社会的关系起规范作用。有了“和”的主导思想,遵守“和”的行为规范,家庭和谐、国家和谐、社会和谐才有可能,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和合”文化重视解决矛盾,认为世界万事万物都存在矛盾、会有差异,甚至存在斗争,只有化解各种矛盾、包容不同差异,才能真正达到“和”。在“和合”文化中,“中庸”“和而不同”等都是解决矛盾的有效方法。“中庸”讲凡事有度,做事要兼顾事物的各方面,做到刚刚好;“和而不同”则讲究求同存异,把矛盾、差异甚至斗争限定在可接受范围内,以不破坏不同事物的共同存在基础为尺度,以和谐为最高理想,以融合、合作为最高目标。

三、“和合”文化的社会价值

“和合”文化有利于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国家繁荣、世界和平。当前,我国依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人口众多、耕地少,人们的文化素质还有待提高,资源不平衡、贫富不均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社会生产力还不发达,社会还处在深刻的变革之中,国际形势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用“和合”智慧,处理好国内外各种关系。

(一)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家庭最多的国家,家庭建设对于社会建设来说至关紧要。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朱熹也说:“家政修明,内外无怨,子孙世昌,移之于官,则一官之政修,移之于国与天下,则国与天下政理。”

“和合”文化倡导的包容、互敬、互让的理念,强调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孝老敬亲”“长幼有序”,对形成优良的家风,家庭健康和谐的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接班人起着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正如习总书记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①2013年12月30日,习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一定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势利导,深入研究,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转型的加快,经济运行出现重大转折变化,一些影响社会公平、稳定的矛盾和问题更加突出,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更好地应用“和合”文化,有利于经济持续良性发展,自然、人类相得益彰;大力弘扬“和合”文化,最大限度地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真正实现“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社会理想。

(二)“和合”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运用

当前国际形势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明显加剧。更好地应用“和合”文化,有利于我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社会中与其他国家和平发展、互利共赢。重视传承、大力弘扬、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与时俱进地运用“和合”文化,有利于向世界阐释中国的主张和智慧,塑造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同时,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合乎世界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心愿,得到了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响应。“共商、共建、共赢、共享”的治理理念,是“和合”文化的又一重要体现,成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

【注释】

①习近平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时讲话,2019年2月3日。

②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讲话,2013年12月30日。

猜你喜欢
家庭国家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家庭“煮”夫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恋练有词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