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河与花洲书院

2019-12-27 06:29◎张
文化产业 2019年23期
关键词:百花洲邓州二月河

◎张 峰

(花洲书院管理处 河南 南阳 474150)

花洲书院位于河南历史文化名城邓州市城区的外城东南隅,为北宋政治家范仲淹知邓时创建,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便诞生于此。文中倡导的“先忧后乐”精神,穿越时空,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

一、重修花洲书院

花洲书院因为范仲淹成了邓州的风景名胜,明代称“花洲迹”,清代称“花洲霖雨”。历经九百余年沧桑,到21世纪初,百花洲大部分淤为平地,仅存900余平方米的池塘,书院仅存春风堂、藏书楼、范文正公祠、景范亭等清代建筑。

2002年,邓州市政府决定重修花洲书院,4月1日开工建设,历时三年,筹资1400万元,完成一期工程,与邓州市一高中分体另立,辟为旅游景点,2005年5月对外开放;2014年3月又投资4500万元建设二期工程,2016年9月竣工。

花洲书院经修复和扩建后占地200余亩,书院的西部建筑群为北方风格建筑,浑厚大气,东部百花洲建筑为江南园林风格,小巧玲珑,是南北建筑风格的完美结合书院式园林,被人们称为“中国书院博览馆”“江南园林大观园”,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古建筑旅游目的地、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文明风景旅游区、河南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花洲书院因为范仲淹,成了邓州人才的摇篮。宋至清末,孕育出了文状元贾黯、贤相李贤、帝师彭始抟等贤相名臣。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按朝廷诏令更名为“邓州高等小学堂”。1917年邓县高等小学堂更名为邓县高级小学校,1926年于花洲书院建立邓县县立初级中学。新中国成立后,县中于1951年更名为邓县一初中,1958年学校过渡为高级中学校。新式学校又孕育出了众多的名人才俊,二月河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二、从花洲书院走出二月河

二月河,原名凌解放,山西省昔阳县人,1945年11月3日生。1962年至1963年在花洲书院内就读于邓县一高中。1967年高中毕业,1968年入伍,在部队历任宣传干事、连副指导员。1978年转业,任南阳市卧龙区宣传部科长、区文联主席,1995年当选为南阳市文联副主席。其笔下五百万字的“帝王系列”:《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部作品,被称为“落霞三部曲”,为海内外读者熟知。他被誉为“南阳的形象大使和文化名片”,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任河南省作协副主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2017年当选河南省籍十九大代表。

二月河著作享誉海内外,他仍对哺育他成长的花洲书院一往情深,他在《百花洲情缘》中深情地写道:“上世纪60年代初,六二年六三年吧,我在邓州上学。那时这个市名叫邓县,八十七万人口,也就这么一所高中。三万多初中毕业生,也就录取那么不到二百人。一当列队宣布录取名单,我还真有点欣喜若狂。”

“南阳这地方出了两句名言,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人都能随口而出。一句是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再一句便是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以为诸葛亮的那一句‘精神可嘉,境界不大’,不过是对蜀刘小王朝的死忠承诺就是了。而后一句涵盖的人文意义是超前的,它的人民性、公而忘私的主观意识,今天看仍是先进的、积极的。而这一句出自范公之口,写在百花洲上、春风阁前——我的母校一中。”

“春风阁我读书时没见过,说是在民国战乱年间湮没了的。百花洲那时就有一个不大的水塘环墙,满城墙的土坡都是绿,百花洲是绿,水塘的水映着的柳色与城上茂密的灌木与衰草也是绿。范公祠的许多碑刻都嵌在厚厚的砖墙上。院中几株古柏与乌桕,将这祠堂映衬得深邃、幽僻而静谧。我没有更多的历史感悟,只是觉得这地方神秘,内涵不能透窥。”

2004年农历八月,花洲书院修复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二月河回到母校,走进春风堂,徜徉百花洲,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如烟往事在脑海中翻卷,澎湃诗情在胸中激荡,随即挥动他那如椽大笔,草成散曲体的诗《为邓州花洲书院修复作句》,诗曰:“蹊径老塘犹存,残城草树相抚。春风阁前明月清新,百花洲上斜阳迟暮。四十载烟尘如昨,八百年游子归路。指点少小新学生,知否,知否,此是范子情断处。”

2005年,修复一新的花洲书院即将对外开放。邓州市委、市政府举办“花洲之春”文学笔会,特邀南阳作家群主来书院参观指导,二月河应邀出席。“参观花洲书院时,紧紧跟随导游,洗耳恭听解说,酷似一个戴红领巾的小学生。”座谈会上他侃侃而谈,为花洲书院的发展献计献策,并为花洲书院捐款一万元,还濡墨挥毫,为花洲书院题写“吾师吾母”巨幅墨宝,以表达对母校的尊崇和眷恋之情。“中午吃饭,二月河特意让东道主请来他的三位老师,进餐厅后硬把老师拉到主宾位置,官员和作家都替他陪客。席间,和老师叙谈,问身体,问家庭,恂恂然执弟子礼甚恭,怡怡然如对长者的慈颜。听说某位老师已经故去,不禁唏嘘不已,黯然久之。每道菜上桌,必先用筷子的另一端一一为老师夹进餐盘。向老师敬酒,满满斟了,双手捧杯躬身奉上。饭后不顾疲劳,又张罗笔墨宣纸,为老师写字。写的是唐诗集句,有‘蹉跎冠冕谁相念,寂寞烟霞公自知’‘已被秋风教忆脍,更携书剑到天涯’等多幅。他似乎要拿出自己的全部本事,献给师道的尊崇。”(周同宾《4月6日同二月河去邓州小记》)

二月河参加“花洲之春”文学笔会,使同行的著名作家周同宾大惑不解,他想:“文学界集会,二月河很少参加,即便省城、京城的作家代表大会,他也缺席。说他狂傲、架子大,他不在乎。这次,豫西南一隅的邓州举办‘花洲之春’文学座谈会,倒欣欣然应邀前去了,甚至有点急切切的,仿佛冥冥中有一条绳硬把他往那里拽。”直到他在春风堂前看见二月河所作散曲体诗《为邓州花洲书院修复作句》的石刻时,才明白了,此处是二月河四十年前求学的地方。于是,他在《4月6日同二月河去邓州小记》中说:“二月河终于横空出世,与范仲淹,与花洲书院,总有点关系吧。多次改朝换代,书院几经兴衰,范公留下的一缕文脉应未中断吧。这篇铭文,情真辞切,有深沉的慨叹,悠远的寄托,挚切的希冀,和别人无法体味的今昔之感,也透露出几许隐秘的传承消息。”

三、弘扬范仲淹的“忧乐”思想

二月河将自己在书院的求学经历、范仲淹“忧乐”思想的历史地位、重修花洲书院的重要意义,整理成了一篇2700余字的优美散文《百花洲情缘》,寄给了《南阳日报》,被刊发在2005年4月25日的“花洲之春”文学专号里。他又将此文做了些修改,更名《花洲风流》,投寄给《人民日报》,被《人民日报》(海外版)于2005年9月12日刊发,为宣传邓州、宣传花洲书院、弘扬范仲淹的“忧乐”思想,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005年5月26日,花洲书院一期工程竣工,二月河在开馆仪式上作了振聋发聩的演讲。他说:花洲书院修复竣工开馆,是邓州人民的一件大事,我们为此感到自豪。历史上中国的书院很多,像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等,也就是“二程”、朱熹、王阳明等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名人在那里讲学或著述而已。花洲书院的蕴义则大不同,因为它是思想家范仲淹所创办的学府。范公在《岳阳楼记》中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他这种“先忧后乐”思想,就是“天下为先”“天下为公”,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今天看仍是先进的、积极的。邓州修复花洲书院,办了一件功在千秋的事。其意义不是邓州市、南阳市乃至河南省所能局限得了的。我相信花洲书院一定会轰动全国,范仲淹的“忧乐观”一定会发扬光大。

他高屋建瓴的分析,让人们开阔了视野,获益良多。开馆仪式结束后,二月河又满面春风地走到春风堂前,为花洲书院举办的“忧乐杯”征文大赛获奖作者颁奖,向他们表示衷心的祝贺。

2005年11月5日,为纪念《岳阳楼记》诞生960周年,河南省社科院在花洲书院隆重举办“河南省首届范仲淹文化节”。二月河不但应邀出席,而且在接到邀请后,以“百花洲迟学生”的名义撰写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发表在当月3日的《南阳日报》上,其辞曰:“公元二〇〇〇年,美中贸易中心挽余题字,为因命笔书云:‘中华人文之因根不由时迁,不为世移,不从风流,不随物化。永以灿烂光华弘扬于世界民族之林。’范公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此种人文思想之杰出体现。‘人之哀莫大于心死’,范公思想之内髓,在遵道营卫利他之精神;矢志倾身报国之意志;恢宏健康进取之博大气概。虽处弱羸之颓势,不计身家之利害,任天下社稷人民之福祉为其奋斗唯一目标。此则人类最具光明之思想,永不颠扑之真理。《岳阳楼记》为后世宗仰,垂九百年而愈加神采英焕,实唯其人乃拔萃之人,其思乃超前之思想也。其公、其明、其博爱、其进取、其仁怀,于吾辈构建今日之和谐明德社会实具重大深远意义。”二月河的《致辞》,言简意赅,把人们对范仲淹及其忧乐思想的认识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2005年12月25日,为了弘扬范仲淹的忧乐精神,宣传推介花洲书院,由邓州市政协和河南省社科院联合发起,在邓州市成立了河南省范仲淹文化研究会,二月河担任研究会的名誉副会长。2006年3月,河南省范仲淹文化研究会会刊《范学研究》创刊,二月河担任顾问,并为会刊撰写了《卷首语》。他在《卷首语》中写道:“《范学研究》今天与读者见面了,这是河南省范仲淹文化研究会为交流范学研究成果的一件大事、幸事。这些年有了点名气,各种社会职务纷至沓来。我自己都记不清身上挂着些什么光环。哪些东西有用,哪些是垃圾……早就麻木了。但是受聘河南省范仲淹文化研究会和《范学研究》杂志的名誉职务后,却有一份额外的喜悦和激动,一份难以言表的温馨。九百年前,范公在此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和许多诗文。而今,河南省范仲淹文化研究会和《范学研究》编辑部就设在这个曾经孕育了千古名篇的圣地,这实在是一个高明的选择。通过研究会把范公后人和范学研究者团结凝聚起来;通过《范学研究》把研究成果汇集起来,宣传出去,真可算得上一件盛举。我衷心祝愿河南省范仲淹文化研究会越做越大,《范学研究》越办越好。”自此以后,在花洲书院举办的2-4届河南省文化节、姚雪垠百年诞辰纪念活动,他都积极参与。2009年正月,他还特地为花洲书院创作了数幅精美的书画作品作为纪念。

四、结语

花洲书院是二月河成才的摇篮,二月河是从花洲书院走出去的著名作家。他为花洲书院撰写的诗文,揭示了花洲书院的文化内涵;他为书院题写的《为邓州花洲书院修复作句》石刻,成了花洲书院的靓丽景观。只要来到邓州,来到花洲书院,人们都会在石刻旁照相留念。

2018年12月15日,二月河先生在北京匆匆地走了。花洲书院同仁惊悉噩耗,不胜悲痛,撰写《深切怀念二月河先生》等诗文,以志殷殷缅怀之情。先生虽然走了,但他将通过自己用心血凝成的华美篇章得到永生,亦将通过关于花洲书院诗文、题刻与书院相伴长存。

猜你喜欢
百花洲邓州二月河
河南邓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 解锁乡村治理有了“金钥匙”
寄秋声
“中国·邓州第四届《红楼梦》读书竞赛总决赛”综述
二月河自修止谤
自修止谤
二月河和马克·吐温的“投资”哲学
二月河拒做官
让雷锋精神的接力棒代代相传——南阳市邓州“编外雷锋团”学雷锋纪实
庞振坤来了
30位作家为《百花洲》改扩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