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信息技术学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019-12-28 02:06杜兴
丝路视野 2019年21期
关键词:有效性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杜兴

摘 要: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将我国基础教育的总目标落实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具体到信息技术学科,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这将是本学科教学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着力点应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掌握操作技能,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意识。而对于乡镇学校大部分学生很少或从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要对这样一个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群体进行教学,难度很大,这对乡镇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及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

关键词: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 教学 有效性

一、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

信息技术的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和信息责任四个方面。具体落实四个方面的培养目标,一定要兼顾学生个体的个性和群体共性特征,强化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要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最终实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目标,逐步培养出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学生。

二、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目标的教学有效性探究

经过长期深入乡镇初中调查研究,结合专业优势和一线教学经验,探究出了一些实际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和经验与广大一线乡镇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做一个分享。

(一)演示教学法

1.实物演示

实物演示通过最直观的方式让学生迅速准确地获得对事物的认识,把抽象问题形象化。例如:在介绍“计算机硬件组成”时,实物演示在教学中效果最佳。可在介绍硬件系统时分别展示显示器、主机、机箱、电源、主板、CPU、硬盘、内存条、显卡、键盘、鼠标等各种硬件设备并触摸体验,让学生能认识硬件系统和各个部件的基本功能,这样的课堂必然会引起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知识掌握牢固,教学效果好。

2.操作演练

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是实操性较强,因此要重视学生在计算机操作能力方面的培养。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操作演练是最好的方法。目前我省信息技术课程在初中学业水平测试中的占比为10分,将直接计入中考成绩,所有题目都是在计算机终端上完成。

一方面,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师上机进行演示后,学生在学生端进行练习操作,演示和练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有效及时地巩固了教授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及时巡视,在学生练习操作中及时发现问题,统一进行讲解和个别辅导,让学生能当堂掌握教授知识,学习有效性得到大大增强。如:在练习水平测试实操题“Word文本编辑”时,可以通过控制广播软件进行全体广播,教师先进行演示,完成后解除控制让学生自主演练。教师在教师机上进行屏幕监看,发现问题后进行单独辅导,中途多次巡视发现共性问题时及时进行统一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操作要点和突破难点。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的特点是学生有目标、有任务,目标性强,勾起学生对达到目标、完成学习任务的渴望。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思路应当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首先,通过“任务驱动”使教学内容灵活真實,学生通过摸索、讨论、分析研究、自主学习,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起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其次,“任务驱动”有利于因材施教,能关注到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更符合农村学生参差不齐的知识现状,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例如:在学习“Word表格制作”时,将设计一个课程表作为驱动任务,让学生根据过往掌握的知识来完成任务,学生可以合作共同探讨方法,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必然涉及本课教学的知识点,“插入空表格、合并单元格、斜线表头、表线添擦”等子任务,在讨论完成这些子任务的过程中,当出现无法突破的问题时,会带着问题在教师讲解时得到有效的、针对性的解决,从而对学生个体遇到的难点知识印象更深刻,掌握该知识点会更牢固。

(三)优秀作品展示法

在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挥榜样影响的作用。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每一位学生的内心都是渴望成为优秀学生的,这是一种正向的趋向性心理,特别是做出优秀的作业、作品得到教师和同学的高度评价和认可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是一种成就感和存在感的体现。因此,在课堂上,把学生的优秀作品如:优秀的电子简报、电子贺卡展示给全班同学欣赏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老师的认可、表扬,学生的设计成果得到肯定,能让他们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就感。而其他学生通过观看优秀作品,通过对比找到差距,从优秀作品中取长补短,得到了进步,从而营造了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审美、创新的能力,同时教学效果也得到了保证。

三、结语

初中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作为乡镇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科特性,紧扣本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正视乡镇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参差不齐的现实问题,多想办法多尝试各种适用的教学方式方法,教无定法只要是适合的就是好方法,相信在广大乡镇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共同探究和努力下,一定能逐步实现本学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一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银凤.试论初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途径[J].新课程(中学),2017(12):150.

猜你喜欢
有效性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