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证券交易的发展与首家证券交易所

2019-12-30 01:45鹿璐
北京档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北洋政府理事交易所

鹿璐

清末民初,我国的金融业初露端倪。当时北京不是全国的经济中心,与上海、天津的经济活动相比相差甚远,特别是金融业更是无可比拟,但是中国人自己开办的首家证券交易所却花落北京——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成为里程碑式的事件。翻开史料,笔者带您走入民国初年,去了解中国证券交易的发展与中国人自己开办的首家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

一、中国证券交易和证券交易所的起步与发展

清同治九年(1872)轮船招商局成立,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轮船招商局是中国近代第一家仿照西方股份制公司形式,通過向民间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兴办的股份制企业。这家公司一经成立对洋务运动中的企业兴办形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他公司纷纷效仿其发行股票的成立方式。在此后十几年中,据不完全统计,有38家企业通过在市场上发行股票筹资的方式创办,掀起了洋务运动股份制企业兴办的高潮。当时《申报》称之:“招商局开其端,一人倡之,众人和之,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

股票向公众发行后,自然会产生交易的需求,在招商局的股票上明确载明:“如本股出让,须遵定章办理,毋许私相授受。”从这则规定中我们可知股票转让除要遵守公司相关章程规定外,还必须公开转让,不得私下交易,这就需要有公开转让股票的场所。很多人自然认为有了股票和证券是不是要进入证券交易所交易呢?事实是中国证券交易所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最初在辛亥革命前后,随着股份制企业的增多,当时上海的茶、纱、皮货、古董、钱业商人,开始以股票买卖为其副业,他们交易股票的场所固定在上海的惠芳茶楼。到了1914年,上海股票商业公会成立,其内部附设证券买卖市场,交易开始形成固定时间,买卖要遵照一定的办法,此时的证券买卖市场已具有证券交易所的雏形。

与此同时,学界和政界也开始探讨设立证券交易所的事宜。我国证券交易所创办初衷起于梁启超组织的“股份懋迁公司”的倡议。光绪三十三年(1907)袁子壮等人又重新提出创办证券交易所的想法。民国二年(1913)北洋政府农商部召集全国工商界在北京开会,讨论设立证券交易所的重要性,并且酌情商议在通商大埠设立证券交易所的议案。民国三年(1914),财政部又有官商合办证券交易所的提议,但这些提议都因中途受阻而未能变为现实。

二、中国首家证券交易所花落北京

1914年12月,北洋政府财政入不敷出,为了解决财政困难问题,北洋政府采取发行公债的方式,为推动公债等有价证券的交易转让,颁布了《证券交易所法》,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关于证券交易所的法规。法规的主要内容:一是证券交易所的设立要经过农商部批准;二是每个地方只能设立一家证券交易所;三是证券交易所的组织形式为股份有限公司,非中国国籍的外国人,不得担任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和职员等项。虽然这些法规内容比较简单也不完善,但对促进当时我国的证券交易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也为创设证券交易所奠定了基础。

民国五年(1916),孙中山先生首先发出创设上海交易所的倡议,并拟定了章程和说明书,呈请北洋政府工商部核准。民国六年至七年(1917-1918),虞洽卿等人又一再呈请设立物品、证券交易所两项,要求准予一并立案,而当时工商部只批准了成立证券交易所,并未同意成立物品交易所。上海的企业又竭力主张物品交易与证券交易分开办理,诸人龙等人又呈请设立上海证券交易所,施兆祥等人则呈请设立上海证券金银交易所,由于上海工商界人士的观点不一致,因而上海的证券交易所在喋喋不休的争论中迟迟未能设立。而在此期间,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在积极筹备进行中。

当时,王璟芳、岳荣堃、曲卓新等人发起,在北京石驸马大街建立筹备处,进行北京证券交易所的筹备工作。民国七年(1918)6月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家由中央政府核准的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章程规定:本交易所为股份有限公司,创设初期资本总额为中国通用银圆三十万元,分三千股,每股金额一百元,股份由股东认购。交易所设理事长一人、常务理事二人,理事七人、监察人三人,理事和监察人从认购本所一百股以上的股东中选举产生,理事长于理事中选出,常务理事由理事长在理事中指定。理事长依理事会议的决议管理交易所全体业务,常务理事协助理事长工作。理事任期为三年,监察人任期为一年。北京证券交易所第一次理事会推定王小宋为理事长,沈苞芳、张蓉生为常务理事,梁涣涛为经理。理事都是各大银行的经理和政界要人,如新亨银行经理王灏、大宛农工银行经理吕汉云、盐业银行经理岳乾斋、金城银行总经理周作民、农商部司长王怀青等人。

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也推动了全国各地证券交易所的兴起,1920年5月,上海成立了证券交易所——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7月成立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

三、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的原因分析及其发展情况

(一)北京证券交易成立的原因

如果从成立证券交易所条件最成熟这一角度分析,上海理应成立首家证券交易所,上海具有最初的证券交易所雏形,最早进行股票交易。而且上海的企业众多,工商业发达,是当时的经济中心。然而耐人寻味的是,最终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却花落北京,这其中具有深刻的政治原因。

辛亥革命后,北京和各省的银行纷纷发行兑换券,其中流行最盛的是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的兑换券。中国银行是在原大清银行基础上改组而成,是北洋政府的中央银行,具有发行货币的权利,该行发行的货币名为兑换券,其规定:凡完纳地丁、钱粮、厘金、关税,购买中国铁路、轮船、邮政等票及交纳电报费、发放官俸、官饷、一切官款出纳及商民交易,一律通用中国银行的兑换券。交通银行是北洋政府的另一家中央银行,也具有发行货币(兑换券)的特权。该行发行的兑换券和中行发行的兑换券一样,在全国范围内一切货币支付和交易都可使用。

民国初年中、交两行发行的兑换券流通情况良好,币值稳定,得到社会的信任。但是好景不长,北洋政府各派系和各地军阀互相争权夺利,连年内战,军费支出巨大,内外债还本付息负担沉重。袁世凯要恢复帝制,筹备登基,耗资巨万,造成国库空虚。袁世凯为了解决财政困难,通过他控制的中、交两行垫资借款,动用了两行的现金储备。中行从1913年到1917年9月共为政府垫款 3600多万元,交行从1912年到1916年5月,共被财政部借款2840万元,这就削弱了两行的实力,动摇了两行兑换券的信用基础。无奈之下,梁士诒建议发行不兑现纸币,以阻止两行现金的继续外流。结果消息一出,市场大为震惊,两行兑换券遭到了挤兑风潮,两行难以应付。北洋政府国务院不得不于1916年5月12日下令两行停止兑现。停止兑现遭到全国反对,未能普遍执行,最后停止兑现的范围主要只限于流通于京津地区,印有北京地名的钞票,即所谓“京钞”。这一事件,史称“京钞风潮”。

猜你喜欢
北洋政府理事交易所
本刊理事会理事
理事会员单位
探春理事
2018年10月包头稀土交易所产品价格统计
2018年4月包头稀土交易所产品价格统计
2018年1月包头稀土交易所产品价格统计
2018年3月包头稀土交易所产品价格统计
不应被抹杀历史功绩的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央公文管理机构
对北洋政府新闻出版立法表里二重性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