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干预在苯二氮类药物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作用

2019-12-30 01:46解华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22期
关键词:应用效果

解华

【摘 要】 目的:对药师干预在苯二氮类药物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本院收治对苯二氮类药物有依赖的5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由医生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患者采取藥师干预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0.0%比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52.0%高,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药师干预在苯二氮类药物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由药师进行干预后极大地提高了治疗的效果。

【关键词】 药师干预;苯二氮类药物依赖;戒断治疗;应用效果

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失眠人群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失眠对机体造成的影响比较大,治疗失眠常用且效果较好的药物为苯二氮类药物,短期使用苯二氮类药物可起到镇静、催眠等作用,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1]。但是苯二氮类药物也存在滥用的倾向,长期使用会使患者对药物产生依赖性,为了避免产生药物依赖性,个别患者私自减少服用剂量,然而其效果并不理想,反而增加服用的剂量[2]。此次研究旨在分析药师干预在苯二氮类药物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下为详情数据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将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本院收治对苯二氮类药物有依赖的5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25例,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33~53岁,平均(43.0±5.6)岁;研究组患者25例,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33~55岁,平均(44.0±5.8)岁。经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各项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提示可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由医生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患者予以药师干预治疗:1)建立档案:由药师为每一例患者建立档案,在此档案中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病史、用药情况等,掌握患者的详细资料。2)针对性的撤药干预:对于初诊患者来说,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用药方案,并告知患者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在患者睡眠质量有所改善后开始撤药;对于使用苯二氮类药物及以往撤药失败患者,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撤药措施。撤药的过程应循序渐进,间隔2个星期减量10%,根据患者实际使用苯二氮类药物类型配置减量胶囊,采取单盲撤药的措施。在撤药的过程中予以密切监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撤药方案及撤药速度。3)宣教干预:针对初诊患者来说,药师应向其详细讲解药物带来的利与弊,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在睡眠质量有所改善之后开始撤药。在撤药时应取得患者的配合。针对开始进行撤药的患者予以一对一的宣教,向患者讲解撤药的过程、意义等,予以患者鼓励、安慰,帮助患者树立撤药的信心。

1.3 判定标准[3]

根据PSQI量表及睡眠效率对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显效:治疗后患者不需服用其他药物,没有发生戒断的症状,睡眠质量较好,且睡眠效率在75%以上;有效:治疗后苯二氮类药物使用剂量有所减少,发生轻微戒断的症状,睡眠质量较好,睡眠效率在65%~74%之间;无效:治疗后苯二氮类药物减量轻微,发生戒断的症状,睡眠质量比较差,且睡眠效率低于64%。

1.4 统计学分析

对照组与研究组数据均纳入统计学软件SPSS 18.0中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型指标用(n,%)表示,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表示两组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25例患者显效、有效、无效率分别为20.0%(5例)、32.0%(8例)、48.0%(12例),研究组25例患者显效、有效、无效率分别为44.0%(11例)、36.0%(9例)、20.0%(5例)。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0.0%比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52.0%高,数据差异显著(χ2=4.367,P<0.05)。

3 讨论

苯二氮类药物具有抗癫痫、镇静催眠等功效,苯二氮类药物抑制了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因此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临床常用的苯二氮类药物有阿普唑仑、劳拉西泮、地西泮等[4]。虽然苯二氮类药物短期效果较为理想,但是长期服用极易产生依赖性,出现意识涣散、记忆力不集中等现象,增加了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对药物产生依赖属于用药后的一种障碍,也就是说即使患者在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但是仍有服药的欲望,临床表现为产生耐药性、加大药物服用剂量。

有研究显示,在服用苯二氮类药物过程中突然停药,发生的戒断反应会导致患者出现心理反应、生理反应与器官反应,如焦虑、心绪不宁、出汗、肌肉痉挛等,严重时甚至精神异常[5]。对于苯二氮类药物依赖患者来说,治疗的最佳时间为5~7个星期,通常<3个月,针对服用多种苯二氮类药物的患者来说可先减少其中1种使用剂量。每例患者的耐受性有所不同,所以发生戒断反应的程度也有所不同,在戒断时应循序渐进。

在此次研究中,将本院收治苯二氮类药物依赖患者分别由医生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与药师干预治疗(研究组),通过研究对比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的因素有以下几点:1)患者的治疗医生是随机的,治疗医生不能做到全程追踪;2)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比较差;3)虽然患者可以按照医嘱用药,但是在减量时不能把握好精准的剂量;4)患者对药物有了依赖性,所以服用的剂量比较大,减量具有一定的难度。而研究组患者由药师进行干预,取得的效果较为理想,在戒断治疗的过程中,药师参与其中,可对在撤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针对初诊患者通过宣教更是起到了预防的效果,防止对药物产生依赖,药师更是可全程追踪患者的治疗情况,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有效做到梯度减量的精准性,避免盲目撤药治疗带来的不良后果。

综上所述,药师干预在苯二氮类药物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由药师进行干预后极大地提高了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颖华,李均林,周义湘,等.药师干预在苯二氮类药物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作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27):109111.

[2] 李国祥,胡亚梅,刘慧,等.苯二氮类镇静剂和非苯二氮类镇静剂成瘾戒断治疗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24):26322634,2638.

[3] 叶增杰,梁木子,高颖怡,等.苯二氮卓类药物依赖的诊治进展[J].医学与哲学,2018,39(04):6568.

[4] 张丽霞.苯丙胺类药物依赖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J].心理医生,2016,22(05):6566.

[5] 张鲁毅,高国栋,葛顺楠,等.药物依赖临床治疗的研究新进展[J].现代生物医

猜你喜欢
应用效果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