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内化路径探析

2019-12-30 01:51刘治国
中国科技纵横 2019年21期
关键词:网络思政新时代高校

刘治国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特殊的育人实践形式,其内化活动能够有效促进教育内容由知到行的重大转变。本文阐释了高校网络思想教育内化的内涵与作用,分析了当前高校网络思政内化工作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从与时俱进优化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化理念、细化方法实现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内化要素统一、积极拓展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内化空间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优化路径,以期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政;内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21-0221-02

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标志着中国的社会与历史发展已驶入了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社会主义新时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义建设建设与发展的关键与崭新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距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历史上的的任何阶段都相比,都最为接近。同时,这一时期也赋与了我们最伟大、最艰巨的的时代职责与历史使命,亟需具有坚定政治立场与高尚道德品质的优秀青年人才。高校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与新时代对青年人才的所需高度契合,因此,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由此可见,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顺应时代潮流与历史发展需要,以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深度运用网络技术成为创新与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形势。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特殊的育人实践形式,其内化活动具有基础性与关键性的作用,在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活动中能够有效促进教育内容由知到行的重大转变,使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从单纯的教育内容供给,转变为学生真正地接受、认同与同化,产生内在性的价值认同与共识并能终身受益,同时也使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得到切实提高。因此本文对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化路径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与探讨。

1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内化的内涵与作用

1.1 高校网络思想教育内化的内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是指高校学生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者的教育与引导下,把社会发展所需的正确思想观念及道德规范,纳入到自身价值观念与品德意识体系之中的过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则顾名思义,是通过互联网上这一虚拟社会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内涵会随着社会历史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2]。基于以上二点,可以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的内涵界定为:高校通过互联网这一媒介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大学生通过接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互动的形式,把社会发展所需的思想观念与道德规范纳入到价值观念与品德意识态度体系当中,以实现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与全面发展。这一内化过程主要具备二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其吸纳信息技术的特质,会随着网络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不断变化,同时也会随着受教育主体——高校大学生的网络化社会生活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二是其是过程与结果的双重呈现,关键是受教育者——高校大学生对教育内容的真正认同与同化。

1.2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内化的作用

1.2.1 高校网络思政内化是实现思政教育目的基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本质就是使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达到认同,对其思想道德与政治素质的教育效果与质量具有一定的规格性与期望性。在网络与信息化时代,网络思政能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大學生在接受过程中从入耳目到入身心,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吸收、转化与深化这一同化过程,来达到价值取向的真正认同,进而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自由全面发展,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1.2.2 高校网络思政内化能满足大学生成长的内在需要

高校大学生要实现全面发展与自我成长,首要任务是实现思想道德上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着重指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维度要丰富到办学与育人两个维度。思政教育的内化,就是让青年学生实现思想意识上的转变,从“国家、社会、学校要我这样做”转化为“我要这样做”,在这一教育过程中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极为重要,在内化过程中需要融入具有真理、情感真切、人文丰富、重要价值的教育内容,使大学生感受到亲切、真实与激动,从内心深处产生价值上的认同和共识。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化,即能让高校大学生在网络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对这一历史时期的国家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社会道德规范与价值体系有全面认知,从而能够自觉接受和内化。通过这一内化过程,高校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与改造自身,克服被动、主动调和自身思想成长过程中的多重矛盾,经历思想转化与行为适应的过程,实现思想发展、政治发展、道德发展、心理发展的多重需要[3],从而实现全面发展与自我成长。

2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当前,高校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的方式与路径的改进与创新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在内容建设、阵地建设、舆情引导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以充分发挥网络文化育人的功能,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群体中的网络传播与弘扬,但仍存在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不高、应用平台开发不够深化、内化实践互动不足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教育主体信息技术能力不高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从理念与实践上对信息技术与思政工作的融合日益重视,但从整体上来说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如部分思政教师的教学方式仍沿袭传统,忽略信息技术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对新媒体技术掌握不够全面并在教学中使用较少。还有一些思政教育工作者只是把信息技术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当作一种流行趋势,过度依赖信息技术来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未能对思政教育内容进行筛选与梳理,忽视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难以实现系统的意识形态教育。

2.2 教育平台的创新与使用效果不高

目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应用平台的设计、建设与管理上仍存在问题,未能充分发挥其特色与优势,使用的效果有待提升。如部分高校虽然建设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题网站,但未能提炼并掌握思政教育的现实空间与信息技术虚拟空间融合的互动关系与规律,未达到教育内容与新媒体技术融合的真正成效,以持续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如有的思政教育平台功能较为单一,不能满足教学与宣传的需要,在大学生中不能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

2.3 教育内化实践的互动性不足

目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化实践活动中,大多只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却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与情感交流,这种内化教育的实质还是初步的辅助教育,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学习方式的灵活性都有待提高。如思政教育信息技术平台未能实现思政工作与信息技术在功能与效果上的融合,仍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较少,使大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难以充分其主观能动性,只能被动的接收思政课堂和信息技术平台发布的知识内容,思辨质疑能力、探究与创新精神难以得到培养和提升[4],同时也抑制了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

3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化路径

3.1 与时俱进优化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化理念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内化需与时俱进,在理念上实现富有时代特色的适应性更新。一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促进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有效地将教学目标嵌入到信息化教育教学内容之中,使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内化“活起来”,实现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中理论向实践的内在转化;二是要更新调整自身的内化理念,注重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来促进思政教育内容的内化,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和发展需求进行因人施教,以加强网络思政教育内化的针对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同时扩展内化的广度和深度。

3.2 细化方法实现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内化要素统一

信息技术时代,网络空间可以呈现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特点与心理特征,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可以通过细化工作方式实现各内化要素的融合与统一。一是要进行精心教育,提高网络思想政治内化工作的针对性。可以利用网络时代的大数据技术,提取并掌握大学生在思想观点与情感倾向方面的全部信息,以把握其思想动态,创新思政教育内化工作思路;二是创新两课教学方式。在数据挖掘的基础上,高校应积极探索提高云计算的利用率,建立并依托高校教育大数据一体化平台,实现对校内外各类门户网站、社交平台等数据的实时抓取和分析,结合思政教育主体所需生成相关数据分析报告,帮助思政教育工作者在短时间内快速了解热点事件走向以及大学生的主要思想动态,以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與针对性。

3.3 积极拓展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内化空间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化工作要利用信息技术特点来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的空间性拓展。一是建设基于移动终端的高校网络思政教学平台,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化工作中,借助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实现“定制式”、“互动式”的智慧型课堂,系统研制与开发功能强大的智慧课堂软件系统。同时因势利导利用大学生对智能手机的依赖,以智能手机为载体实现移动APP软件在线下课堂中的应用,实现有主导、有内容、有效率的全员互动、实时互动,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二是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一体化的学生信息网络管理系统。要注重挖掘思想政治教育中管理服务育人、实践育人的内容,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接触,真正地了解大学生的所需所想,以校园官方微信、微博作为基础性平台,进一步开发贴近师生、服务师生的新功能,实现管理服务资源共享,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创新之间的双向互动,拓展具有时代感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空间,提升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与号召力。

参考文献

[1] 黄一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特色[N].贵州民族报,2019-07-22(A03).

[2] 索文斌,朱翰墨,唐佳奇.对加强网络思政工作的若干思[J].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5):87-89.

[3] 金岩,刘晓冉.互联网+思维下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效果的途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30):81.

[4] 武文颖,侯庆敏.加强网络思想政治隐性教育注重网络道德内化[J].中国高等教育,2018(21):44-45.

猜你喜欢
网络思政新时代高校
基于用户体验的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建设思考
英国高校的网络思政课怎么上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