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探究

2019-12-30 01:42廖雅丽
新课程·中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廖雅丽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文化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手段不断地扩展,同时传播的速度大大提升,它除了能够有效地促进文化世界化和多元化以外,也对我国的文化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很多的小学生因为思想意识还没有完全建立,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不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必须要注意对传统文化的渗透,针对小学语文课堂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传统文化

虽然我们一直在进行语文教学,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渗透,更多的是传授给学生一些理论和基础的知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目前国学内容重新得到了我们的重视。那么作为与此息息相关的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承担起传统文化教育的重任,通过语文课堂渗透传统文化内容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传统文化意识,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这对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呢?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作用

(一)有助于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

传统文化是语文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为了能够提升小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语文素养,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所指的语文素养包含了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的修养和语感等多个方面。通过对学生进行古诗词的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借助成语故事、谚语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对于汉语产生敬佩的情感,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语文学习中,识字教学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课程,也是我们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在汉字中其实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那么我们对学生进行汉字教学,逐渐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热爱,更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素养。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目前古诗词的学习篇幅不断地增加,对于这些古诗词的学习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古诗词学习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而现代汉语中其实也蕴含了古代传统文化的诸多元素,是古代传统文化的一种演变和创新,为此我们学习古代文化对于更好地研究和掌握现代汉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二)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性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各种习惯和思想意识的关键时期。如果一个学生没有在小学阶段形成较好的行为习惯和认知,那么在今后的教育中会增加不小的难度。因此我们必须利用好这一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品性的塑造。我国的古代先贤都非常重视自己的德行。为此在我们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中,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品性的培养,将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礼貌待人等传统思想借助语文教学内容進行有效的渗透。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过去,吸引他们对传承传统文化的兴趣。在这些思想的渗透下能够更好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性,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而这也是我们核心素养的本质要求。

(三)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的小学生因为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在头脑中存在一些错误的理念,认为外来的文化更加先进,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知道的少之甚少。而这其中受到了来自家庭的影响占主要的原因。很多的家庭从学生小时候就没有充分向他们渗透和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学生从来都没有能够真正走进传统文化中了解它们。其实我国的传统文化不仅仅局限于一些诗词歌赋,它还包含了很多的内容。而我们应该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出发,给学生展示一些它们喜欢的传统文化,比如一些古代发明、一些美妙的古典音乐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和了解古代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对于本国文化的认同感直接影响到了一个人对国家的感情。而目前我们存在的一些崇洋媚外的现象主要还是因为对本国文化的不认同造成的。那么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产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甚至是自豪感。这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我国的历史上涌现出了大批的爱国诗人和作家,还有一些奋勇抗敌的英雄,这些人留下的可歌可泣的故事都能对学生形成有效的感染和鼓舞,因此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五)有助于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传播文化的最好的途径就是教育。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仅是为了实现语文教学,同时也是希望传统文化能够被重视,同时也能得到有效的传承。教育一方面影响了我们的学生,同时也能够影响到我们的教师和家长。而传统文化的教育影响力也因此得到了扩散。在我们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中,团结友善、勤劳奋进等这些传统的思想理念在人与人的相处中得到了延续和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对于弘扬我国的传统优秀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一)传统文化教育以识字为基础

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识字学习。它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一部分生字,从而进行一些基本的阅读,避免学生的阅读能力受到识字量的限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识字教学中我们要进行识写分开的练习。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识字量后再进行写字的教学。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学生因为写字而影响识字的速度,另一方面也是强化书法的教育。其实古代这样的教育方式对于我们现代的识字和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在小学一二年级阶段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一定的调整,在课本的基础上应该有所创新,可以以《三字经》《百家姓》作为语文的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掌握这些汉字。我国的汉字结合了音、形、意等特点,因此汉字已经远远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里面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和智慧。为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汉字教学时应该遵循汉字的造字规律展开教学,提高学生识字效率的同时也能够获得与汉字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对识字和传统文化的兴趣。

关于识字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以字理识字法为例,在我们对小学生进行“家”这个字的教学时,我们可以使用这样的方式,上面的宝盖头代表着房屋,下面的豕表示的是猪的含义,那么在古代因为人们是以驯养猪为生的,所以古代的建筑一般分为两层,上面住人,下面养猪,因此这也就成为家的标志。通过这样的字理教学,教师有意识地将汉字的文化含义融入识字教学中,让识字和传统文化的学习进行有效的结合。

(二)传统文化在诵读教学中的运用

我们学习古代的经典诗词需要通过诵读来实现,这也是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主要方式。那么在诵读教学中有一个诵读的方式就是素读,素读中强调所读的内容必须是经典篇目,在素读中不需要对所读的内容进行深刻的理解认识,但是需要达到诵读成诵的效果。另外就是我们对素读一定不能够急于求成。素读这样的一种方式在小学阶段尤为重要,通过学生清晰、洪亮地反复诵读,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文学作品。在我们全新的部编版教材中涉及三字经的学习,那么教师也应该对课本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扩充,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我们要提供给学生《三字经》《百家姓》这样的读物来引导学生进行诵读,利用课件或者是课前十分钟每天让学生积累,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能够慢慢体会文章的内容,借助诵读中的节奏感,培养学生对诵读古典作品的兴趣。

另外我们在让学生进行诵读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选择和学生的生活相关的一些古诗来进行诵读。例如,在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学习到了三首和节日相关的古诗,那么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与此相关的古诗来让学生进行诵读,让学生更加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从而进行有效的传统文化教育。另外在部编版三年级下冊第一单元学习了《惠崇春江晚景》这首古诗,让学生通过了解四季,了解二十四节气,借助这些景激起情感,从而和其生活进行对话。

(三)教材内容和传统文化的融合

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和学生生活的结合,这是我们前面就提到的内容。同时这样一来也能够很好地展开传统文化的渗透。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不同主题的古诗词进行总结和排列,让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学习。比如关于节日风俗的古诗,学生在进行这一部分的学习中能够了解我国传统的文化节日和风俗。比如,在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我们学习了古诗《清明》,那么在学习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进行黄庭坚的古诗《清明》的扩充,因为在黄庭坚的这首古诗的颈联部分通过典故揭示了清明节的由来,教师可以借此展开传统节日清明节的介绍。还有在学习古诗《元日》时,里面提到了过年时热闹的场景:放爆竹、贴门神、贴春联等等。那么这时候教师可以借助这首古诗给学生讲一讲关于桃符的由来,补充我国的春联文化。那么学生会充满兴致地聆听教师的介绍和讲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自己去搜集一些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古诗,比如元宵节、中秋节等等,这时候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也充分体现了核心素养中对学生自主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本质要求。

三、结束语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智慧和文化。随着核心素养的深化,我们需要将传统文化教育同语文教学进行融合,借助传统文化的力量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的自主、探究、创新力得到培养,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

参考文献:

[1]李鹰.语文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探析[J].课外语文,2018(33).

[2]赵慧.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C],2018.

[3]左建辉,杨卫国,梁吉,等.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研究[A].《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八卷)[C],2018.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