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下的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2020-01-01 14:07王梓云博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师德师师德校园

王梓云博 邵 迪

(1 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2 贵州师范大学机关党委,贵州贵阳 550025)

引言:教师对学生的言行和思想具有榜样示范的作用,只有教师具备良好的人格和品德,学生才能够受到感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加强师风师德建设显得十分必要,人民教师应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和社会培育出更多高素质的学生。

1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素质,师德师风为先。在新时期背景下,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可使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受益。

1.1 有助于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包括精神环境与文化气氛两个方面,涉及到校风、学风、集体舆论、规章制度等多项内容。在和谐校园文化的营造中,教师的作风与道德素质十分重要,可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通过开展多样化活动,营造出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成为一所充满理想、敢于追求真理、人文精神的学校,在此种校园文化氛围感染下,学生更具使命感与自豪感,在日后步入社会后也会努力提升自己,不断进取。

1.2 有助于构建师生良好人际关系

在高校中,师生间的关系是最为基本的人际关系,构建公平公正、互助互爱、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师生间的距离被拉近,教师通过传授知识,获得学生的尊敬与认可,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交往,获得教师的关心和重视,从而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教师来说,通过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增强职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和谐校园关系的构建打下坚实基础。

1.3 有助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发展

教师作为学风的引导者,其一言一行对学生具有模仿作用,甚至影响学生一生。拥有高尚师德的教师如同一面镜子、一个益友,用自己的思想、行为去熏陶、感染、教育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师良好榜样的示范作用下,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塑造良好的品格形象,树立远大的社会理想,实现自身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

2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现状

现阶段,国内各大高校陆续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在此过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们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养。但是,仍然存在认知淡薄、机制不健全、功利主义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形象与声誉。

2.1 个别老师对建设认知淡薄

我国高校虽然最注重的是教学成绩提升、科研建设、学科人才培养等工作,但从来未忽视师风师德建设的作用和价值,但是个别思想意识浅薄的老师认为此项工作是教师个人的行为表现,对学校和自身来说意义不大,正由于这些教师认知观念淡薄,以至于影响到整个教师群体的品德面貌,进而对学生风貌表现也未起到积极影响。可见,高校提高师风师德建设力度显得十分必要,可使学生的德育意识也随之得到提升。

2.2 建设机制不健全

由于受到思想认识等因素的影响,师风师德建设不但步伐拖沓,在制度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师风氛围与师德水平的长效营造。此类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师风师德培训工作不到位,教师自身素质很难得到提升,在师德师风方面不够系统;二是评价机制不完善,部分高校仍然沿用传统评价标准,无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三是系统设计不科学,未充分考虑各方意见,大多采用问卷形式,答案受限,无法做到正确全面的评价。

2.3 功利主义突显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教师受到的诱惑逐渐增加,部分教师的价值观出现偏差,追名逐利、教学缺乏严谨性,对自身的要求降低,这些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品性产生了极大的不良影响。在市场经济模式下,高校教师为了获得更高职称,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研究成果的开发中,一些教师对他人成果进行篡改、窃取,导致学术失真,功利主义突显,这些不良风气对教师正面的形象进行破坏,对我国教育的稳健发展产生阻碍[1]。

3 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方法

新时代背景下,师德师风建设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学校管理者与教师应深刻认识到此项建设工作的重要性,通过提高建设认知水平、完善评价和培训相关机制、引导教师廉洁从教等方式,在校园内营造出良好的师风氛围,使教师的道德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3.1 提高师风师德建设认知

学校应深刻认识到教师是高校的财富,丰富校园师风师德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具有诸多益处。对此,学校和教师都应提高建设认知,关心教师的工作与生活,只有教师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得到保障,才能够专注于高质量教学与科研工作。学校不但要尊重教师的职业需求,还应给予人性关怀,减少刻板的规定,多一些情感方面的激励,例如,定期具备校园体育艺术活动,如师生合唱大赛、拔河比赛、征文大赛等等,对于表现优异的师生给予奖励,这样做不但可使校园文化得到丰富,还可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开展师风师德建设,使其真正贯彻落实到教师工作之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此外,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使身心得到放松,增加交际的机会,促进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最关键的一点,通过开展校园活动,使师生间的距离被拉近,有助于师生关系和谐,营造出温馨和谐的校园环境。

3.2 完善师风师德相关制度

在师风师德建设中,传统的规章制度已经不符合现实需求,应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与高校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各项制度得到完善,具体如下:

3.2.1 健全师风师德培训机制

学校应为教师提供更多接受培训的机会,通过参与培训活动提高师风师德,使教师的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师德建设有章可依,更加系统化、规划化。对此,可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例如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重视似的教育,但在培养过程中从不以师德为名设置专门的课程或者空洞的说教,而是将其融入到学校日常道德教育中,注重职业道德的养成教育,以间接教育的形式全面渗透;

3.1.2 健全师风师德评价机制

应让更多群体参与到评价之中,将激励和评价机制有机结合,强调职业行为的规范,划定教师的基本底线,使师德建设的各个环节得到优化和完善。例如,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除了教师自评之外,还应将学生引入其中,二者共同评价更有利于教师认清自己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如若学生对教师的某些言行有意见,教师可积极与学生交流,共同分析问题的原因与解决方法,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3.1.3 健全师风师德激励机制

对于一些教学态度不端正,与学生联系较少的教师,可采取激励机制,将自我评价与教师年终考核相挂钩,以此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使师风师德得到进一步完善;针对教学成果突出、教学表现良好、对自身严格要求的教师,应给予一定精神层面或者物质层面的鼓励,使其能够不忘初心,更加努力的做好教育教学工作[2]。

3.2 引导教师廉洁从教

在师德建设过程中,高校应将习总书记提出的“四有”作为建设的根本要求,注重对教师的教育引导,不断提高教师个人的政治意识与道德水平,使其在意识形态、思想认识等多个层面起到表率作用,为全校师生树立榜样;引导广大教师严于律己,自觉抵制物质、金钱等多种干扰和诱惑,抵制接受学生送礼甚至红包等不正之风,打击功利主义;还应利用节假日时间在学校召开廉洁文化校园活动,通过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座谈会、专题讲座等方式,加强教师自我教育与约束,使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廉洁从教,将两袖清风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学校具有健全相关制度、引导教师廉洁从教的责任,高校教师也应当对自身严格要求,自觉提高自身修养与综合素质。在师风师德建设中,教师应根据个人教学实际,认真吸取和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争做学生的表率。在个人修养层面,教师不但要做好专业课工作,还应扩大自己知识面,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学习和接收互联网思维,掌握更多计算机操作技能,才能够在教学工作中树立个人特色。在日常生活方面,面对商业兼职、校外辅导授课等诱惑坚持抵制态度,一切以学校教学为中心,淡泊名利,塑造良好正面的教师形象,根据学校对师风师德建设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不忘初心,对自己的岗位和学生负责[3]。

4 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为高校师风师德建设既是契机也是挑战。对此,学校和教师应给予师风师德建设应有的重视,积极采取多样化措施,将该项工作落到实处、办出特色。作为高校教师,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抵制各项诱惑,积极投身德育实践,使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猜你喜欢
师德师师德校园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谨防师德师风失范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浅谈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