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的图像化生存与流变

2020-01-02 17:08王恋恋
文化产业 2020年5期
关键词:电子游戏影视漫画

◎王恋恋

(湖南工商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00)

在“读图转向”时代,一方面文学作为语言符号受到强烈的冲击,它改变了原有的文学版图,也改变了传统的文学价值观;另一方面,文学也在图像时代的冲击下创造了更丰富的传播方式,文学生存场域实则更为广泛。我们应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图像的到来。

一、读图时代的来临

早在20世纪30年代,海德格尔就预言“图像时代”已经来临:“从本质上看来,世界图像并非意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①。在中国,1998年钟洁玲为了推广《红风车经典漫画丛书》邀请作家杨小彦、钟健夫作序,提出“读图时代”的概念。2001年,美国学者希利斯·米勒2001年在《文学评论》上发表《全球化的文学研究会继续存在吗?》提出“文学终结论”的观点②。有一大部分支持者认为文学成为“图像”附属。单小曦在论著《现代传媒语境中文学存在方式》中,从现代媒介尤其是数字媒介时代下提出了“文学转型论”③。由此可见,在数字化时代下“读图时代”正在冲击着文学元素。

二、图像化文学的生存模式

(一)文学影视化之动态性生存

20世纪初,匈牙利著名电影理论家巴拉兹在《电影美学》中说:“随着电影的出现,一种新的视觉文化将取代印刷文化”④。这种被称作为“影视文学”的新文学体,凭借现代文化的传播技术以及手段优势成为最强势的文学发展场地。无论是传统的经典文学还是近现代的精英文学,都在现代社会的生活需求与经济价值利益驱逐之下,在影视屏幕上作为一种符号存在。

从文学主题性来看,同名小说的影视拍摄保留原有小说的题目,而从表面层次渲染,如《花千骨》《盗墓笔记》《斗破苍穹》。也有改变题目打造文学作品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如屡次翻拍影视《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从文学价值来看,文学经济价值以及审美价值在影视创作过程相互依存。文学作品为影视诞生提供素材,影视票房剧增带动文学畅销经济流动,文学美学价值在影视屏幕上播散,受众群体在视觉与精神上获得享受。

(二)文学漫画化之依附性生存

漫画与文学,虽是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漫画虽然只是简化了文学语言的表达,但同样具有想象性与联想性,画面不仅仅是固定的模式,画面背后的力量不次于语言。我们把画面与语言同等视为一种符号。文学性的语言与漫画在实现其文学价值时,漫画只是一种表现形式,它所要表达的文学性与语言是没有改变的,文学恰恰借助于漫画释放更强的艺术魅力。

在现代视觉化时代,具有数字化特性的网络漫画对网络文学的改编成为当下的热潮。如网络平台上点击率最高的《全职高手》《择天记》《全职法师》等漫画作品,均改编自同名网络小说;在改编以后,网络小说点击量超过日常的两倍。可见,网络文学的兴起与繁荣,与新媒体时代媒介传播方式有紧密关系。漫画改编无疑是一条生存发展之道。

(三)文学游戏化之转换式生存

电子游戏,不仅仅具有图像时代视觉上的冲击感,更能够给人真实的体验感。由间接性触感再到思想上交相迸发,是现代人类生活更愿意接受的一种模式。在电子游戏的发展历程中,文学的经典性与情节的趣味性填充了空间。如1999年《三国志》系列游戏6部,2000年《傲世三国志》,2003年《三国志9》等游戏产品都是借助于文学经典作品。电子游戏改编过程中,电子游戏的改编会把故事情节这种文学单位进行分列组合,文学所独有的审美场域在这种转换交替中独存。江西师范大学胡杨说过“在进行电子游戏改编时,要以电子游戏特有的交互性、试听思维表达来判断文学作品的可改变途径与空间”⑤。由此看来,游戏是可以解读为文学生命力的生存场域的。

三、图像化文学流变

(一)从作家角度看创作主体流变

由于大众媒体、网络平台等新媒介方式产生,创作主体身份开始多样化。首先,在互联网时代,文学作品不再单单是文字语言的表现形式,而是借助于现代工具表现出来的具有文学精神的一个产品,文学创作主体不是特定的一个人。其次,是创作多元化。创作主体的自由性与多样性不受情感、主题、形式制约,网络文学、草根文学以及现代人工智能创作的文学等多种形式的文学,正在大步前进,漫画文学、游戏文学、影视文学等文学类型新界定正在进入人类生活。

(二)从读者角度看受众群体流变

在图像时代,文学作品覆盖面积大,文学受众群体接受范围更广。首先,传统的文学接受者阅读一篇文章或者一本文学著作,是经过眼观感受的文字符号在精神中枢形成一幅画面再经过大脑思考选择后得出自我的接受成果;在图像时代文学接受者要得知一篇文学著作的内容可以是动态性的影视也可以是静态漫画中直观的眼观感受。其次,文学接受者的接受途径更便捷。数字化时代具有高效性、快速性特点,人们生活节奏也在加快,图像化的文学为受众群体争取到更多有效的时间。

(三)从经济角度看文学市场流变

专注研究文艺美学的杨建生与吕在,提出“人们在文艺消费的过程中同步获得了审美价值和经济消费价值,同时也促成了两种价值在消费实践中不断趋于融合”⑥。在消费时代,文学与经济的价值实现是可以同步的,一方面文学促进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经济也带动文学的传播。在图像化时代,文化产业实体经济多样化,文学以自身的传统性元素在图像化手段中实现审美价值,而图像化手段借助于文学经典型构架以实现消费价值。在实现过程中,图像化产业裂变成一系列的文化子产业,游戏产业,影视产业,图书出版产业,音像产业等。这些产业在现代社会中正冉冉升起。其次,现代社会实现文学经济价值最大化最具优势的途径就是以图像为手段,图像能够最大可能的满足社会需求。

【注释】

①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下卷》,周德兴编,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

②J·希利斯·米勒:《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国荣译,文学评论,2001年.

③单小曦:《现代传媒语境中的文学存在方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④贝拉·巴拉兹:《电影美学》,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年。

⑤胡杨:《古典名著电子游戏改编研究》,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19年。

⑥杨建生、吕在:《论文艺审美价值与经济消费价值的融合性》求索,2014年。

猜你喜欢
电子游戏影视漫画
数学电子游戏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互联网的未来:电子游戏产业也有元宇宙野心
沉迷电子游戏的小熊
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影视风起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