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地域性建筑与规划设计学科转型发展决策研究

2020-01-02 19:08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建筑学规划设计决策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河北秦皇岛 066004)

河北省拥有约487.3 km 大陆海岸线[1],居于全国第8位,港口主要有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发展基本沿着东海岸线向西推进,形成了自东向西基本地理移动发展格局。在高等教育领域,河北省内缺少一所海洋类专业院校,其中针对沿海地域性建筑与城乡规划设计的专业更是亟待补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十三五”规划提出转型发展目标,建立海洋大学,为河北省海洋科学教育贡献力量。近期教育部高校海洋科学类专业教指委会议在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召开,也成为转型发展的重要信号。建筑与城乡规划学科如何适应新发展,需要在决策方面科学制定,明确定位,寻找符合海洋科学发展的新路径。

1 沿海地域性建筑与规划设计学科转型解读

1.1 惯常误区

沿海地域性建筑与规划设计学科转型,应当明确设计学科的沿海属性,这一点往往容易走入误区,对教学大纲、培养方案等内容的调整容易矫枉过正,过分注重海洋科学内容而一定程度忽视了设计学科共有的基本属性。一旦进入误区,一方面将会因为现阶段国内暂无海洋建筑学相关教育教学和行业领域的规范性文件而表现出良莠不齐的畸形教育,另一方面还有可能因为追求转型而松动基础课程教育,从而造成得不偿失的局面。此外,师生对沿海地域性建筑与规划设计学科的理解、社会舆论和对口就业的目标性等问题均可能造成偏差,一定程度影响学科发展。

1.2 内涵真途

沿海地域性建筑与规划设计学科发展应当遵循学科基本规律。基础课程方面的落实不应当做大动作调整,如设计基础、设计美术、史纲史论等课程,尽量维持学科共有属性不变,可在深度层面做文章;核心课程方面,可充分结合沿海地域性特征、师资研究背景及方向等条件因素,形成符合河北海洋科学特质的学科建设模式,如各类设计课程中适度增加海洋、滨水、岸线等设计条件和内容,将转型发展聚焦到课程广度这一维度[2]。同时,规范引导师资队伍建设、学生意识培养,完善硬件条件,营造符合时代需求的社会导向和岗位需求氛围,共同构成沿海地域性建筑与规划设计学科转型发展的正途。

2 沿海地域性建筑与规划设计学科转型决策

2.1 确定型决策

第一,构成一整套沿海地域性课程体系。这一决策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需要夯实基础课程体系,如建筑美术、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史纲、规划设计初步、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建设史纲等,同时引领拓展海洋方向的核心课题体系,如建筑设计、规划设计系列课程中注入海洋、滨水、岸线建设、地域性等主题(码头建筑、跨海大桥、海防建筑、海岸线设计、滨水区规划设计、沿海城市规划设计等),并充分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将理论与实践课程进行一体化建设,对培养目标和要求统一化,对培养过程和结果规范化,对培养方式和途径多元化,能够获得确定性结论。

第二,保障必要的硬件设施条件。在沿海地域性课程体系建立之后,针对每门课程、每项任务的硬件设施要求同时得到明确。在建设资金到位的前提下,硬件设施能够分阶段、分类型逐步完善,并最终建构一整套硬件保障系统[3]。

2.2 风险型决策

第一,建设理念统一的师资队伍。不同教育背景、研究方向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思路上差别较大,针对沿海地域性建筑与规划设计学科转型发展,具备相应专业(如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和研究方向(滨水建筑设计、海洋建筑学等)的教师往往容易接受理念和实现目标,而具备其他专业(艺术设计、交通规划、力学等)和研究方向的教师则会受到固有思维的限制或惰性心理的干扰。这种转型风险客观存在,需要以团队协作、个别引导、研究方向转型突破等手段进行风险规避。

第二,培养认知清晰的学生意识。首先,重要一点在于教师清晰认知的有效传递。其次,需要学生自身深刻理解学科转型的内涵:转型前后的差异对比,转型之后的优势和价值等关键内容。一方面可从管理层面加强引导,如设立相关团体机构宣讲引领;另一方面依靠学生自身的感悟和思考[4]。因学生群体的认知水平和意识差异较大,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清晰完整的认识,同时受到学生群体流动性的影响,转型发展在这一层面存在较大风险,应当注重学生意识培养的连贯性、持续性和阶段性,给予充分的时间形成一以贯之的意识引领[5]。

2.3 不确定型决策

第一,引领符合舆论认同的社会导向。这里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如根深蒂固的专业理解,认为建筑与规划设计局限在建筑单体的建构和区域的规划方面,对技术性要求较高,不易受到环境影响;或对沿海地域性建筑与规划学科与传统学科的差异价值的疑虑,是否有必要进行划分等。此外,从高考志愿选择、发展前景评估等方面也不无担忧。允许这种不确定性问题的存在,在普遍存在的矛盾中寻求发展。可以采取宣传、主旨活动、跟踪调查、地方政府政策引导等途径和方法将不确定因素向确定性转变。

第二,供应方向对位的就业岗位。沿海地域性建筑与规划设计学科属于新兴方向,符合构建海洋建筑学的发展趋势,行业市场中对这类就业岗位的供应不足,甚至暂无这类明确的岗位设置。然而随着海洋建筑学发展,加之我国约18 400.5 km的大陆海岸线建设,这类岗位就业前景广阔,具有较强后劲。发展进程中需要建筑与规划设计行业具备更大的包容性和调整能力,循序渐进地明确和解决不确定问题。

3 沿海地域性建筑与规划设计学科定位

沿海地域性建筑与规划设计学科转型发展决策的提出,是对河北省海洋科学教育发展的有力补充,其科学性和价值不言而喻。对学科的定位需要进一步明确,可从3个维度进行解读。

首先是发展定位,即科学维度,国家大力推进建设海洋强国的发展目标,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学教育领域,拓展建筑科学内涵,建立适应海洋强国战略的学科分类,是时代赋予建筑科学的重要责任。沿海地域性建筑与规划设计学科转型与海洋建筑学学科谋划趋势不谋而合,国内有些沿海高校开始筹建建设海洋建筑学学科,如青岛理工大学,这亦与国家发改委制定的海洋经济十三五规划的政策理念吻合。

其次是决策定位,即地方政府维度,省市区各级地方政府应当明确高校教育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特别是沿海地域性建筑与规划设计学科对地方海洋经济发展和海岸线规划建设的贡献度,真正实现地方政府与高校合作平台搭建,做到高校服务地方建设、理论转化实践价值[6]。地方政府可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为高校沿海地域性建筑与规划设计学科提供更多项目和岗位支持。

第三是追求定位,即学校维度,能够充分认识到沿海地域性建筑与规划设计学科的真正内涵和价值,扶持学科转型发展,理解和发挥建筑与规划设计学科对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社会声誉提升的重要作用,如聘请建筑与规划设计专业学者、人士举办讲座,筹划建筑与规划设计作业展、成果展,参加各类建筑与规划设计专业会议(建筑教育年会、规划教育年会、规划行业年会等),开展服务地方建设的横向课题和项目,完善建筑类校企合作平台等[7]。

4 结论:转型发展决策的回馈

河北省高校教育领域需要专业海洋大学予以完善补充,建筑与规划设计学科同样需要向海洋方向拓展和转型。沿海地域性建筑与规划设计学科转型发展决策,将对高校转型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硬件设施环境、师资队伍建设、学生意识理念、社会氛围和行业发展等方面产生较大影响,其积极意义更为显著。与此同时,应当明确海洋学科转型发展定位,充分尊重科学发展规律、地方政府导向及高校自身建设需求。转型发展决策的提出,是创新思维的一次外化表达,符合国家政策和时代发展的基本要求,预计在阵痛过后将会带来适应教育和行业领域高速发展的价值回馈。

猜你喜欢
建筑学规划设计决策
住宅小区总平面规划设计要点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体现
浅析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分析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措施研究
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浅析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决策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