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侧MIPPO 切口保留旋前方肌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2020-01-02 01:33赵加军梅仁俊许庆龙何恒刘会军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掌侧桡骨肌腱

赵加军,梅仁俊,许庆龙,何恒,刘会军

(南京医科大学邦德骨科医院 创伤骨科,江苏 南京 210016)

桡骨远端骨折是骨科最常遇到的骨折之一,发病率较高,约占全身骨折的1/6。既往治疗方法较多,效果各异[1-5]。2013 年 8 月 -2018 年 10 月我院对19 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掌侧MIPPO 微创切口入路,长度为1.7~2.5 cm,平均2.0 cm,并保留旋前方肌,行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 19 例,男 8 例,女 11 例;年龄 24~65 岁,平均 35.6 岁。致伤原因:摔伤 12 例,车祸伤 4 例,坠落伤3 例。骨折类型:按AO 骨折分型,其中A3 型8例,B3 型 6 例,C1 型 4 例,C2 型 1 例。19 例术前 X 线片、CT 检查示粉碎性骨折,其中6 例术前试行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因断端不能维持稳定,改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掌侧MIPPO 切口。

1.2 手术方法

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肢外展位置于手术台上,气压止血带压力300 mmHg,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单。在桡骨茎突近端1.5~2.0 cm 处,于桡侧腕屈肌和桡动脉间作一长1.7 cm 的纵行切口,根据骨折程度及显露需要可适当延长切口至2.5 cm,平均长度为2.0 cm。逐层切开,将桡侧腕屈肌、正中神经牵向尺侧,保护桡动脉,显露旋前方肌,通常骨折端会合并旋前方肌破裂,通过手法复位或经过旋前方肌破裂口直视下复位,恢复桡骨远端的长度、掌倾角、尺偏角,采用多枚克氏针临时固定。C 型臂X 线机透视下对位对线满意后,于旋前方肌远端,尖刀片横行切开,行骨膜下剥离建立肌下通道,尽量保留旋前方肌完整,插入锁定钢板克氏针远近端固定,再次透视,确定钢板位置安放准确后进行锁钉固定,远端锁钉直视下固定,近端锁钉可沿旋前方肌纤维走向,用血管钳打孔并固定。由于掌侧皮肤相对松弛,有一定的延展性,可通过拉钩上下牵拉切口显露固定钢板,螺钉长度选择在测深基础上减短0.2 cm,确保螺钉头不突出背侧骨皮质,避免对伸肌腱产生激惹。若骨折断端旋前方肌有破裂,予3/0 可吸收线修复并覆盖钢板。缝合并包扎切口,松止血带。

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皮片,预防感染,一般无需外固定。24 h 内拔除引流片,同时行掌指、指间关节主被动功能训练,一周后逐渐进行腕关节主动训练。

2 结果

19 例全部获得随访,时间12~18 个月。术后常规复查X 线片,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2~4 个月。按照Dienst 功能评价标准进行腕关节功能评价[6],优 13 例,良 5 例,可 1 例,优良率为 94.7%。手术切口皮肤瘢痕不明显,手指活动自如,前臂旋转功能良好(图1-8)。

3 讨论

3.1 手术入路选择

图1、2 术前正侧位X 线片

图3、4 切口设计及术中固定

图5、6 术中及术后

图7、8 术后正侧位X 线片

以往在桡骨远端骨折手术入路选择上,多数根据骨折块移位的方向选择掌侧或背侧入路。临床实践表明,通过掌侧入路对桡骨远端骨折进行复位固定优点明显多于背侧入路,由于桡骨远端背侧皮下组织少,Lister 结节骨面不平整;钢板固定需要反复塑形,伸肌腱位于桡骨表面,术中显露断端需切开腱鞘,术后容易出现背侧肌腱粘连;肌腱与钢板长期摩擦易产生肌腱断裂等并发症。而桡骨远端掌侧为一凹面,掌侧面相对平坦,容易找到解剖复位标志,利于钢板安放,基本不用塑形,掌侧钢板固定可对桡骨远端复位提供有效支撑,避免骨块向掌侧移位;同时由于掌侧软组织较厚,旋前方肌覆盖钢板,避免了对掌侧屈肌腱的直接磨损等并发症[7]。故掌侧Henry入路已成为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主要入路,笔者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良,形成MIPPO 微创切口,更加符合微创治疗理念。

3.2 掌侧MIPPO 微创切口及保留旋前方肌的优点

掌侧Henry 入路切口长度通常在6.0~8.0 cm,切口较大,术中常规切开剥离旋前方肌,进行骨折复位固定,软组织损伤相对较大,出血也较多。相对于传统Henry 入路,采用掌侧MIPPO 微创切口及保留旋前方肌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优点:⑴切口较小,平均长度为2.0 cm;⑵术中出血少;⑶对软组织损伤小,减少皮肤感染坏死等并发症;⑷术后愈合瘢痕小,满足部分患者对肢体美容的需求,也符合现代微创理念。国外学者解剖学研究表明[8],旋前方肌由深头和浅头组成,偶见背侧头。其中浅头的主要作用是使前臂旋前,而深头的主要作用是维持下尺桡关节的稳定。旋前方肌为四边形扁平肌,较薄,又是横向肌纤维,切开后缝合修复起来比较困难,早期进行旋转活动时容易再次撕裂,功能不能有效恢复。本文术式对保留旋前方肌的完整性有诸多优点[9]:⑴对软组织及骨膜剥离较少,骨折周围血运破坏少,有利于骨折快速愈合;⑵减少出血、血肿,避免术后因血肿压迫而造成腕管综合征的风险;⑶对钢板起到有效的覆盖作用,避免屈肌腱直接与正中神经产生激惹,减少损伤刺激;⑷可早期进行前臂旋转功能训练,有利于前臂旋前功能较早恢复;⑸术后早期进行功能训练,加快前臂旋转范围、握力及腕关节屈伸功能等恢复,减少术后腕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

3.3 手术注意事项

手术操作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⑴掌侧MIPPO 切口,长度在2.0 cm 左右,通常认为切口小难以显露骨折端,其实不然:掌侧皮肤相对松弛,有一定的延展性,可通过拉钩上下牵拉切口充分显露术野;⑵保留旋前方肌,钢板通过肌下隧道贴附于骨折远近端,若骨折断端旋前方肌有破裂,应以3/0 可吸收缝合线修复并覆盖钢板;⑶固定钢板时,螺钉长度选择在测深基础上减短0.2 cm,确保螺钉头不突出背侧骨皮质,避免对伸肌腱损伤或产生激惹。

3.4 早期功能康复

根据顾玉东提出的手部骨折治疗原则:力求解剖复位、轻便牢固固定、允许早期活动、便于功能锻炼[10]。本组病例早期功能康复主要分三个时段:⑴手术期:手术时采用MIPPO 微创切口,保留旋前方肌,采用锁定钢板固定,固定钉不超过对侧骨皮质,将手术创伤降至最低限度,消除早期功能康复的不利因素;⑵术后早期:住院期间(术后24 h)伤口换药或查房时,医生要指导并教会患者,有限度地定时定量进行腕部屈伸功能训练,以前臂旋后为主、旋前为辅,消除伤口瘢痕粘连不利于功能康复的因素;⑶术后期:在出院后制定功能康复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功能训练,定期复诊,医生给予进一步适时指导,必要时给予新的功能康复更改规划[11-12]。本组患者经过上述早期功能康复训练获得97.4%优良率。

猜你喜欢
掌侧桡骨肌腱
Wide-awake技术在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拇长伸肌腱术中的应用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疗效对比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掌长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拇长伸肌腱断裂30例
改良的骨腱道成形穿引肌腱段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
趾腓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
掌侧与背侧置入固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及并发症比较
掌侧锁定解剖钢板治疗桡骨远端AO分型C型骨折
Y型小骨锁定钛板治疗桡骨头骨折
DVR解剖型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