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昏迷患者的效果观察

2020-01-03 02:05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触觉蛛网膜下腔

(漯河医专第一附院 漯河市中心医院,河南 漯河 462000)

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多采取外科手术治疗,但术后易出现昏迷,若不能及时唤醒,则可增加致死、致残风险[1]。缩短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昏迷时间,唤醒患者意识已成为近年研究热题。有研究表明,通过外界刺激,可增强大脑皮质兴奋性,促进受损神经细胞功能恢复,继而显著改善意识状态[2]。触觉唤醒属近年来被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种唤醒方式。本研究选取我院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昏迷患者76例,旨在观察触觉唤醒+听觉唤醒在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协会批准,选取漯河医专第一附院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昏迷患者76例(2017年6月~2019年1月),依照入院顺序分组,2017年6月~2018年3月设为参照组(37例),其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47~78岁,平均(62.27±4.61)岁;疾病类型:大脑中动脉瘤8例,前交通动脉瘤12例,后交通动脉瘤17例。2018年4月~2019年1月设为试验组39例,其中男22例,女17例,年龄48~79岁,平均(61.38.±4.24)岁;疾病类型:大脑中动脉瘤9例,前交通动脉瘤11例,后交通动脉瘤19例。2组性别、疾病类型、年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均经临床证实为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均出现术后昏迷;患者家属签订知晓同意书。排除: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肾肝功能衰竭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严重感染患者。

1.3 方法

1.3.1 参照组 采取常规干预:护士对患者采取常规围术期护理,如心理疏导、并发症预防、饮食指导等,且依照医嘱采取相应药品治疗。

1.3.2 试验组 于参照组基础上采取听觉、触觉唤醒干预:a)护士按照由前至后、由上至下原则,对患者进行抚触刺激,抚触范围包括后背、腿部、腹部、胸部、手臂、头部,动作要领如下:后背:以无名指、中指、食指从大杼穴抚触至气海俞穴;腹部:以手掌按照顺时针方向抚触;胸部:以手掌进行交叉抚触;手掌:从近端至远端对每个手指进行抚触;四肢:从近端至远端双手交替滑行抚触;头部:无名指、中指、食指置于眉毛上方,拇指置于下颌外侧,每次抚触20~30 min,每日抚触2次。b)护士对患者采取听觉唤醒,先了解患者病情程度,依据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听觉唤醒方案:护士于患者床边轻唤其名字,于了解其兴趣爱好基础上,有目的地查阅相关书刊,并以讲故事的方式向患者朗读某一篇文章,每次朗读时间为25~35 min,早晚各朗读1次,同时鼓励患者家属全程支持陪护,挑选一位表达能力较强家属向患者讲述其所经历的趣事,引导患者共同回忆,且通过呼唤产生刺激,给其提供信息编码,激发人体反射机制,产生记忆痕迹,进而促进膜电位产生动作电位。2组均实施护理6周。

1.4 观察指标

干预前后以昏迷程度评估量表(GCS)评价2组昏迷程度,包括肢体反应、睁眼反应、语言反应等维度,得分越高昏迷程度越轻;干预前后以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定2组意识状态,分值0~23分,评分越高意识状态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5.0分析有关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见表1)

表1 GCS评分、CRS-R评分(x±s) 分

注:1)与干预前比较,P<0.05;2)与干预后比较,P<0.05

3 讨论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属危重疾患之一,其病死率、致残率均较高,虽然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可一定程度降低病死率、致残率,但术后易发生昏迷[3]。患者由于脑神经及脑组织受损严重,故急需修复受损神经细胞,重建神经功能,加快患者苏醒[4]。以往临床上多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但患者苏醒时间较长[5]。

触觉唤醒属一种新型唤醒方式,其原理及作用为损伤的脑组织于外界抚触刺激下,可促发新的神经通路,建立神经元突触新联系,加快神经功能修复,同时亦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意识苏醒。听觉唤醒亦属新型唤醒方式之一,其原理及作用为通过呼唤产生刺激,给其提供信息编码,激发人体反射机制,产生记忆痕迹,进而促进膜电位产生动作电位。其应用于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昏迷患者,能有效增强其大脑皮层兴奋性,唤醒大脑皮质功能,促进脑组织功能自行恢复,缩短其意识苏醒时间[6]。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昏迷患者由于长期绝对卧床休息,故成为肺部感染、压力性损伤等并发症高发人群[7,8]。本研究数据可知,干预后试验组肢体反应、睁眼反应、语言反应等GCS评分较参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昏迷患者采取触觉唤醒+听觉唤醒,能有效减轻昏迷程度。本研究亦表明,干预后试验组CRS-R评分较参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昏迷患者采取触觉唤醒+听觉唤醒,能有效改善意识状态。

综上,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昏迷患者采取触觉唤醒+听觉唤醒,能有效减轻昏迷程度,改善意识状态。

猜你喜欢
触觉蛛网膜下腔
亚里士多德的触觉科学辨析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食的触觉
钢琴演奏教学中视觉、听觉、触觉的协同研究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