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圈点点代县泉

2020-01-03 02:19马春生
山西水利 2019年9期
关键词:龙池泉水

马春生

(作者系原省纪委驻省工商局纪检组长)

代县古称代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代州城不仅是园林之城、商业之城、坊表之城、衙门之城、庙宇之城和文化交流之城,同时还是一座泉域之城。甘冽清澈的泉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智慧、勇敢的代州人,也使得代州城的文化积淀更加厚重。泉域在代州不仅是单纯意义上的泉,而且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元素。

据明万历版《代州志》载,代州城内的名泉有:柏谷泉、蓝水泉、金波泉、玉液泉、星聚泉、益美泉、澄玉泉等。金波泉俗称琉璃井(泉),为代州城“四大名井(泉)”之一,井深两丈四,井下水面上有六角形木框,如今原井尚存。玉液井俗称甜水井,在代县城北大街甜水井巷。城外滹沱河北有五分泉、定军泉(上泉)、珍珠泉(下泉)、马刨泉、七星泉、云际泉、豹突泉、龙跃泉、九龙泉、丈子泉、白龙池、黄龙池、黑龙池、青龙池等。滹沱河南有龙雾泉、黑龙池、舜井、洗参池、太华泉、澄玉泉、玉泉、白泉、高泉、西泉等。清光绪版《代州志》载:“龙跃泉,在州西北二十五里,〈水经注〉曰:‘龙泉出雁门西平地,其势大三轮,泉源涌沸,腾波奋发,以巨石投之,水辄喷出,亦云潜通燕京山之地也’”。历史上代州境内有两组泉都称黑龙池:一是峨河之源头黑龙池,一是阳明堡东(茂)河之源头黑龙池。

代县有历史文化信息的泉域不少,但更多的是分布在全境的沟沟壑壑、深山丛林中不计其数的“无名泉”。这些泉像大山里一代又一代的朴实农民一样,日夜喷涌、潺潺不息,默默奉献着。

代县泉域是上天对这块土地苍生的恩赐,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同时还是文化财富、精神财富。20 世纪70 年代,代县的400 多个村庄,可以说是村村有泉域,沟沟有小溪。特别是滹沱河两岸和南北两山一带,几乎每个村庄都有两三眼以上的泉眼。即便是2004 年左右,代县的泉域依然丰富。据2004 年《代县水利志》载,代县境内有较大泉域75 处,主要分布在南北两山的缓冲带,而以北山坡较多,尤其是以上馆镇、阳明堡镇、滩上镇和新高乡为最。

从古至今,阳明堡镇的丈子、崔庄、孙家磨、刘家磨、李家磨、堡内、东关、南关、泊水、徐村、小茹解等村庄的农业灌溉用水都是由黑龙池、黄龙池流入阳明堡东西(茂)河,再流入各村农田。清代和民国初年,新广武城西的老罗湾有当年为全城人服务的水磨,而这些水磨的势能则来自于泉水。明代成化年间,乡贤孙凤在聂营南部的黑山庄一带发现了泉域群,并将其疏浚流入农田,使聂营一带沿滹沱河南岸的水稻大面积种植并高产。老百姓为了纪念他,将该泉域称之为“孙凤泉”。清光绪版《代州志》在渠道图中标注有“孙凤泉”。该图中只标注了孙凤泉和龙务泉两眼泉,龙务泉标注一个圆圈,而孙凤泉却标注三个圆圈,并且图示流入了很大一片稻田,足见孙凤泉流量之大、作用之大、地位之高。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个时期,即便是大山深处滩上镇的小中咀村,也有洞底、后河、泉沟三处泉眼,四季清澈长流,终年淙淙不息。泉水滋润着良田,村民在深山老林里竟然可以依赖着泉水种植各种时令蔬菜,供应着周边10 多个村庄,被老百姓誉为“小代州”。

泉水曾经也是一种特殊的“抗战物资和给养”。1937 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驻守在雁门关的中国军队就是喝着豹突泉和云际泉的水,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的。同年10 月18 日和21 日,八路军129 师358 旅716 团的战士们也正是饮着白草口和黑石头沟的泉水取得雁门关大捷的伟大胜利的。甘泉不仅像母亲的乳汁提供充足的能量,同时还为子弟兵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

泉域增添了美酒的醇香和佳茗的馨香。代州泉水是酿酒煎茶的上品。早在宋代,代州人用金波泉(又名八角井、琉璃井)酿造的金波酒和用玉液泉(甜水井)酿造的琼酥酒已享誉全国。宋朝学者张能臣编著的《名酒记》,收录了全国名酒223 种,其中代州的金波和琼酥名列其中。张能臣对这两种名酒的评价是:“味醇而厚,酽而清”。金代中后期文坛盟主、进士、尚书赵秉文在《代州书事》一诗中开头即是:“金波曾醉雁门州,端有人间六月秋。”州人、开封府训导王钥有《金波井》一诗曰:

“寒泉谁凿北城阿,一脉泓澄静若何?

玉鉴影开涵石甃,铜瓶声坠动金波。

煎茶试味知音少,酿酒凝香破闷多。

莫怪《水经》题未及,伯刍雁塞不曾过。”

诗中的《水经》指唐代茶学家张又新所著的《煎茶水记》,伯刍即张又新岳父、前刑部侍郎、茶艺品鉴师刘伯刍。见多识广的王钥称金波泉为“煎茶试味知音少,酿酒凝香破闷多”,足见金波泉之品质和品位。王钥还有《玉液井》诗曰:

“谁把寒泉玉液称,谩思浪不得虚名。

味同饴醴甘犹美,洁比琼瑶色更清。

暗透海潮千里润,虚涵空象一泓明。

万家日汲何曾竭,信有余波济满城。”

此外,太和岭口的太和泉和阳明堡北部的丈子泉也是酿酒的佳品水源。清代,阳明堡南关著名晋商刘氏开设的“刘缸坊”是用黄龙池的泉水酿造的。清末和民国时期丈子村赵家和谢家共同开设的“泰记酒坊”是用丈子泉的泉水酿造的,其度数达65 度。

泉域为代州大地镶嵌了一串串的美丽明珠,滋润着湿地、涵养着森林和植被、哺育着珍稀动物。一眼眼泉水就像一幅幅淡妆浓抹的山水画,形成了一片片美丽而灵动的风景。泉域具有观赏、饮用、浴疗等价值,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旅游资源。王钥有《白龙池》一诗曰:

“一泓流出漫平平,年去年来只自清。

龙起源微砂砾浅,花飞波泛縠纹明。

虚涵湛湛空中影,冷漱泠泠石下声。

寄与羞沾名利客,好来池畔濯尘缨。”

明清时期,代州城的星聚泉、青龙泉、玉带河都是州城的著名景点。在佛教胜地白仁岩景区,观赏七星泉、品尝七星泉甘露是在该景区旅游的必经程序。凤凰山的瑶池、洗参池、养龙池、王母池、白虎池、饮虎池、凤游池、青龙池等都是泉域。这些泉域虽小,但文化内涵深厚,多少年来吸引着无数文人雅士寻踪觅迹。雁门关的豹突泉因“平地突出,若猛兽然,故名。”如今是雁门关景区的景点之一。

泉水跳跃着诗的音符,为代州的文学作品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历代文人墨客途经代州,除咏诵雁门之险竣,发思古之幽情之外,还要赞美代州境内美丽的清泉:

“古雪滋阴崖,新泉下奔濑。”

“寒泉尝豹突,神水问羊头。”

“泉源冰窦入春风,鸟语花香迟客闻。”

“清泉细路入云涛,雁岭重关胜百牢。”

“圭峰夏屋承其址,龙河豹突流其润。”

……

云际泉位于雁门关雁峰崖畔,早在元代已闻名。泉水犹如天边云际而出,故名云际泉。元代大诗人萨都剌曾游历并以诗赞美:“长吟入云际,袖拂日边霞”;“闻说名奇泉,观倒泻银河”等诗篇。州人、清代诗人冯云骧也留有《过雁门云际泉》四首诗作。

代州南部舜山的舜王寺内有舜井,清冽甘甜。唐代诗人宋庆余有诗曰:

“碧甃嶙嶙不记年,青萝锁在小山巅。

向来下视千年水,疑是苍梧万里天。”

明州人、举人、开封府训导王钥曾游历代县胜迹,著有《雁门胜迹诗》,有14 首是咏诵名泉的,《柏谷泉》诗曰:

“雁门形绝险,柏谷一泉开。

曲曲循山峡,渲渲闹涧隈。

势添沱水阔,流到闾尾洄。

多少晨兴客,翻疑骤雨来。”

《星聚泉》诗曰:

“雁门干戈动天星,陨入卧牛化泉涌。

当年女娲补天石,如今清沏照鹅影。”

《豹突泉》诗曰:

“汩汩灵源漱玉声,听来入夜转分明。

谁云水是无情物,亦解风前诉不平。”

……

泉域名称是一种无形资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古泉域的雅称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本身就是很好的企业字号或者商标名称,同时泉域遗址也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固然,对泉域地名的保护就是对泉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泉域文化提升了泉域的知名度,从一个侧面保护了泉域,而泉域的保护又为泉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我们虽然重视水利工作,但从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对泉水的重视和挖掘程度还不够,对水文化、水文明的挖掘和研究也远远不够。

代县的泉域得天独厚,在全省也是少有的,特殊的地质结构,成就了代县名泉。代县南北两山多属于变质岩土石地区,由于变质岩的构造裂隙、风化裂隙以及构造裂隙破碎带比较发育,为降水入渗以及贮存提供了条件。代县泉域分下降泉、溢出泉和上升泉三种,而以溢出泉和下降泉居多。在雁门群山一带,为中下寒武系及奥陶石灰岩、结晶灰岩及薄层钙质页岩等碳酸盐类地层,岩层中裂隙和岩溶发育较好,含水层透水性好,所以在阳明堡北部有众多的溢出泉。

如今,这些泉域的水位大都下降了,水量和域面也减少了,有的已经干涸甚至消失。益美泉、玉液泉、金波泉、澄玉泉等名泉,已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代县泉域的消失,不仅是水资源的枯竭,也是一种泉文化的消失。在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加强的今天,人们期盼群星璀璨的泉域凤凰涅槃,期盼着“当年女娲补天石,如今清澈照鹅影”的美景再现,期盼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代县泉域元素的恢复。

泉域是可以拯救的,我国一些城市不乏成功先例。济南市的泉域在20 世纪60~70 年代危在旦夕,后来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终于展示出往日的芳容。太原市晋祠公园的难老泉在20 世纪80 年代也出现了断流,也是经过严格保护才得以复流的。在新时代,我们理应把代县泉域的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来落实。惟有如此,才对得起养育我们的这片热土!

猜你喜欢
龙池泉水
庾雪水彩画作品
青年是“从0到1”创新的主力军
珍珠泉水
龙池
四季里的江南风景
婺源龙池汰的春日下午
泉水与盐水
掬一捧六泉水 洗净凡尘
难忘那眼泉水井
龙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