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课程创新探究

2020-01-04 21:12周锦文
科技创业月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图文检索公众

周锦文 崔 征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图书馆,湖北 武汉 430074)

0 引言

传统信息素养课程以课堂集中式教学为主要学习方式。在部分高校,信息素养课程是作为本科生的选修课程,由于时间冲突、选课人数限制等原因,造成只有较少一部分本科学生接触到信息素养课程,限制了信息素养教育的普及。近年来,MOOC等线上课程兴起,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为扩大信息素养教育的受众面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线上课程的种类繁多,由于许多学生对信息素养课程缺乏了解,没有主动选择信息素养课程,使得信息素养MOOC的推广也未达到预期效果。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爆发式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习惯通过微信公众号来获取新知识。高校图书馆公众号也将信息素养教育的相关内容作为推送内容的一部分。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推出信息素养线上课程,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到信息素养的相关知识,学生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因此,研究高校图书馆如何利用微信公众号取得更好的信息素养教育效果,就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本文对国内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开展的信息素养线上课程进行调研,总结各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开展的信息素养线上课程的内容、方式和服务对象等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做出展望,以期对相关工作开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1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信息素养线上课程调研

2020年4月,笔者对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信息素养线上课程开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42所高校中的5所高校图书馆在微信公众号的菜单中,设置了关于信息素养线上课程的固定板块。分别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和东北大学图书馆。另外有8所大学在微信公众号中推送了信息素养线上课程的文章或视频,包括清华大学图书馆、天津大学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中南大学图书馆、兰州大学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新疆大学图书馆和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

1.1 固定板块

北京大学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以菜单固定板块的方式,推出了一小时讲座线上图文精简版:梳理学术资源、讲解检索技巧、介绍应用软件。截至2020年4月23日,推出了12期一小时讲座线上图文精简版,包括三大方面的内容:解锁数据库、数据素养专题和沉迷学术。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在微信公众号上推出了线上信息素养培训课程板块—小图微课。“小图微课”板块的内容较为完善,主要包括电子资源的推介、数据库使用方法、基本检索技巧等,试图解答师生在使用资源时的各类疑惑。

武汉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也是在疫情期间推出了“宅家在线”教学科研板块,其中包括信息素养子板块,截至2020年4月25日,发布了5篇相关文章。武汉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信息服务”板块作有关于检索技巧的介绍。

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一级菜单“服务”板块中,有一个二级板块“微讲座”,发布关于信息素养的“微课程”。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该板块每半年推送7到8课“微课程”,课程内容既有单个数据库介绍,也有对检索技巧介绍。

东北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在一级菜单“新知快讯”下设有二级菜单“微图学堂”,提供信息素养的线上课程,推送内容涵盖检索通识和技巧、国内外常用知名检索平台、电子书资源推荐、艺术类数据库、考试类数据库、文献管理工具等,既考虑到普适性也有针对性。

1.2 文章推送

天津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以“每周一讲”的形式推出信息素养在线课程,以图文形式介绍数据库使用、检索技巧、文献管理及专利工具等信息素养知识。

中南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以推送文章形式推出过“万方攻略”和“知网攻略”的线上课程,介绍了相关数据库的检索方法。

四川大学、新疆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也分别推出了“每月一库”“每周一库”和“小图千库”系列文章,以图文形式向读者介绍各个数据库的内容特色以及检索方法等内容。

兰州大学图书馆在微信公众号推出了“小图微课堂”系列视频,以录屏的方式介绍图书馆各项服务内容,帮助大家了解图书馆信息资源。兰州大学图书馆公众号还推出了“微知充电宝”栏目,采用“微课”视频的形式,讲解和分享数据库以及常用软件使用方法和技巧等知识。

清华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也会不定期推送信息素养方面的线上课程,如“玩转中国知网的六个技巧”“清华大学图书馆概览与主馆布局”等,授课形式以“微视频”为主。

浙江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则推出过12讲专利微课视频,每讲5~10分钟,介绍专利的有关内容,但没有其它方面的信息素养线上课程。

2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信息素养线上课程分析

2.1 授课方式

调查的“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提供的信息素养线上课程,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图文结合的文章,另一种是微视频。

图文结合的文章是各高校图书馆普遍采用的基本授课方式。究其原因,图文结合的文章具备以下几个优点:①易于创作,图文结合的文章只需要授课教师会使用office办公软件,无需借助其它的专业性软件即可完成课程制作,有利于提高课程制作效率,容易实现课程内容的快速发布。例如:天津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每周一讲”和新疆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每周一库”都是利用图文结合的文章方式实现了信息素养线上课程的每周更新;②便于检索,图文结合的文章内容以文字为主,读者可以通过浏览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然而,信息素养课程的实践性较强,一些内容(如数据库使用方法等)较难以文字方式讲解明白。而“微视频”等视频授课方式,可以通过简短的视频非常直观、具体、清晰的方式把问题讲明白,比单纯看文字更易于读者理解。但由于视频课程制作的技术要求更高,制作周期更长,目前只有清华大学图书馆等高校图书馆发布过视频课程。

2.2 授课内容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提供的信息素养线上课程,按照课程内容划分,主要包括学术资源和数据库使用方法介绍、检索技巧和科研支持3个方面的内容。

2.2.1 学术资源介绍

大部分“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信息素养线上课程对学术资源的介绍多为数据库类型作为主要分类依据。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在“解锁数据库”栏目中,把数据库和学术资源进行了分类介绍,把数据库分为“北京大学自建库”“中文期刊数据库”“综合性西文期刊数据库”“学位论文中文数据库”“专业类西文期刊数据库”“中文电子书”和“学位论文外文数据库”进行介绍,讲解了相关数据库的基本情况,访问方式,检索方式和特色功能。

而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小图微课”则按照读者类型以及读者需求对学术资源进行了分类,将学术资源分为新手系列,论文开题系列,考试资源系列,电子书系列,期刊投稿系列,学科专题资源系列,资源平台使用系列和学习战“疫”系列等。

2.2.2 检索技巧

各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线上课程中,文献信息检索技巧是另一类主要授课内容。如:武汉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信息服务”板块的“新生必修课中”的“进阶心法”就是一些检索技巧的介绍,如检索词的选择,截词检索,词组检索和WOS高级检索技巧。值得一提的是,武汉大学图书馆的信息素养线上课程中,以一个案例的形式,介绍了跨平台的文献搜集和整理过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2.2.3 科研支持

部分“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线上课程还向研究生和教师等科研人员的需求,提供了一些针对性的科研支持内容,有论文开题方面的,如开题前的文献调研(北京大学图书馆);有研究热点追踪方面的,如论如何用Scopus,Scival浏览学科大牛们的研究动向(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有文献综述方法方面的,如一篇科研论文,除了阅读它,我们还能了解什么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有学术规范的介绍(东北大学图书馆)。

2.3 考核方式

目前,已调研的“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信息素养线上课程都是自主学习课程,没有强制性的考核要求。但东北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在部分微课后面推出“微测验”内容,方便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北京师范大学在部分线上课程的最后一部分还推出了有奖答题。

3 建议

在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上推出信息素养线上课程的高校图书馆中,有的微信公众号将信息素养线上课程的链接放到了菜单栏,有的微信公众号没有将链接放到菜单栏。没有放到菜单栏的线上课程,学生一般只能在推出的时候看到。而放到菜单栏的线上课程,学生方便随时查看,也容易让学生了解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上有信息素养线上课程的内容。建议现在有信息素养线上课程的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和即将开展信息素养线上课程的图书馆微信公众号都将课程的链接放到菜单栏。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上推出的信息素养线上课程在数据库介绍方面,有的微信公众号上是各个数据库的介绍,而有的微信公众号将数据库分类,根据不同的大类进行介绍,比如中文期刊数据库有哪些,学位论文数据库有哪些。笔者建议还可以根据学生不同层次进行分类介绍。比如针对本科生,研究生有哪些数据库可以使用。另外,目前在微信公众号上的线上课程没有针对留学生的英文课程。建议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些留学生的英文线上课程。有的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信息素养线上课程设置了有奖答题的部分,这对提高同学们浏览这些课程的兴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的课程附有图书馆员的答疑邮箱,可以让同学们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答疑,都是可取的做法。

猜你喜欢
图文检索公众
画与理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在IEEE 数据库中检索的一点经验
一种基于Python的音乐检索方法的研究
图文配
图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