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引学生“智”领课堂

2020-01-04 07:06杨灵艳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课堂生成历史课堂

杨灵艳

摘要:新课程带来了新气象,但也易让人走入新误区。本文试从教师课堂角色的角度,以《大化改新》的课堂教学为例,阐释历史课堂中教师主导作用的落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主要可以表现为:巧妙的引导者,睿智的指挥者和民主的评价者。在有预设的引导下,让教学内容自然地生成。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师主导作用;课堂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4-0015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师积极在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相契合时对教学行为也作出些许改变,给我们的历史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也带来了新气象,但是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容易走入误区,以为一节课不停地练,少讲,甚至不讲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忽略了教师作为主导的作用。

其实学生的课堂生成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矛盾,关键是教师如何处理好课堂上每一学习阶段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对知识的切入引导、让学生逐层深入探索并适时评价小结,让学生的主体性在积极探索过程中得到重构与发展。例如,在课前,我们就应想想中学生最本质的课堂需要是什么呢?“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探究者、发现者,这种需要在孩子的内心世界更为强烈。”[1]我们应适时提有梯度、有宽度、有深度和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好问题并选择适当的学习契机,当学生不懂时“走”在学生“前面”引导答疑,当学生讨论争执不下时“走”到学生“中间”倾听答疑。在课毕时,让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程度来决定教师引导作用的延伸程度。所以生本课堂中,教师在课堂上不可取代的作用表现更为突出。

一、巧引导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欲望及其学习效果,与教师两、三分钟的导语有很大关系,成功的导语,让学生快速进入情景当中,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大化改新中的日本,大部分学生是再熟悉不过了,出示日本特色的照片或是视频让学生有可说内容,但这还不够,还要让学生由疑导学。比如在此课中,笔者就让学生跟随着遣唐使船穿越时空想一想日本为什么来中国学习?日本的天皇制怎么来的?等等。但笔者认为历史教学的目标不仅在于知道历史知识,还在于通过历史事件的学习怎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笔者首先设计了一系列开放性的问题:在现今,抗日雷剧中中国民众对日本的态度?在这个问题上,大多数学生都是从侵略、仇恨的角度上来说的。思维虽然较活跃,但也只能算是一般的思维。于是笔者又抛出了另一个问题:学完这一历史事件你对日本有没有新的认识?你是否觉得日本哪些方面有可取之处?一下子,学生的视野就拓展了很多。其实从这一件事中,我们也可以得到一点启示:不仅让学生学历史史实还要学会反思历史,有一个正确的史学观、正确看待一个国家、一段历史让学生学会以史为鉴的同时并让学生知道学历史是为了分享前人的生存智慧,了解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以便我们能够对现实的挑战做出正确的回应,笔者认为这既是对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种渗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成功延伸。

二、智指挥

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合作性的情景,为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与交往能力的发展搭建舞台。更多地让学生共同参与、互相交流、共同切磋;在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时,或参与其中,或故意发表过激或错误观点让学生更正,达到对问题的共识;当讨论离题太远时,教师能及时发表意见或再次提问,把讨论拉回问题的中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夫子,而是顾问和指挥者。

比如笔者在讲《大化改新》时,按常规教学方法,应该是分析时代背景,讲解大化改新的过程、性质,再分析意义等,但这样照本宣科太枯燥,毫无意义。按新课标的要求在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的前提下,突出体现了文明史观即从文明演进的角度讲述历史,并把中华文明纳入世界文明中加以考查。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需按人类文明演进的脉络把握历史,需用文明史观的观点及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所以在这一课中,笔者主要从承认文明的多元性和注重交往在文明进程中的作用,以一艘遣唐使船为线索,以学生为船上使者创设情境来看到中日文化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辩证过程,当这艘遣唐使船又出现在世博会日本展馆时又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文明间联系,理解了社会需加强文明对话、实现不同文明的求同存异。而在处理大化改新的过程时则从交往在文明进程中的作用这一點出发,让学生角色扮演而后让学生讨论得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都有不少反映文明交往的内容,那大化改新的内容也就得到了很好的落实。最后在大化改新的影响中也渗透一些成果与代价之间的辨证关系让学生分两组展开讨论来认识文明进步的意义,让学生学以致用。然后再经过笔者的指挥和及时发表意见,学生的思路明显更宽了,教学目的也就很好地达到了。

新课程的改革虽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但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而这种引导正如张文质先生所说的“教育是慢活、细活,是生命潜移默化的过程,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的、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精耕细作的关注和规范”[2]。“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师由知识的传授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教师的角色;课堂教学的过程由传授知识的过程变为学生自己探索、获取信息、研究信息、增长知识、形成才能的过程,让生成悄然形成,这样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过程,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必不可少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韩和鸣.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方法和艺术[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6页.

[2]张文质.生命化的责任与梦想[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春晓实验学校315803)

猜你喜欢
课堂生成历史课堂
捕捉课堂生成,引导深度探究
赏识,让课堂生成更精彩
强化科目特色,创新教学设计
浅析中职历史课堂中情境教学的运用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探析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思考与再认识
着眼课堂生成,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
谈语文课堂的精彩谁做主
巧用课堂生成 推进语文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