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搞好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2020-01-04 07:06卞妮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师

卞妮

摘要:阅读,是从书面文字中获取信息的学习活动,先由视觉摄入,后传输到大脑,以自己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形成新的认识。我们应改进教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推荐更多适合其发展的课外读物,扩大课外阅读视野。文章探讨了农村初中语文阅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4-0091

阅读,是从书面文字中获取信息的学习活动,先由视觉摄入,后传输到大脑,以自己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形成新的认识。我们应改进教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推荐更多适合其发展的课外读物,扩大课外阅读视野。

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貌似创新

有的教师只在阅读课堂形式上创新,不惜在一些不重要的环节上花时间,进行夸夸其谈式的讨论,课堂貌似创新了,但学生思想上没有受到启迪,没有充分领会作者的意图,欣赏到文章的精彩和特色,仅感到热闹和新奇而已。

2.受应试教育的限制

为了应试,有的将课文按照考试阅读模式进行,把课文肢解为几块,归纳答题方法与技巧,忽略了课文的整体结构之美,学生的情感体验不足。

3.阅读条件的限制

农村学校的图书数量不多而且比较陈旧,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书籍少之又少,图书室不能正常向学生开放,学生即使想阅读,也没有条件阅读。农村学生,多数是留守儿童,家长为了谋生而不能陪伴孩子,有的家长认识不到课外阅读的重大意义,只关心考试成绩的提高,认为只要把语文课本上的内容阅读好就足够了,所以几乎不花钱给孩子购买课外阅读资料。

4.办学理念的限制

学校领导和家长特别关心的是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平均分和升学率,不少教师热衷于利用学生的零星边角料时间(课外活动、午间、早读)来进行题海战术,学生可用于自主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5.阅读兴趣的限制

有的教师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指导不到位,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高,几乎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即使进行阅读,也很马虎,仅仅是为了应付教师检查,虽然同样花费了时间,但效果较差,而且产生了阅读疲劳。

二、搞好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在阅读课上,有的教师习惯于给学生讲文章的背景,介绍作者的创作背景,然后逐段分析。因为教师讲解的时间较多,所以学生阅读的时间就很少了,也就不能进行感悟和欣赏了。我们要让学生充分自主阅读,读出感觉,读出乐趣。此外,我们可让学生自由组建课外阅读小组,定期安排每个小组推荐一篇自己感觉很好的文章,并阐述推荐理由。要求每个小组每次推荐的人也不能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逐渐产生阅读积极性,主动思考和把握文章主旨。

2.引导学生学会大胆提问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疑问是正常现象。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大胆发问。由于生活经历的差异,每个学生的阅读感受也会有所不同。我们应让学生自由感悟语文的魅力。只有让学生主动发现、主动创新,才能将知识迁移,学以致用。

3.提高课外阅读意识

我们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意识,拓展课外阅读范围。如在学习《智取生辰纲》这节课时,笔者鼓励学生阅读我国的四大名著,了解我国的文化精髓,体会课外阅读带来的乐趣。

阅读的方法有精读、泛读和浏览。对于重要的课文,我们必须精读,推敲细节,欣赏并模仿写作手法;对于普通的文章,可以泛读,选取重点部分,反复阅读,取其精华。如果时间较紧,对于一般的文章,可以采用浏览的方式,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了解其大概意思就行。有的教师过分强调精读和精讲,使学生好久都读不完一本书,以致渐渐失去阅读兴趣,最后草草了事。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文化、思想。我们要逐步引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1)发现文眼,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所谓文眼,就是具有总括性的词和句。(2)把握文章脉络。弄清楚文章的脉络,从整体上理解文本。(3)体会文章的韵味。有的文本表达的思想比较含蓄,要透过表象把握实质,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4.扩大课外阅读量

农村学校应及时更新图书,争取让学生接触到最前沿的书籍。充分利用好农村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

建立班级图书角,每个学生至少带来一本好书,实现书籍的有效共享,强化学生团结协作意识,丰富农村学生的精神生活,让学生能够时刻受到文化气息的熏陶。在执教《孔乙己》这篇课文时,笔者鼓励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社戏》《朝花夕拾》等,强化学生的文学素养。

5.阅读教学的设计要循序渐进

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步到位,要循序渐进,阅读一篇文章,可分如下几步进行。

(1)读通。要求学生认识字形,读准字音,弄明白文字的意义

(特别是有的文字有多种含义,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含义),对文本的主题内容进行适当的提取和整合,初步感知文章中的生动形象和语言的优美。(2)理解。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表达的精妙,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让学生获得独特的学习心得。(3)评判。全面理解文章后,对文章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评判:文章究竟好在哪里?为什么好?表达形式好在哪里?今后写作时可以模仿哪些表达方式?(4)迁移。在鉴赏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和评判,拓宽自己的认知视野,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迁移。(5)创造。在阅读中发现新问题,提出并解答文章内容中没有的新问题。

6.语文阅读的评价要多样化

在课堂上进行阅读材料分析时,我们教师不能包办一切,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我们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文章重点段落和重点内容是什么?表达方式和说明方法有几种?将自己的讨论所得分享给其他学生。如果认识不相同,我们还要组织学生反复讨论,直到探究出正确答案为止。此外,我们还要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阅读教学,提升课堂效率。

综上所述,我们应激发农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境界。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张甸初级中学225536)

猜你喜欢
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师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惑与解决策略简析
秋天在哪里
农村初中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刍议
美育教师
浅析农村初中语文有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