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观要素下的山地型城市设计研究

2020-01-06 13:21
山西建筑 2020年3期
关键词:轮廓线吕梁市滨水

李 烨

(吕梁市城乡规划设计院,山西吕梁 033000)

1 概述

城市设计的思想在中国“古已有之”,但当下“城市设计”的概念却为舶来品。它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西方引入我国,作为城市建设活动的依据和工具,以适应我国社会环境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加强城市特色、提升城市空间质量[1]。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规划体系的不断完善,城市设计对城市风貌的约束和指导作用日益明显。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69%。山地型城市因其特殊的地形条件,使城市建设的“基底”高低起伏,从而形成了许多特色鲜明的城市景观,但山地的环境承载力相对较弱,不少地区因城市的无序建设,给区域的传统文化、景观多样性及建筑风貌等方面造成了巨大破坏。本文将以山西省吕梁市中心城区作为研究对象,从城市重要景观要素入手对山地城市设计进行分析研究。

2 研究综述

吕梁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因吕梁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依据《吕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年—2030年),吕梁市中心城区规划建设成为晋西中部区域中心城市,以煤电能源产业服务为主的黄土高原文化生态城市,远期(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将达50.2 km2,城市规划形成“双心、双轴、五组团”的带状组团式空间结构,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为“北进、东拓、南提”。“三山抱石州,清水绕城流”是吕梁中心城区自然环境的生动写照,属于典型的山地型城市,但城市一直未进行系统的城市设计工作,故在建设中缺乏对城市空间尺度、风貌等的有力控制,致使城市缺少了应有的特色与灵性。

笔者认为吕梁市中心城区的城市设计,应将人文之美与自然之美相结合,充分考虑城市周边的自然基底环境,使城市与周边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的自然山、水、林、田等自然景观元素相互融合;并把控好城市建设的开发强度、空间尺度,挖掘传统文化特色。在操作层面,可以以城市的景观要素作为着力点在城市设计中予以体现。

3 规划研究——以山西省吕梁市中心城区为例

城市景观(city scape)是城市中由街道、广场、建筑物、园林绿化等形成的外观及气氛。城市景观的基本要素包括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五项。吕梁市中心城区位于“三山”(即龙山、虎山、凤山)之间的沟谷地带,沟谷宽度约800 m~2 000 m,从河谷中间的河流向两侧看,正好在人的舒适视距1 000 m之内。结合城市设计的相关要求,吕梁市中心城区的天际轮廓线、滨水岸线、通道空间尺度、建筑风貌四个方面最能体现出城市的特色,下文将分别进行具体分析。

3.1 城市天际轮廓线设计

城市的天际轮廓线是指城市建成环境中所有实物以天空为背景所形成的天穹轮廓。山地城市,因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城市的天际轮廓线比平原城市起伏更为强烈、层次更为丰富。城市天际轮廓线主要由“山体轮廓线”和“人工天际线”组成,因此在城市设计中应注重对“山体轮廓线”完 整性的维持与保护,严格控制背景山体前建筑的高度,除标志性建筑以外,禁止超越背景山体高度的高层建筑的建设,一般建筑的高度控制在标志性建筑高度的2/3之内。在设计中可根据人体工程学的原理,选取人的舒适视角为18°~27°,敏感区内高度不超12 m,建筑在山体的投影高度位置控制在山脊线下移20%处,就可基本确定各区域的建筑控制高度。“人工天际线”是由城市中人工建筑轮廓连续拼接而成的轮廓线,其主要符合人们的视觉审美要求,体现出与作为背景的“山体轮廓线”相互协调、融合,并具有一定的韵律感。在建筑高度控制的基础上,还应在距离山体不同距离的区域体现出层次感与通透性,形成“聚散有序、灵动自然”的城市天际轮廓线,最终达到人工与自然的和谐融合。

3.2 滨水岸线设计

滨水岸线是山地城市极其重要的景观区域,其是展示城市形象与开展市民休闲活动的重要载体。东川河、北川河及汇聚后的南川河贯穿于整个吕梁市中心城区,但其两岸均为人工的硬质立式驳岸,岸线较为僵硬,已失去应有的活力。从整体来看,一个城市的滨水岸线的处理,应顺应自然地形、结合城市规划空间,并平衡人工与自然岸线的比例,同时处理好整体岸线的流线。吕梁市中心城区呈带型分布,因此在部分开阔的地段城市滨水岸线的设计,可以采取生态驳岸,其余地方采取人工驳岸,人工驳岸可采取斜式或台阶式,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延续,满足市民亲水、近水的需求。另外,滨水岸线流线的设置应考虑河流蜿蜒曲折的特性,在城市中为了有利于建设,大多采用了裁弯取直的方式,其实适当的波浪形岸线,不仅可以拉长距离,丰富空间景观层次,而且可以突出滨水的特点,与一凸一凹的波浪形正好契合,并为临水地段留出绿化与活动的空间。故城市滨水岸线的设计中应避免过度的人工化,给自然及城市空间布局留出适当的比例。

3.3 通道空间尺度控制

通道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主要体现为道路及视觉通道。城市道路因其功能的不同,故不同的道路对空间感的要求不同,但无论哪种道路,其空间尺度的控制均与道路两侧的建筑有密切的关系,具体的说与建筑的高度及临幢建筑的分布有密切关系,可参考芦原义信的《街道美学》中的街道的指标——D/H与W/D的相关论述,对道路两侧的建筑进行控制,以营造不同的空间环境。城市视觉通道主要是根据景观节点、标志物、观察点等确定的。在城市设计中应结合山地城市先天的地形优势,使各节点、标志物与观察点遥相呼应,形成立体化的景观网络,主要可以通过预留视觉通廊、控制通廊两侧建筑高度等方式,以达到“显山露水”的目的,让市民们在城市中也可以“看得见山,望得到水”,领略到“朝霞之端、夕阳之下”的景致。

3.4 建筑风貌控制

建筑作为城市重要的组成要素,是体现城市特色的重要载体,而建筑风貌与建筑的风格、色彩及特色传承具有很大的关系。城市的建筑风格是通过多年的积累所形成的,因此在城市设计中应以现状为出发点,加强引导,强调统一协调。建筑的色彩则与城市的基质、传统、空间、特征密切相关,应在调查的基础之上,确定城市的主色调(如:点亮城市未来发展的亮灰色,引领城市环境提升的暖黄色,保护历史文脉延续的砖红色和砖灰色[2]),并通过设置主体色谱和辅助色谱加以控制。同时,建筑风貌的控制应特别重视文化、特色的传承、保护,体现“发展与历史并存”的理念。吕梁市地处晋西北,传统文化丰富、建筑独具特色,其中仅建筑特色元素就有坡屋顶、灰瓦顶、长厦檐、砖木花格、圆拱圈(窑洞)、青砖墙、高台阶、砂岩基等,因此在城市设计中可以通过提取、抽象予以体现,并将其有机地融入到新的城市空间,同时应对有价值的古建筑进行保护,留住城市的“基因”与“记忆”,使历史能够在发展中得以传承。

4 结语

随着城市更新与空间优化时代的到来,城市设计将在提升城市空间与质量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山地型城市具有体现城市特色的天然优势,故更应注重城市设计中方法的提升,并将城市设计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以更好地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指导。

猜你喜欢
轮廓线吕梁市滨水
吕梁市2022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立体图像任意剖面轮廓线提取方法仿真研究
大咖妙语论道 “最宜居”的滨水新城,最理想的人居状态
黄韬 滨水新城齐集三大“兴奋点”,绝版人居成就溢价黄金期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吕梁市:召开第一届特约监察员聘请会议
吕梁市土蝗发生趋势预报
吕梁市科协举办功能食品开发研讨会 同时吕梁市第一家科技工作者之家共建单位挂牌
一种有效的秦俑碎块匹配算法①
基于文化传承视角的滨水景观的研究——以浙江舟山群岛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