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特大城市绿道规划建设及其应用

2020-01-06 13:21陈丽先
山西建筑 2020年3期
关键词:新都区水河绿道

陈丽先

(泰国商会大学,泰国曼谷 10400)

0 引言

作为城市绿地规划的一类形式,绿道是一类线性绿色开敞空间[1]。古代的礼仪道、公园道、带状公园、林荫道、绿径、绿带等概念演化到绿道,绿道属于可持续利用、具备线性要素的土地,经规划、设计和管理,目的是实现生态、游憩、文化、美学等诸多方面的概念[2]。美国在全球最早开展现代意义绿道理念与实践[3]。绿道建设对促进城市质量提高,推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4]。20世纪90年代以来,绿道一直是景观生态学、保护生物学、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等多个学科的研究热点和前沿[5-8],这种热潮被称为绿道运动[9]。绿道是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整体性保护的网络[10]。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周边容易受到无序的蔓延,生态环境恶化。绿道的规划、建设为保护自然资源的生态绿道和保护景观和文化遗产的景观绿道,整合自然资源、休闲和旅游资源,构建绿色开敞空间网络[11]。绿道的建设将为城市的居民提供了理想的休闲旅游资源和场所,缩短了居民与自然的距离。

四川省成都市作为西部地区的特大城市,旅游和文化产业发达,还是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新都区位于成都市北部,距成都主城区16 km,幅员面积486 km2,总人口65万。在国务院批复成都市的总体规划中,新都区被确定成都市北部新城。

本文以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的绿道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分析法研究了西部特大城市的绿道规划设计指导思想、理念和方案,为同类工程提供案例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按照成都市市委市政府在天府绿道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精神,成都市正在推进绿道为主的慢行交通体系,与轨道交通为龙头的公共交通体系共同构成绿色交通体系,成都市2019年规划、设计、施工示范道路100条。未来两年成都市绿道建设工作,主要在提高质量方面下功夫,一定要把现有绿道做精、做出效果。绿道建设紧紧围绕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展开工作,重点实施轨道交通站点、公交站点与居住小区之间的连接通道,在社区级绿道基础上打造100条绿道。

2018年来,成都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公园城市建设,全面探索、创新城市建设的模式。从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到天府绿道体系建设,成都市正在加速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天府绿道是公园城市的有机部分,串联城市街区、公园、小游园、微绿地,涵盖农业田园景观、产业功能区,以及体育、文化、教育等多个场景,2019年在推进绿道建设过程中,将把提升天府绿道品质作为重点,重点着力于功能复合度和社会参与度。在场景营造方面,重点营造生活场景和新经济消费场景,实施“绿道+”战略,结合绿道所在区域特点,策划主题化、常态化的文体旅商农的特色活动。在市场参与度方面,通过策划、宣传活动,提高天府绿道的全球影响力,提升天府绿道品牌的价值。

2 设计方法论

新都区经济发展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也使得生态负效应较为严重。本文研究成都市新都区锦水河绿道规划设计指导思想、原则与设计理念。

2.1 设计指导思想

构建新都区“一带连城、绿轴纵横、多园棋布”的城区绿地系统结构,建设“香城绿道网”,南接锦城绿道、北接田园绿道、内覆全域绿道网,与成都市的市级绿道全面贯通。为新都区市民构建城市慢行交通系统,为市民打造安逸、闲适的生活氛围,构建畅通、绿色的慢行交通体系。

2.2 设计原则

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处理好人与建筑、人与环境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体统筹建筑、道路、绿化空间之间关系。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统一原则,合理配置、利用自然资源,优化用地的结构,配套规划、建设各项目设施。

2.3 设计理念

1)公园城市的新理念、新模式。

公园城市是新的发展理念,以生态文明引领城市的发展,以人民为中心,构筑山水林田湖城的生命共同体,形成人、城、境、业的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构建城市发展的新模式。

2)有机更新理念。

以市场的有机更新为契机,顺应城市肌理,以微更新的手法提升新都区现状的滨河带,以社区绿道串联精品花园市场、儿童游乐、市民运动、共享交流等居民生活场景,构建新空间。

3 案例分析

成都市新都区的锦水河绿道处于锦水河(川陕路至蓉都大道段)河畔,紧邻毗河。目前毗河绿道整体基本条件有2018年已建成的毗河绿道的音乐文创公园,2019年建成的毗河南岸泥巴沱森林公园。但是该绿道其余区段的区域尚未打造。

锦新都区锦水河绿道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建设主要内容:水河片区乡村绿道总长约22.2 km,绿道进行改造和建设,其中沿锦水河9 km,环线串联产业项目总长约8 km,香城大道辅道地面划线与音乐小镇串通总长约2.8 km,北星大道辅道地面划线总长约2.4 km。锦水河绿道形成乡村绿道的环线,串联起多个特色小镇、林盘院落,包含了新都区重点打造的升庵书香小镇、瀚源锦水洗心箼、新繁锦绣田园、斑竹园音乐小镇四大组团,是新都区绿道建设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总投资达1 219.60万元。

该项目的规划建设内容主要包含乡村绿道地面绿道划线、破损道路整治及划线、绿道沿线绿化景观提升、绿道驿站打造建设工程等。根据项目后期运营,吸引大批市民前来休闲观景等,为满足市民除景观外的需求,提供商业类的布局也显得尤为重要。为保证后期运营的持续性收入,需对项目区内商业建筑内部进行二次精装修。锦水河绿道设置驿站,可以增加经营性收入,回收绿道建设成本。为方便居民,锦水河绿道项目规划建设配套设施及活动场地,增加区域活力,带动绿道沿线发展。绿道骑游、儿童游乐、运动休闲、社区交流多元功能集于该绿道的一体,构建成网片绿道体系,建设成为花园式活力街区绿道。

3.1 方案设计

新都区锦水河绿道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建设具体方案为:设置一条绿道的主线,利用、改造现有村道,路面升级、改造、划线。拟采用道路两侧设置宽度为100 mm的白色热熔漆标线,中央设置宽度为100 mm的黄绿蓝三色标线各一根划线。锦水河绿道标线由黄线、蓝线和绿线三部分组成,分别代表文化体验线(文)、运动体验线(体)和旅商体验线(旅、商),总宽度为460 mm。建设规模为:

1)乡村绿道地面绿道划线:长约85 500 m。

2)破损道路整治及划线:约20 000 m2。

新都区锦水河绿道建设项目节点的规划、设计、建设具体方案为:在绿道衔接处以黄线、蓝线和绿线汇形成天府绿道LOGO的纹样,寓意天府绿道将“文、体、旅、商”的融汇贯通。通过绿道不同段落的文化符号的提取和演变,来增加绿道不同段落的辨识度。在绿道到达主要景点之前,路面增加提示标识符号。

3.2 效益分析

成都市新都区绿道规划、设计指导思想、原则与理念在锦水河绿道得以应用。下面分别分析该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社会效益:锦水河绿道提高项目所在区域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新都区的城市品位,树立良好城市形象,促进新都区社会的和谐发展。

经济效益:锦水河绿道提高周边土地的利用价值,促进旅游产业链发展。在四个驿站的区域,可以开发、经营精品茶楼和特色餐饮产业,可以有可观的经济收入。因此,本项目是在建设经营性工程,可以促进绿道资源转化,提高项目周边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

环境效益:锦水河绿道改善新都区的生态环境,保障城市的生态平衡,使新都的生态环境得到可持续发展。

3.3 讨论

锦水河绿道既丰富新都区绿道建设内容,又能点缀毗河绿道外部环境。通过锦水河绿道的建设,既可以完善新都区绿道体系建设,又可在市域范围内提供更多的绿色空间,同时能联系更多类型的休闲场所为新都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体验自然、欣赏自然的机会。通过增设文化艺术氛围设施,提升行人空间观感和舒适程度,满足乡村居民的需求。因此,锦水河绿道项目,充分利用当地自然风光和现有道路条件。主管部门给予优惠政策,建设经营性项目,理念较先进,方案切实可行。该项目的建设将提升新都区的城市竞争力。

4 结语

本文经过研究和案例分析,得出如下研究结论:

1)城市绿道建设项目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成都市新都区锦水河绿道规划、设计指导思想、原则与理念方面,具备一定的先进性和普适性。该项目充分利用当地自然风光和现有道路条件。建设经营性项目,具备经济效益。总体上,绿道指导思想和理念较先进。

3)分析新都区锦水河绿道规划、设计、建设情况,方案切实可行,对其他地区绿道规划和建设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成都市作为西部特大城市,正在大力建设绿道,其理念和实践经验,对其他地区绿道规划和建设有一定借鉴价值。

猜你喜欢
新都区水河绿道
心有榜样,逐梦成长——成都市新都区香城小学演讲比赛
鉴水河之歌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廉洁文化进校园 “清”风拂面育桃李
绿道 享受城市“慢生活”
湖南蓼水河石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
三水河特大桥桩基泥浆净化器的运用
三水河特大桥主桥墩液压爬模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