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资源共享:问题与对策

2020-01-06 18:01杨欣然
科学咨询 2020年19期
关键词:轮岗资源共享交流

杨欣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陕西杨凌 712100)

一、研究缘起

“优质均衡”作为新时期义务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这是我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义务教育领域的战略性任务。根据最新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国累计2 717个县(市、区)(以下简称县)达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占全国总县数的92.7%。而在优质均衡发展的新时期,乡村学校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进而实现优质均衡的关键要素。2015年发布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强调:“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针对教师队伍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2019年6月23日)》也特别提出: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加大县域内城镇与乡村教师双向交流、定期轮岗力度,建立学区(乡镇)内教师走教制度。进一步实施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和“银龄讲学计划”。归结其核心就是通过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共享解决教师资源配置问题,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和教学质量。

资源共享一词最先是由计算机领域提出的,指的是在网络中,多台计算机或同一计算机中的多个用户,同时使用硬件和软件资源。通常多用户同时需要的资源总是超过系统实际物理资源的数量,但采用逻辑(或虚拟)资源分配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能够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效率。教师资源共享即将这个统筹的概念应用在教师领域,即通过集中统筹教师的调配和培训等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从而解决教师资源短缺问题,充分发挥教师资源的最大效能。

教师资源共享实施比较困难的学校基本都是乡村学校,如何实现乡村学校的教师资源共享就成为本研究要讨论解决的主要问题。乡村学校是我国覆盖面最广的基层教学单位,其中大多数乡村学校在教育物力资源的配置情况上是达标的,学校的教学用房、周转房建设、食堂、运动场、图书室、计算机室、实验室、文体活动室等硬件设施基本配备齐全。目前影响乡村教学质量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乡村学校教师资源,如何调活县域内的教师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的研究将从改善乡村教师发展环境、照顾乡村教师个人生活便利、提高乡村教师待遇的外部条件和通过组织教师培训,教师间交流合作提高教师个人能力的角度来改善乡村教师资源困境。2019年7~8月,课题组于云南省Y县县域内进行了实地调研,该县地处滇西山区。调研期间,我们对当地乡村教师待遇情况、交流情况、家庭情况和乡村教师培训情况等方面的相关信息进行了考察。

二、乡村教师资源共享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在各级教育部门的规划管理和督促下,乡村学校在教师资源共享的实施中取得了不少成效。

(一)改善乡村教师待遇,促进教师交流轮岗

通过发放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建设周转房、职称评定等方式吸引教师到乡村任教,增加乡村学校吸引力,促进教师资源向乡村流动和最大限度保有乡村现有教师资源。在教师自身教学能力提高方面,教师交流轮岗机制逐步成为乡村教师队伍进行教师交流活动的主要形式,该县近四年来进行交流轮岗的校长共有88名,教师有276名,对培养锻炼教师,加强校际间交流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个别地区开始探索教师走教模式。通过选派优秀学校教师到薄弱学校进行讲课、和当地教师讨论教学方式、交流教学心得的形式帮助薄弱学校提高教学质量,也能够为优秀学校教师积累教学经验,增加教学经历。

(二)教师培训覆盖面扩大,教师研讨和观摩机会增多

近几年通过滇西边境山区中学英语教师出国研修项目,Y县带领了13位教师出国研修,通过1+3模式(1,即在北京语言大学接受一个月专业预备教育;3,即在英国里丁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大学接受3个月培训)完成进修。这样的方式既提高了教师教学的水平,也提高了教师教学的热情。同时,在全县加大教师“走出去,引进来”的交流培训工作力度。通过调研了解到,Y县每年都有一定数量教师到上海、广州等地研修,在本地也举办各种教师研修班,聘请外地名师开设讲坛。从效果上看,近年来该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三)乡镇内设立中心校,完善教师资源共享机制

中心学校统一管理学区教师配置。通过统一调配、统一管理的方式,让教师在区间内流动起来,有利于区域的共同发展和教师的集中交流,以提高区域内的教学质量。在调研中了解到Y县每个乡镇都设立其中心校,通过中心校管理乡镇行政区域内所有教师进行调配,安排行政区内的教师交流轮岗活动,对音乐美术等教师短缺科目的教师安排区域内的走教活动。

三、县域内乡村教师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资源共享目标定位不清晰

调查中发现,在乡村学校教师资源共享的具体规划中,其目标不够明晰。各方学校由于对教师资源共享活动的认识不足,只把其定位在完成上级要求的一项工作,或者仅仅是对薄弱学校的一种应急式帮扶措施。乡村学校在安排教师调动工作、选派教师参加进修培训上缺乏目的性,乡村学校教师在交流中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学校布置的网络学习任务敷衍应付。优质学校进行交流活动时对教师资源共享目的认识也是不清晰的,造成学校只顾及本校教师利益,对交流培训工作重视不足的情况。在本次调研过程中,Y县H村完全小学语文教师在访问中谈到,自己对教师资源共享并不太了解,学校对这方面的知识宣传讲解比较少。在对H村完全小学校长的采访中,校长也反映对于教师资源共享相关理论知识接触的比较少,对国家相关的政策了解也不够全面,只是为了执行上级指令。

(二)教师资源共享方式不能满足学校需求

教师资源共享的方式包括演示和观摩示范课、集体备课阅卷、评价和讨论课程、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教师下乡帮扶、教学经验座谈会、教师培训等等,但调研发现,现在的乡村教师资源共享方式并不能满足乡村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需求。根据问卷数据,教师资源共享的方式比例分别为城镇教师下乡帮扶(60.38%)、教学经验分享(49.06%)、参加培训(22.64%)、校长教师交流轮岗(15.94%)。教师资源共享活动中乡村教师主动进行的交流提升比较少,还有23.19%的教师不知道教师交流轮岗的政策。教师资源共享是为了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和人才保障,但是由于乡村学校对政策的不够了解,对教师交流合作活动不够重视以及乡村教师缺乏学习主动性,教师资源共享的方式难以满足教师资源共享的内容顺利完成,部分教师资源共享流于形式。在教师交流期间,对交流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考核的学校占71%,但还有15.09%的学校考核流于形式,4.77%的学校没有考评。现行的教师资源共享活动的实行过程中,偏重于是否执行了活动,而对活动如何实行和实行结果重视不够,导致活动不能满足乡村学校最大限度发挥教师资源效能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三)教师参与共享活动动力不足

首先,教师对交流轮岗、支教帮扶和跨校走教的政策实施存在抵触心理。大部分教师对教师交流轮岗普遍持观望心态或“软抵抗”,即使那些最终交流的教师也出现消极怠工和“熬日头”的现象,教师交流轮岗的效果大打折扣。这些教师交流活动对部分教师就是意味着要离开家庭,有58.49%的教师表示对交流轮岗的担忧就是参与交流后无法照顾家庭。优质学校的校长在安排这样的交流活动的时候比较担心轮岗交流会导致分散学校优质教师资源,从而对本校教学质量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部分优质学校的校长不愿选派优秀师资,而是采取末位淘汰制的方式选拔交流轮岗人员[1]。有的校长甚至将交流轮岗作为一种惩罚措施,从而给外界造成这样一种认识偏差:只有专业素质低的教师才会被交流出去。这种认识偏差带给交流轮岗教师极大的心理压力,不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新学校的教学工作中。

其次,乡村教师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足。由于乡村经济发展落后、交通欠发达,乡村教师在待遇薪酬和生活环境方面和城镇教师相较有差别,乡村教师认为自己发展前景不是很好,对城镇教师下乡支教、学校组织培训等教师教学能力提高项目缺乏积极主动性。乡村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老教师比例较高,老教师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如年轻教师,对职称和待遇的追求也没有年轻人那么强烈,更乐于现状,不愿花费时间、精力去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交流教师和本校教师的和谐融洽程度也是影响乡村教师主动学习积极性的一个因素,有10.04%的教师存在在交流学校的适应问题。交流学校对交流教师的配合支持,也是增加教师交流意愿的一个因素,融洽工作氛围对教师工作学习的帮助是重要的。

(四)网络交流学习方式接受度较低

乡村教师信息化学习交流活动开展困难。现存针对中小学的专门网络课程十分丰富,但是通过教育部门认证并推广到乡镇的却是凤毛麟角。大多数乡村教师没有较为开放主动的思维,通过网络学习公开课、在微信群里学习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较为薄弱。在没有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的要求下,能够主动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教师比较少,部分教师对待要求通过网络学习的任务也是敷衍对待,一边播放学习内容一边做别的工作,课后习题答案在教师间传播,可以不学习就完成课后任务。在采访中,N完全小学的副校长提到教师们一般羞于在教师群里表达自己的教学问题和教学见解,更习惯于面对面交流的方式。

(五)教师资源共享受地域、行业限制

当前教师交流活动主要局限在县域内,教师交流活动受到地域限制。教师资源共享地点限制在县域内,和县域外、省域外的发达地区优秀教师的交流机会少,限于县域内的交流造成教师获取的信息陈旧,阻碍教师更新知识、信息,无法更有效率提高教师们教学水平,久而久之就会拉开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无法达到通过教师资源共享提高乡村教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目的。教师交流活动主要局限在行业内,教师交流活动受到行业约束。由于优秀教师资源的紧缺,应该积极利用社会各行业的人才资源解决教师短缺紧张的问题。但在调研中只有5.8%的学校与其他行业合作,现在乡村教学还是一个独立的体系,缺少与其他行业合作的情况。

四、加强乡村教师资源共享的对策建议

(一)教师资源共享活动要提早规划和增加宣传

教师资源共享活动涉及范围广、教师多、持续时间长,活动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对活动的规划要长远详细,要尽量提高规划层级、完善规划对象。规划应该自上而下进行层级细化,省级安排近几年教师资源共享要达到的目标,县市级规划本年度要达到的教师资源共享的目标和实施计划,校级落实本年度各阶段如何达到目标的计划。交流活动规划照顾的对象要全面,既要照顾乡村学校面临的教师资源短缺紧张、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也要照顾到优秀学校教学压力;既要照顾到乡村教师交流培训的必要,也要照顾到教师家庭因素;既要照顾到交流教师生活环境的改善,也要照顾到交流教师心理适应情况。培训活动的开展既要多发展更高级别的交流活动,也要关注学校观摩课、老师研讨等内部培训活动;培训活动既要增加活动的数量,也要不断提高培训活动的质量。规划中要包含教师资源活动的评估指标,严格把关教师资源共享活动的开展成果。增加教师资源共享活动的财政支持,财政应该设立专项经费以支持活动的开展,以方便活动规划的制定。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心学校应该通过当地电视台新闻对教师资源共享相关政策进行普及教育;树立教师资源共享的典型人物,分享交流经验和心得;加强对学校校长、教师对教师资源共享相关政策的解读,强调教师交流是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整个区域内教育质量的关键,让教师们意识到教师交流能促进和提高自身专业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是推动地区发展的坚实基础,促进他们从观念上认同教师交流活动的开展,引导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促进这一政策的实施。[2]

(二)完善教师资源共享机制

首先,要在省级、市级成立专门领导机构研究、部署教师资源共享工作。统筹的级别越高,执行的范围越广,执行的限制越少,督促和评估工作越好开展,执行的效果越好。特别要统筹财政资金,最好能够设立专项资金来督促项目实行,支持学校组织和教师参加交流培训活动需要的经费,增加教师交流的津贴补助,设立交流成果奖金激励教师参与项目等等。

其次,教师资源共享活动要有执行指标和监督体系。县级教育管理部门要督促学校内部组织观摩优秀教师示范课、教师教学经验座谈会、集体备课阅卷,设定活动执行次数的指标,并不定期回收学习笔记以及对课堂教学成效进行检验。对学校指派教师进行培训的人数、次数、级别要有规定,对培训过程的教师学习状况也要有监督,进行线下培训的教师要不定期回收笔记和布置作业,进行线上培训的教师对视频课学习的学习进度评定不能以视频进度读取为依据,应该以学习时间为依据,通过设定课后作业要随机出题来避免抄袭。省级根据各学校的需求对学校交流进行安排,县级征求及反馈学校和教师的意见,对达成一致的教师进行交流活动,对有异议的教师进行需求了解并解决,如之后能一致就继续进行交流活动,如依旧无法达成一致也要尊重教师意见。

最后,建立教师资源共享评估体系。第一,统一交流教师和培训教师成果评价考核主体,属于原学校、交流学校或者教育局哪个部门考核要确定下来。第二,对评价考核的内容、时间、成果指标要确定。最后,考评要设立奖惩制度。加强对进行交流培训教师的考核和管理,是保障教师资源共享活动取得成效的有效途径。

(三)提高教师参与教师资源共享的活力

首先,县级教育管理部门对教师进行交流活动的名单确定时,不仅要考虑到需求学校的情况,也要考虑到调动教师的个人情况,提高交流活动的效率和质量。通过调研发现,在政策支持下,乡村教师的待遇、津贴都有显著提升,在经济因素有一定保障的情况下,非经济因素包括家庭因素、个人发展因素、教学压力因素成为影响教师参与交流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对乡村教师流动意愿的影响最强烈。很多乡村教师选择参与交流或者拒绝交流,不是为了离县城更近,而是为了离家更近。个人发展也对乡村教师流动性有影响,教师参与培训次数越多,其专业发展的机会就越多,教育教学能力就能得到更多的提升,其职业成就感会更高,对交流活动的支持程度更高,但是当教师专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教师认为原本学校工作氛围较好,教师的跨校流动意愿就会降低[3]。教学压力因素对乡村教师流动也有显著影响。比如学校留守儿童越多,乡村教师教学压力越大。另外,有的乡村学校一名教师带3~4门课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劣势就比较明显,无法聚焦某一门课程实现教学提升,造成专业发展的压力。因此,在进行教师资源共享的活动时要多考虑教师的家庭因素、个人发展因素和教学压力因素等方面的情况,合理调配教师。

其次,对教师的培训应考虑到教师的适应度,线上学习应该鼓励教师从优质公开课选择一些执教者个性、风格与自己颇为相似的公开课,对其进行重点研磨和效仿。相似的个性有相似的优点和缺点,对其进行学习借鉴对自己的教学能力提升也有实际有效的帮助。线下学习时,例如师傅带徒弟类型要考虑到教师之间的契合度,鼓励或者安排教师对志趣相投的教师教学方法进行模仿学习,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找出可以改进之处,然后据此再进一步训练。

最后,建立乡村教师继续教育的学分制,激励乡村教师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成效与个人绩效考核结果挂钩,与奖惩收入挂钩。大多数教师在工作以后,对学习新技能、新知识的积极性就下降了。教学能力、教学水平没有随着时间逐渐提高,反而逐渐保守,这样的发展趋势对本就落后的乡村学校教育是不利的。只有调动起乡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乡村教师主动发展自己的教学的技能,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乡村教育质量,实现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

(四)拓宽教师资源共享活动的领域

首先,打破县级行政区划开展教师交流。在城郊结合部和县、区接壤处,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打破地区条块的束缚和发挥协调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如制定相关政策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实现资源共享,包括文化氛围创建、制度的创新等。[4]

其次,打破行业限制开展资源共享。教师资源共享活动应该积极利用其他领域优秀人才。例如,优秀退休教师返聘,民间艺人开设本土特色课,公安民警开设安全课,医生开设生理卫生课、心理课等等。再次,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加强网络教师资源共享。乡村学校应该在教学设施已经配备好的情况下,积极学习应用电子白板、授课通等先进教学设施,拓宽优秀教师资源的利用范围。

猜你喜欢
轮岗资源共享交流
公立医院“关键岗位”轮岗制度分析与完善
如此交流,太暖!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集团公司人力资源共享中心模式探索
让轮岗教师感受温暖获得成长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人力资源共享服务模式研究
针对大数据背景下工程造价信息的资源共享
乡村教师轮岗交流缘何如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