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①

2020-01-06 23:19熊慧欣徐轶群
科技创新导报 2020年32期
关键词:科研活动科创指导老师

熊慧欣 徐轶群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扬州 225127)

创新能力特别是创新科研能力是人类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我国要在短期内达到或超越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富有创新科研能力的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大学是创新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创新型科研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培养模式和机制的构建。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由于学生科研素养、组织管理形式、科研经费和指导老师现状等方面的原因,许多普通大学的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并未得到很大提高。因此,探索切实有效的创新型科研能力培养模式,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 创新型科研能力大学生培养出现的主要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提出,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加强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近10年来,绝大多数高校开展了校级大学生科学创新活动,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也设置了专项基金鼓励在校大学生开展科研创新活动。从目前的情况看,虽然通过科研创新活动,部分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提高,但仍有许多参加科研创新活动的学生现状不容乐观,不能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1]。需要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案,以培养更多的科研创新型人才。

1.1 部分学生参加科学研究的动机值得商榷

大学每年都会发布大学生科研创新申报的信息,以扬州大学为例来说,可申报的内容包括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社哲论文及调查报告、文史体艺设计等。对于理工科的大学生来说,主要可以申请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和调查报告,完成这些科研创新工作,需要花费学生大量时间,如果处理不好可能浪费大量学习时间,所以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并没有多大吸引力。但是,很多学校对学生的科研创新活动设有激励措施,比如主持科研项目入党可以优先、评奖学金和保送研究生可以加分等,为了获得加分等,部分学生前期申报项目还算积极,但一旦获批,主观上不愿投入时间和精力开展科创活动,往往需要指导老师催促完成,这样的科创活动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并无益处。

1.2 学生基本科研素养不高

我们每年都指导部分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这部分学生大多是自愿参与科研活动,主观上有较强烈的求知欲,学习成绩一般也较好。但在指导科研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大学生的基本科研素养较低,比如,查阅专业资料,绝大多数学生只会使用百度等搜索引擎,几乎没听说知网、维普数据库、外文Elsevier等专业的学术网站, Google Scholar、Scirus等学术搜索引擎更是知之甚少。很多学生资料整理能力较低,他们不清楚哪些资料是最相关的,哪些资料相关性一般,哪些资料是不相关的。另外,部分学生实验能力差,尤其缺乏自主实验能力,需要在指导老师或研究生手把手教会的前提下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科研工作,缺少基本的科研素养[2]。

1.3 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组织管理形式化

每年的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申报在组织管理上存在许多缺陷,比如,许多大学院系为了完成大学生科创任务或者获得好的比赛名次,往往会鼓励有科研的老师积极带领大学生申报科创项目,由于大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大学生基本的科研素养还未形成,在大多数情况下申报书的质量非常低下,指导老师修改起来非常困难,所以很多时候指导老师直接代劳以学生的名义申报,而且院系为了获得好的成绩,也默认这种情况的存在。获得立项后,管理部门对项目开展的过程监督力度不够,指导老师也因自身科研教学任务繁重无暇顾及,往往是研究生帮着本科生完成科创任务,而科创项目可能是研究生毕业论文的一部分,这样,大学生很少进行系统科研素养训练,他们更像一个实验员,听从研究生或指导老师的安排,缺乏主观能动性。

1.4 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经费资助有限

这是限制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以理工科专业举例来说,学生进行科研活动,实验材料费是实验过程的主要支出部分,另外还有分析测试费、论文发表费等。以扬州大学为例,学校对于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校重点项目每项资助3000元人民币,一般项目每项资助1500元人民币,大学生科创结题需要以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1篇(省级以上期刊),资助经费可能最多够发1篇论文的费用,而实验材料费和测试费将存在一个很大的缺口,许多老师科研经费紧张,部分科研经费充足的老师也不可能挪用其他科研项目经费开展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因此,科研创新活动经费资助的不足限制了大学生科研活动的进行,由于受预算的限制只能申请一些花费少的课题,如调查报告等,不能申请完成有实验操作的科研活动。对于指导老师来说,如果大学生科创经费不够可能要从自己的其他项目列支,且大学生科创活动获得的成果相对较少,所以很多教师缺乏指导大学生科创的动力。

2 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措施

2.1 正确引导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提高大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

很多情况下,大学生对科研创新活动的培养目标并不明确,认为只是一种兴趣爱好,如果不感兴趣,况且要花费很多时间,没有必要参加。因此,正确引导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尤为重要。学校在开展学生科创时,要让学生了解科创的意义,并不是单纯为了获奖,而是培养一种科研素养及创新能力,这种素养和能力对将来就业或进一步深造有很好的帮助。为了提高大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学校应鼓励本科生积极参加学术讲座及学术交流活动,定期邀请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最前沿的科研学术成果;邀请相关企业到学校参加活动,使学生了解企业所需,认识到科研活动的重要性。

2.2 统筹安排,解决大学生科创经费不足的问题

理工科大学生进行科研创新活动,实验材料费和测试分析费是最主要的支出,经费不足将严重限制科研创新活动的实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项目资助额度应适度增加,尽量给予本科生足够的科研平台和经费,完善相关科研项目奖励机制[3]。探索建立大学生开放实验室,专人管理,开放实验室应统筹部分实验教学经费,购置基本的实验试剂和器材,这样将解决大部分试剂耗材支出。学校资助的经费可用于购买科创项目开展的特殊试剂耗材,同时这部分试剂耗材也可在开放实验室统一管理,剩余试剂耗材可统筹使用,这样可减少试剂耗材的重复购置,节约了经费[4]。此外,学校或院系应该安排经费购置专门的教学仪器设备,同时各学院大型教学仪器设备可以共享,学校安排专人管理,对大学生从事科创相关的测试登记但不收费,仪器维护和耗材从教学经费中支出,这样就解决了大学生科研创新测试分析费不足的问题。

2.3 改变思路,解决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指导问题

目前,很多高校推行了本科生导师制,一般在大二下学期让本科生选择感兴趣研究方向的导师,但存在导师少学生多,导师由于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对学生学业指导不够的现象,许多导师只是名义上的导师,很难认真地指导每个学生[5]。对于这种情况,前期可以把学生集中起来,对一些重要的科研技能集中培养,例如文献的查询、实验操作的规范及质量控制、科研项目的构思等,随后,可以实行“学生带学生”的模式,让有一定经验和科研能力的研究生带低年级(大一、大二)的学生进入实验室、提前熟悉实验室环境,指导学生开展基本的实验。同时,指导老师不定期关注大学生的科研创新活动,及时指出实验过程的不足之处。

2.4 加强大学生科研管理,建立学生科研管理体制

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是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由于开展时间不长,相关管理积累的经验不多,而大学生参加科研活动还处于非自觉状态,因此,需加强大学生科研管理,建立学生科研管理体制。各学院可以成立管理机构,设立专职“科研办公室”等科研主管部门,负责大学生科研的指导、组织与服务工作。提高大学生科研活动在本科教育中的权重,条件允许,可以在教学计划中设立科研活动的必修学分,使科研创新活动变成大学生培养的常态化。

3 结语

正确引导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提高大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是培养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的途径。为了提高本科生的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学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建立大学生科研平台,尽量给予足够的科研经费,完善相关科研项目奖励机制,加强大学生科研管理,建立学生科研管理体制。通过科研创新活动,大学生动手能力、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得到极大提高[6]。

猜你喜欢
科研活动科创指导老师
计算机学科科研活动行为规范建议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就差半分
国际商务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动力与模式分析*
本科生科研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索——以经管类本科生为例
Me
Where?
Mrs Lu’s Week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