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养不死的鱼

2020-01-06 07:50少侠小黄鸡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20年11期
关键词:品系小蓝斗鱼

少侠小黄鸡

小蓝是条鱼

在家里憋了整整三个月,我才收到单位逐步复工的通知。重返水生所,我做的第一件事既不是立刻推进工作,也不是去博物馆和标本们打个招呼,而是直奔二楼的办公室看看我的小蓝是否安好。

由于长时间无人照料,鱼缸的水位下降了一大半,缸壁布满了惨白的水垢;再看缸内,水体昏黄,水面还泛着气泡。正当我满心绝望要去拿瓶酒精安葬小蓝时,一抹淡蓝色的身影从混浊的水中浮起,紧接着一个小嘴吐了个泡泡……

原来它还活着!

想必看到这里,大家都知道了,小蓝是一条鱼的名字。可是回想一下我们平时养鱼的经历:水里氧气不足,小鱼会死;水质出现混浊,小鱼会死;一段时间没有喂食,小鱼会死。为什么偏偏小蓝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生活数月,依旧生龙活虎?这是因为小蓝是一条斗鱼,不是我们之前讲过的“泰国斗鱼”,而是一条“中国斗鱼”。

之所以强调“国籍”,是因为产自中国的斗鱼和产自泰国的“斗鱼”是同科(丝足鲈科)不同属的亲戚。泰国斗鱼的属名为Betta,翻译为“搏鱼”属更为贴切。

不同于体形迷你的搏鱼们,斗鱼的体形要大得多。此外,成年斗鱼的腹鳍鳍条还会出现丝状延长,这也是它们的属名Macropodus的由来(意译为发达的腹鳍),加之其生性好斗,故而称作斗鱼。

在我国共分布有四种斗鱼,分别为:圆尾斗鱼、叉尾斗鱼、斯氏斗鱼和香港斗鱼。其中以叉尾和圆尾较为常见,前者主要分布于南方,而后者多见于北方。尽管存在分布重叠,但叉尾斗鱼和圆尾斗鱼却十分容易区分。顾名思义,这两种斗鱼除了颜色花纹存在显著差异外,一个尾鳍呈叉状,一个尾鳍呈圆形,而小蓝就是一条人工选育过的叉尾斗鱼。

不死的秘密

小蓝之所以能在没有任何增氧设备的水体中安然生活数月,得益于它鳃腔内的一处特殊结构。和搏鱼、攀鲈等其他攀鲈目成员一样,叉尾斗鱼生活的环境大都是沿岸水草丛,以及淤泥底质的农田浅水等水流缓慢甚至是静水的水域。这样的环境意味着更少的天敌和竞争,但同时,也意味着空间和水体溶氧量会十分有限。

为了对抗长期缺氧的环境,叉尾斗鱼的鳃骨特化为花朵一般的鳃上器,其表面覆盖着布满毛细血管的呼吸上皮。这一结构形似迷宫,故又被称作迷鳃,而拥有鳃上器的鱼类,则被统称为迷鳃鱼。

不同于其他鱼类正常的鳃,通过迷鳃的血液会经由静脉回流到心脏,因此该器官的功能与陆生脊椎动物的肺类似,但必须保持其湿润。凭借这一奇妙的“呼吸器”,叉尾斗鱼可以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

不过由于迷鳃结构复杂,挤占了鳃腔很多空间,导致用于水中呼吸的鳃大大萎缩,甚至不能满足鱼体存活所需要的氧量。因此,叉尾斗鱼必须经常将头伸出水面吞吐空气,否则它们会因缺氧而“晕厥”,甚至“溺毙”——这也是为什么小蓝会在水面吐泡泡。

由于静水环境不同于流水,水质大多混浊恶劣,为了保护己身不受病害侵扰,叉尾斗鱼还演化出一身厚实的鳞片和黏液紧紧包裹全身,看上去就像一个鳞甲森然的小将军。

此外叉尾斗鱼抗逆性也十分出色,不仅对水中污染物耐受性极高,而且可以长时间自如生活在食物匮乏、空间狭小、气候炎热的恶劣环境中。于是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出差回家后发现,缸里其他鱼“团灭”,唯独斗鱼生龙活虎。

能打又抗揍

尽管我在向养鱼新手推荐时,总会首推叉尾斗鱼,但我养斗鱼可不只是因为它好养,更多的还是因为它好看。野生的叉尾斗鱼体色大多为红绿横纹相间,大红配大绿在它身上不仅没有显得艳俗,反而相得益彰。而在水族箱饲养中,它们的绿色会逐渐转为耀眼的金属蓝,红色则转变为鲜明的橙红色,因此叉尾斗鱼也被称为“红蓝斗鱼”,南方一些地方则叫它“花手巾”。

和被称作“屎光皮”的高体鳑鲏一样,原产于我国的叉尾斗鱼由于颜值高、产量大,深受饲养者们的喜爱,因而也成了“原生观赏鱼”的重要代表之一。

不过饲养叉尾斗鱼的乐趣远远不只养在缸里好看这一点,更多的则是它独特的习性。叉尾斗鱼生性好斗,在繁殖季节里,两只发情的雄性斗鱼一旦相遇,便免不了一场恶战。

在大战开始前,斗鱼们会先像古代两军对垒一样“叫阵”:雄鱼首先会将身体弯曲,亮出体侧闪耀的花纹;紧接着它们会张大嘴,展示自己用于搏斗的厚实口唇;之后会将鳃盖打开,使自己看起来尽可能凶猛狰狞;与此同时,它们的尾鳍也会尽可能地展开,宛如孔雀开屏一般——往往尾鳍面积越大、张角越开的雄鱼,就越容易获得雌鱼的青睐。

当恐吓无效后,两条鱼便会撕咬在一起。战斗不久便能分出胜负,失败的一方会带着一身的伤灰溜溜地逃走。而高频率的争斗也让斗鱼获得了惊人的恢复能力,只要不是致命的伤势,哪怕鱼鳍全部破损,用不了两个月便又会重新长成原来的样子。不过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斗影响斗鱼的美观,通常人们会将它们隔开单养。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腹鰭外,雄性叉尾斗鱼的背鳍、臀鳍、尾鳍鳍条也会出现延长拉丝的情况,有人称之为“爆针”。尾鳍爆针数目越多越整齐,鳍条拉丝越长,则认为其品相越是上佳。

在野外人们经常能捕到长丝飘飘的雄性叉尾斗鱼,或许是由于其尾鳍也具有形似网格的纹路,像极了袈裟,故而一些地方又称其为“菩萨鱼”。

负责的好爸爸

除了饲养时欣赏斗鱼的夸示颇为有趣外,繁殖斗鱼同样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在交配成功后,雄性叉尾斗鱼会为它的宝宝构建一个与众不同的小房子——泡巢。巢穴由雄鱼制造的密密麻麻的气泡组成,整体漂浮于水面上。之后雌鱼便将鱼卵产于其中,静待孵化。在孵化过程中雄鱼会不吃不喝守护在一旁,驱赶一切可能的威胁,并在不断修补泡巢的同时,将掉落的鱼卵重新放入巢中。

小蓝便是在我的水族箱中繁殖出的子二代,只不过由于当时我育幼水平不佳,一窝兄弟姐妹就只剩下了它这一根独苗。

此外,养熟了的斗鱼会出现极佳的互动性,在饲主喂食时会上浮至水面从手中接食,或是在饲主靠近时主动接近,并随着饲主手指的摇动而左右舞动。

事实上除叉尾斗鱼外,国内其余三种斗鱼的观赏价值同样很高,且都是原生观赏鱼中的热门。例如部分圆尾斗鱼的尾鳍会呈现桃心状,其上点缀着星点般的荧光色斑点;又如黑叉的体形较大,夸示起来更有气势;再如香港斗鱼尾鳍的红色拉丝等。

不仅如此,最为常见的叉尾斗鱼还出现了类似泰国“斗鱼”的人工选育,培育出了许多观赏品系,如最常见的以蓝色为主的“蓝叉”品系,白化的“白兔”品系,通过杂交等手段培育的、没有横纹的“火焰”品系,甚至还有纯蓝色的“无纹”品系。小蓝便是一条无纹蓝叉尾斗鱼。

然而和野生泰国“斗鱼”一样,人工种群的繁盛背后,却是很多野生鱼类种群面临的共同问题:栖息地消失和环境污染。

此外中国斗鱼们还面临着农田被进一步开发的威胁,包括农药的使用和农田硬底化。农药会使农田里的生物大量死亡,硬底化则使食物的获取变得更加困难。

想到这些美丽而顽强的小鱼们的未来,我把目光投向了小蓝。小蓝和之前一样慢悠悠地浮上水面吐了一个泡泡,又重新沉入水底。

猜你喜欢
品系小蓝斗鱼
齐心防疫,看好你,“小蓝”
我的小斗鱼
斗鱼
累死的斗鱼
甬优系列不同组合在江苏省淮北地区试种表现初报
用DTOPSIS法综合评价陆地棉23个品系
遇见绘本《小蓝和小黄》
水稻品种(苗头品系)对比试验
低盐胁迫下条斑紫菜不同品系体细胞与壳孢子的耐受性差异
美到极致的斗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