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长镜头

2020-01-06 07:50张春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20年11期
关键词:长镜头水井巷子

读潘凤妍的《水井巷子》,总是很自然地让我们想起《城南旧事》。在自传体小说里,林海音通过英子的视角讲述了一段童年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1983年,该小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水井巷子》则是作者通过纪实性的长镜头,统摄了作为孩子的“我”在水井巷子的成长过程,并见证了大巴山腹地小城一隅的邻里关系、日常百态与时代变迁,反映出作者对水井巷子的无尽思念,以及对个体境遇和城市发展的思考。因此,《水井巷子》就是潘凤妍版的“城南旧事”。

但相较于林海音在《城南旧事》中凸显的“悲凉”,潘凤妍在《水井巷子》里更多的表现为一种“闲淡”。虽然小城的物价很高,但人们更多的是追寻一种简单生活,也就是所谓的慢生活。也因此,这座小城留住了彭山爷爷,也留住了“像我们一家这样的外来者”,因为这里的温情,这里的慢节奏,才有可能让更多人“他乡作了故乡”。也因此,我们可以很好地理解彭山爷爷的女儿,为什么会在外漂泊受累后选择回到家乡“疗伤”。至于彭山爷爷这样一个走南闯北的人,以摆摊的形式消磨老年生活的孤独,把对子孙的关爱倾注到了“我”的身上,都可看出文章在“闲淡”之外,还铺陈着一种淡淡的忧愁。

法国的“新浪潮”电影之父安德烈·巴赞,十分推崇电影的写实性,认为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长镜头等形式也就常被“新浪潮”导演们所使用,例如特吕弗在其成名作《四百击》里对“问题少年”最后奔跑的那个超长镜头呈现,就常让后继者们叹为观止。当我们读完潘凤妍的《水井巷子》,其实就感觉到有一部摄像机始终记录着“我”的活动轨迹,记录着“我”的所见所闻,记录着那棵高大的银杏树——“满树的叶片都闪耀着熠熠光芒,阳光从叶片的缝隙间穿过,洒在了地上,风轻轻刮过,几片叶子滑落。”拉长的镜头里,画面感层层迭现。所以,长镜头不只是一种电影技巧,其实也还可以是一种文学手段。我们期待着文学百花园里的潘凤妍,能够不断吐蕊芬芳,在文字中拉长童年和青年的时光……

另外,为了更好地激发大家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本期我们还特意选发了湖南株洲市第二中学5位同学的短评。他们的评论立意不同,但都说出了自己阅读的真实感受。我们期待用这种同台展示的方式,来吸引广大读者参与,也借此让更多的中学生朋友们爱上阅读、爱上思考、爱上写作。

张春,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湖南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出版《中国小小说六十年》《中国电影短片研究》等学术专著,在《人民日报》理论版、《文艺理论与批评》等发表论文40余篇,在《中国青年》《短篇小说》等发表文学作品百余万字。

一杯孤独

文|谢苒萱

读《水井巷子》,就像众人在河边打水,打上来的有温柔、温暖、友情、亲情……“我”注意到有个老爷爷径直走了过来,他轻轻地打上来一杯水。与别人的水的五颜六色不同的是,他那一杯水是灰色的,代表着孤独。这个老人就是彭山爷爷。

“爸爸,爸爸。”两个孩子带着甜蜜的笑容喊着,那时的彭山爺爷很年轻,即使妻子已经逝去,但因为有两个孩子,彭山爷爷苦中作乐。所以,彭山爷爷特别喜欢孩子,这样刚搬来不久的“我们”,就成了朋友。那些本该属于他孙子的糖果与宠爱也都尽数给了“我”,可能是他为了填补内心深处的空缺吧。所以,很少回家的巧儿回到家,即使她打扮得稀奇古怪,让他不尽抱怨,但幸福与喜悦还是时常挂在他的脸上,并为巧儿忙上忙下……

满地都是六便士,彭山爷爷却抬头看着月亮。我想月亮上肯定映着彭山爷爷儿女的影子,否则他也不会看得如此入迷。当东方吐露出一抹红晕时,彭山爷爷拿着那一杯孤独往回走,晨曦的阳光打在他的背影上,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多少无奈

文|罗佳煦

水井巷子里住着一个老人,“我”叫他彭山爷爷,彭山爷爷善良、细心,对家人极其负责。即使彭山爷爷做小摊小贩,也从不赶着去占一个好位置,不去抢别人的生意。彭山爷爷祖上是苏州人,可为了逃避战争,从此他乡作了故乡。年轻时候的彭山爷爷走南闯北,去了不少地方,包括他父亲和他提过的“故乡”,只是到了江南水乡,却始终没有家的温暖。人们远离故乡,都会产生一种浓浓的乡愁,可他的家乡又在何处?

人们都喜欢关注一个蹩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又何曾有人愿意关心一个平凡的人内心的波澜起伏呢?他曾经为了生活四海为家,最后终于安定在水井巷子,却有家而没有家的温暖。他就是一个与世无争的和善老人,一个不平凡却很无奈的老人。在他的身上,我们是否看到了若干年后的自己呢?

终究不舍

文|狄亦晨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我”小时候,租住在水井巷子里的生活经历,通过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的描写,来表现小城那种浓浓的人情味,并着重刻画了彭山爷爷这一人物形象。

“我”在去彭山爷爷那买菠萝时,原本就生活不太好的彭山爷爷免费把菠萝给了“我”,他是想起了他在城里的儿女了吗?哪怕生意不好,他仍然每天推车出来卖凉粉,因为这门手艺是妻子教他的,是对她最后的怀念。

在文章快要结束的地方,有这样一句话,“临行前,她还不忘把已经剥好的糖炒栗子塞到我手里”,这不仅写出了水井巷子里的邻里非常朴实,也衬托出“我”离开水井巷子时是多么的不舍,“我”离开的不仅仅是自己生活了几年的地方,更是对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和对往事的回忆,照应了前文中那句“他乡作了故乡”。整个城市都有着浓浓的人情味啊!

几分沉重

文|颜喜骞

《水井巷子》以孩童的眼光写了小城小人物的生活,反映了一些社会问题,整篇文章较为沉重。以彭山爷爷为例,他早年妻子病死,一个人辛苦工作养育儿女,到了晚年本可以好好享受美好时光,却发现自己过得不舒适,因为他不适应这种清闲的生活,总觉得时间过得很慢且无聊,他很想去干一些事让自己充实、心安。这可以看出彭山爷爷习惯了往日的劳作。他不就是千万普通劳动者的缩影吗?

彭山爷爷老了,孩子们很少回来陪伴他,回来也会因为日常小事跟他吵架,所以他就把对儿女的爱转移到“我”身上,因为“我”时常陪他唠嗑,爷爷也就把“我”当亲人看待。这里反映了空巢老人孤独这一社会问题。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真实反映了当代一些小人物的生活场景和精神世界,对人物描写得很到位,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众多小人物的异同,让文章十分有亲切感,同时也有几分沉重。

并不完美

文|杨知翰

作家潘凤妍的《水井巷子》,通过“我”这样一个外来的小姑娘的视角,描写出小县城一隅之处的淳朴民风,运用细致巧妙的手法,成功塑造了坚强、孤独、慈祥的彭山爷爷,以及肥胖、有些市侩令我讨厌的张阿婆等人物形象。

全文真实地刻画了空巢老人的孤独,以及小城镇改造拆迁时老百姓的种种表现,贴近生活而高于生活。在讲述“我”与彭山爷爷之间的故事时,始终充满感恩之情。独居的老人疼爱一个陌生的“我”——从第一块菠萝,那个“我”存放在书包里的苹果,以及他去成都之前帮“我”挑选书籍,使人读后感觉酸酸的暖暖的……

秋天来临时,一切都归于美满!儿女终于明白父亲孑然一生的孤苦,把父亲接到成都养老。而张阿婆把剥好的糖炒栗子塞在“我”手中时,让我们明白其实她也是善良的。世界并不完美,人性也不全都美丽,但永远怀着一颗善心,那么人间真的很温暖!

猜你喜欢
长镜头水井巷子
水井
浅议影视剧中的长镜头
花巷
毕赣新作《地球最后的夜晚》定档
水井
印象成都——宽窄巷子
乌龟与水井
抢钱的破绽
长镜头美学辨析
水井.池塘.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