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六堡茶产业发展趋势

2020-01-07 10:59陈平平黄俪敏
花卉 2020年16期
关键词:六堡陈化茶文化

陈平平,黄俪敏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0 引言

六堡茶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款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属黑茶类,以苍梧县群体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加工而成,具有“红、浓、陈、醇”的品质特征。六堡茶以其独特的加工工艺和内质香气入选中国名茶,其竹篓包装的外形也在历史中烙下深深的印记。随着新时期国民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的飞速发展,六堡茶渐渐进入人们视野,其文化底蕴、饮用价值、健康功效、收藏潜力被广泛认可,本文阐述六堡茶及产业现状,分析产业发展趋势,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方向。

1 六堡茶与六堡茶产业

1.1 六堡茶

每年3—11 月采摘梧州市苍梧县群体种、广西大叶种及其分离选育出来的品种品系的茶树鲜叶,经初制、精制两个过程加工制成六堡茶。初制加工为杀青、初揉、堆闷、复揉、干燥等工艺,制得六堡茶毛茶。毛茶再经筛选、渥堆、汽蒸、压制成型、晾置、陈化等工艺制得六堡茶成品茶。成品茶外部多使用竹子编织而成的竹篓或竹箩,这是六堡茶最为传统的包装方式,此般包装不仅能够降低运输成本,还能营造较好的六堡茶陈化环境,利于形成其特有品质。

六堡茶独特的加工工艺,使其具有能够长期保存并且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变得醇厚的特点,六堡茶的贮藏时间越长,品质转化越好,饮用价值相应也越高,这也决定了六堡茶的收藏潜力。再者,六堡茶的生产加工时间长,需经“陈化”工序发展其品质风味,陈化是将茶叶置于阴凉、通风的环境下,待茶叶温度降至室温后移至一定温湿度、无异杂味的洞穴中,之后再移至阴凉、干爽、无异杂味的仓库中的过程。以梧州茶厂的生产环境为例,茶窖用于六堡茶的前期陈化,茶窖内部通风性良好,窖内常年温度与相对湿度保持在科学范围内,以便六堡茶品质转化;木板干仓用于后期陈化,木板干仓从1954 年使用至今,呈外砖内木结构,使用老杉木作为基础建材,木板干仓的楼板与地面距离约1m,防潮和通风性良好,内部分为多个独立空间,由专门人员归类放置六堡茶。待售的六堡茶也会在木板干仓中暂时放置。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DB 45/T 479-2014 六堡茶加工技术规程中规定“精制六堡茶从渥堆结束开始计算陈化时间,在适宜条件下陈化应不少于6 个月,而且达到无水气无水味、出现陈香陈味方可出厂”,因此,六堡茶在一定时期内难以大幅提高产量,产品珍贵。

1.2 六堡茶产业

旧时的六堡茶通过水路运到广州、香港、澳门等地,之后通过海运运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其他东南亚地区再进行分装出售,人们习惯于将此地理路线称为“茶船古道”。清朝末期,梧州作为内河港口进行开放,由此开辟对外贸易,并成为当时西江流域腹地最大的外贸港口,六堡茶等货物通过西江航道运输,六堡茶及“茶船古道”闻名遐迩。

近年来,六堡茶产业正迅猛发展,2017 年梧州六堡茶产业综合产值近40 亿元,而据梧州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的统计,2019 年已达68 亿元。对六堡茶市场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可知其优势在于梧州政府的资金支持下,六堡茶的知名度愈来愈高,六堡茶的销量逐年增加,带动了六堡茶市场的行情热度,预计在未来几年内,消费者对六堡茶的消费力将稳步提高。其劣势在于企业和媒体的宣传力度尚且不足,六堡茶的认知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一薄弱板块是六堡茶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其机会在于梧州政府和六堡茶企业可以共同努力打造一条集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科学等相结合的经济链。其威胁在于未来市场的六堡茶供求问题将日益凸显,要想解决六堡茶产量低、制作周期长等重点问题,仍需联手加大对科研工作的投资,才能使六堡茶行业得以良性发展。因此,分析六堡茶产业发展趋势,把握新时代所带来的机遇显得尤为重要。

2 六堡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式

市场需求的持续不确定性是六堡茶产业面临的一项较大挑战。为了应对变化的外界环境,茶叶企业需要不断转型和升级,从竞争逻辑转变为共生逻辑。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密切关注目标客户群的消费需求,才能够拥有更大的盈利空间。

2.1 开发六堡茶新产品

为了进一步扩大六堡茶的市场占有,开发新产品成为突破点。六堡茶企业可以聘请专门的科研人员运用科技手段开发六堡茶的新产品形式,例如对茶叶进行物理加工,通过高效纯化浓缩的技术、超细粉碎、真空冷冻干燥工艺等改变茶叶的初始状态,使茶产品不再只是单一呈现叶片的形状。目前,市场上已有速溶茶、茶浓缩汁、超微茶粉等新型茶产品,六堡茶产品也可进行此类物理加工以扩宽销路。

2.2“一带一路”倡议下,开拓六堡茶海外市场

“一带一路”倡议是充分依靠我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一带一路”涉及国家中,除了印度、越南、印尼、土耳其、斯里兰卡等国家有茶叶生产外,其余基本为茶叶消费国。[1]基于此消费结构,可进一步优化“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市场结构,开发六堡茶适销新产品。“一带一路”倡议下,海关手续的改善、通关程序的快捷化,这些措施都将有利于茶产品的出入境,为六堡茶的海外流通提供极大的便利。

2.3 建立六堡茶可追溯系统

随着茶产业的转型升级,茶叶产品的大众消费市场发展迅速,茶叶已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但同时也带来茶行业发展过程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即仿冒品牌、虚假宣传和伪劣产品的出现。为了行业的良性发展,方便消费者识别品牌及产品的真伪,茶企可建立产品的可追溯系统。六堡茶茶叶产品的可追溯性能够有效消除消费者的购买顾虑从而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还可以帮助企业管理日常生产和统计销售,纠正混乱的市场秩序,提高茶叶品牌信誉。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普及,二维码技术正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企业可以通过在产品上附加二维码来实施“一物一码”的产品可追溯系统。

2.4 发展六堡茶新媒体营销

新媒体营销是商家将产品发布到线上,消费者通过线上浏览、挑选和最终购买的新型营销方式。六堡茶可继续发展新媒体营销,提高茶叶的知名度、广泛传播茶文化,在此过程中掌握线上市场状况,挖掘目标客户群。在拓宽茶叶销路的同时,并在扩大茶产品销路的同时推动茶企业向前发展,让人们的生活与网络的关系更加紧密,促进网络商业的繁荣发展。[2]六堡茶企业可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来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和变化,抓住吸引消费者的闪光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产品,对内容进行创新和改革。

2.5 健全六堡茶电商销售新模式

在“互联网+”的时代下,自媒体的兴起让社会大众有了丰富的信息获取与发布的渠道,[3]自媒体平台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不容小觑。六堡茶茶叶企业可将传统媒介与新式媒介有机结合,紧跟热点,顺应潮流,重视短视频、直播等电商销售新模式,不断优化和调整促销的节奏和重心。2017 年“直播卖茶”的热潮就已兴起,白天在实体店营业,晚上在直播销售的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为企业开拓了新客源。目前国内直播销售茶叶的平台主要以淘宝直播、一件直播、玩物得志为主。值得一提的是,马来西亚是六堡茶的主要外销市场。19 世纪,人们在马来西亚霹雳州发现了锡矿,锡矿开采业招募了大量广东、广西工人,也吸引了大批华南地区的移民,之后,马来西亚的橡胶业兴起,又一批中国工人到当地从事相关劳动。由于马来西亚炎热潮湿,许多中国人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他们利用六堡茶祛湿、降暑、调节胃肠道的保健功效来缓解身体不适的症状,也正是从那时起,六堡茶成为中国人在马来西亚地区生活的必需品。当前的马来西亚六堡茶市场同样在探索电商销售的新模式,多使用Facebook 平台进行六堡茶的直播销售。

2.6 开发六堡茶文化旅游

茶文化旅游是茶产业和旅游业互动开发、融合催生出一种国内乡村旅游新业态,六堡茶文化旅游的开发可借助“茶船古道”、茶山区域旅游和六堡镇镇区的旅游项目建设等。①“茶船古道”是得天独厚的六堡茶文化旅游开发条件,将茶船古道的独特历史烙印融入六堡茶文化旅游中,既可以促进茶船古道文化的发掘、开发和传播,又能大幅提高六堡茶的知名度。[4]②依托山区原有的生态优势,追溯六堡茶的起源,开展文化旅游,实现山区茶经济的转型发展,实现生产与城镇,文化和旅游的结合,对于调整山区茶产业结构具有良好的参考和指导意义。③六堡镇镇区内建设牌坊、六堡茶文化广场、茶船古道路线图等,既保存古镇的历史特色,又增添艺术意境,丰富六堡茶文化旅游的多元化格局。④梧州政府和六堡茶企业应该注重对六堡茶文化的探索、传承和弘扬,收集和组织六堡茶资料,拍摄六堡茶主题宣传片、创作反映六堡茶文化的文学作品,在六堡茶文化旅游活动中播放、展览。为六堡茶文化旅游注入更深厚的文化底蕴,以促进六堡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 结语

未来的六堡茶具有难得的发展机遇,革新思维,把握趋势,将会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通过开发六堡茶新产品、开拓海外市场、建立可追溯系统、发展新媒体营销、健全电商销售新模式、互动开发茶文化旅游等方式,来延长六堡茶产业链,拓展六堡茶产业面,复兴六堡茶文化,进而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六堡陈化茶文化
参观六堡开茶节游记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关于面粉你知道多少
ON THE EXISTENCE WITH EXPONENTIAL DECAY AND THE BLOW-UP OF SOLUTIONS FOR COUPLED SYSTEMS OF SEMI-LINEAR CORNER-DEGENERATE PARABOLIC EQUATIONS WITH SINGULAR POTENTIALS∗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加速陈化过程中小麦品质变化及陈化指标筛选
六堡茶陈化工艺优化研究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六堡茶的“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