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童谣解读立定跳远,增强课堂吸引力

2020-01-07 02:14
科学咨询 2020年15期
关键词:腿部童谣身体

毕 丹

(南京市古平岗小学 江苏南京 210013)

一、立定跳远教学的意义与困境

立定跳远是贯穿中小学阶段重要的体育教学内容,也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对教材的学习和练习,是发展腿部力量和手脚协调性的重要手段,更是短跑和投掷类技术动作的基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中,立定跳远作为评价项目,主要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以结果为参考,审视素质发展不足,刺激学生的学习动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练习效果。

在小学时期,学校对各水平阶段的学生,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对于立定跳远的重难点的设定和教学的方法手段选择均不相同。教师在教学时,水平一阶段的教学可以用情境导入法,营造学习氛围与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一定的跳跃能力为目标。水平二阶段是让学生掌握动作方法,能够熟练进行跳跃为练习重点,为进一步提高跳跃能力打下基础。水平三阶段着力于引导学生的身体协调用力,发展腿部力量,增强技术动作的实效性,提高立定跳远的成绩。即使这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出现学生的练习热情无法从一而终的现象,无法克服多次练习后的身体疲劳感,产生消极的放弃情绪。这样,不仅不利于运动技能的习得,以及身体素质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极易造成学生身体受伤的情况。为解决以上的教学困境,我们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探索和体味学生的心理世界,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和认知特点,打造基于“儿童”的体育课堂。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童谣”这个广泛被小学生所接受和喜爱的内容,在体育课上,技术动作和游戏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碰撞和融合出更加高效和有趣的课堂。童谣是属于孩子的语言,在音律上孩子喜欢,在语言特点上适合,在内容上丰富,在情感传递上柔和。教师在运动技术的学练过程中,选择童谣来陪伴和引领,让学生在童真和趣味中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二、童谣助力,提升立定跳远教学的趣味性和童真化

(一)童谣帮助理解技术动作的内容,引导练习的步骤与过程

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先完整示范建立动作概念,再依次关注不同的重点,重复练习。小学低年段的学生不能准确理解“蹬”“摆”“协调”的动作意义,在认知和行为的转化效果上不是非常理想。对于中高年段的学生,由于有一定的体育知识积累和跳跃技术能力,能够较好做出动作。但是,多次单调直接的练习会让学生产生心理疲劳感。童谣中“儿童化”的语言让学生更加亲切,在自己的话语体系中能够更好地理解“陌生”技术动作的内容和方法。从而更加主动和自然的参与学练。[1]

在描述立定跳远的童谣中,“一群青蛙呱呱叫,引来娃娃要比好,两脚分开预备跳,一蹬二摆要协调,快快收腹巧落地,我比青蛙跳得好!”教师创设了与青蛙比赛的游戏情境,可爱又形象,比赛的竞争属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两脚分开”的准备姿势、“蹬摆协调”的起跳动作、“收腹”的腾空要求以及“轻巧”的落地提醒,完整地述说了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过程。然后,教师肯定了学生“我比青蛙跳得好”的学习成果,童真化的鼓励性评价,增强了学生的心理满足感和学习成就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童谣帮助调节心理情绪,增加练习次数的同时收获愉悦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心理发育水平的限制,注意力时间较短。虽然,随着年级的增高有所延长。但仍需有效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去刺激和引导。所有的体育技能的习得和身体素质的发展都存在量的积累,不断的练习让技术动作从正确到熟悉。然后,实现自动化。同时,学生身体的各个系统通过练习积累,提高技能水平,发展体能,增进健康。而立定跳远教材的反复练习对腿部肌肉耐力和爆发力要求较高,易产生乳酸堆积而有酸胀和无力感,学生会在疲劳感产生的初始阶段就萌生放弃的思想,并伴随消极,甚至“痛苦”的不良情绪。童谣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很容易将自己代入,主动愉快地进行“角色扮演”游戏,降低完成任务的被动心理。同时,一些延续性的数字童谣可以陪伴和引导学生增加练习次数,调动他们“想要继续”和“比别人更多更好”的学习动机。[2]

学生在进行重复的强化练习时,教师可以采用“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这种有具有数字递增概念的童谣,通过童谣长度的不断增加,延长学生对练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这类童谣不单是对内容的记忆,还有数字的成倍增加,在难度上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趣味性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求胜心。

(三)童谣帮助分环节增强身体素质,综合提高技术能力

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在教学中一般分为预摆、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环节。预摆和落地环节要求手脚以及身体的协调配合,起跳动作重点在于腿部力量的爆发,腾空阶段是腰腹力量的体现。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可以通过对协调性、腿部力量、腰腹力量进行训练,以全面提高身体素质。[3]

1.童谣(韵律组合动作)训练身体协调。学生在立定跳远的动作练习中,手臂预摆带动身体向前上方跃起,是技术环节中至关重要的内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手脚协调意识较弱,对自己的肌肉控制性较差,这个技术环节几乎没有为提高立定跳远成绩做出明显的贡献。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尝试用“童谣韵律操”来改善学生身体的重心平衡、技术动作熟练度、动作的韵律与节奏以及肌肉的收缩与放松等。以期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为立定跳远的预摆和起跳时的手脚协调提供生理性基础。比如,低年级学生最爱的小动物模仿操,“你好小蚂蚁,伸出手来拍一拍;你好小鸭子,摆啊摆啊摆一摆;你好小青蛙,跳啊跳啊跳过来;你好小金鱼,游啊游啊游向海;你好小乌龟,爬呀爬呀背锅盖;你好小袋鼠,钻出妈妈的口袋袋。”在这套组合动作中,“你好啊”的动作时,伸手挥臂,“跳啊跳啊跳过来”由纵跳和向前跳组合,还有小碎步和身体摆动类动作,让学生跟随韵律培养节奏感,发展身体的协调性。[4]

2.节律童谣(花样跳皮筋)增强腿部力量。立定跳远技术动作力的产生来自于蹬地瞬间的腿部爆发力。腿部力量的增强有助于学生立定跳远成绩的提高,并为其他的技术动作和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跳皮筋是学生非常喜爱的游戏活动,通过学生共同讨论,制定不同的升级或比赛规则,愉快嬉戏。跳皮筋的动作大多以腿部跳跃为主,单脚跳、双脚跳、交换跳等交叉轮换,既有动作的记忆,又有难度的升级,既有身体练习,又有难度挑战,层次丰富,趣味与刺激并存。同时,跳皮筋动作具有一定的节奏性,与童谣的结合可以让节奏更加明确,每一次的跳跃更加有力。“跳皮筋我第一,马兰花开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童谣打破了游戏的“无声”,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嘴动”“脑动”“心动”。[5]

3.问答童谣(仰卧起坐)增强腰腹力量。立定跳远技术动作中,学生腾空过程中要实现收腹和放腿两个动作。因此,腾空的高度和运动方向是提高成绩的关键,而学生身体的腾空与主观意志力的相关程度,远比不上腰腹力量的贡献。学生在小学阶段,仰卧起坐是比较常用的增强腰腹力量练习手段。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为了求快无法保证动作质量。这样,学生不仅没法实现增强腰腹力量的练习目的,还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童谣的互动性在此又一次发挥了“激趣引导坚持和改进”的正面意义。“什么动物尾巴短?小兔小兔尾巴短。什么动物鼻子长?大象大象鼻子长……”练习学生和辅助压腿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不仅可以增加练习的趣味性,解决重复单一动作的枯燥感受,还可以控制练习节奏,对于质量过关的动作才进行回答,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小组间的合作互助和质量评价。[6]

三、结束语

童谣在体育课堂的渗透和运用,是学生本位的体现,只有适合,且被学生接受和喜爱的教学内容和手段,才能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里,引导习得与成长,而童谣,经历了历史的检验,无疑是属于学生的。教师通过将童谣应用到立定跳远技术动作的学习和练习中,让学生直接感受愉悦的同时,理解和认识动作过程,通过延长童谣的长度、难度及层次性,让学生抒发情绪的同时,主动重复提高练习密度,通过不同类型童谣的陪伴和引导,增强身体素质,综合提高技术能力。以上都在我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得益于童谣的参与,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都有明显改善,立定跳远的动作质量和运动成绩都较之前有所提高,体育课堂中充满了趣味与童真,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然而,这只是体育课堂研究中的小小一步,童谣与体育课堂的融合,特别是服务于具体的运动技术,提升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方面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内容。只要教育工作者心中装有学生,在教学中善于发现,积极尝试与探索,学生一定会在收获技能与健康的同时,爱上体育、爱上体育课。

猜你喜欢
腿部童谣身体
分体式腿部气动按摩装置设计
童谣里的童年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快乐童谣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快速瘦腿小妙招
身体力“形”
脚下放靠垫睡觉更解乏
脚下放靠垫睡觉更解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