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融入情感教育

2020-01-07 00:54陈建华
教育界·中旬 2020年12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陈建华

【摘要】情感教育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还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但是就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情况而言,其整体表现出缺乏情感教育融合的问题。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情感教育更好地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中,采用恰当的教育手段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教学策略

细细观察,不难发现,情感就在我们的身边,或是一篇文章,或是一首诗。他们都蕴含了作者的情感,或是直接的,或是委婉的,或是旷达的,或是细腻的。但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并没有较为强烈的情感产生,一方面是由于生活环境固定、生活经历较少,另一方面与教师的引导有关。本文从情感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入手,对开展情感教育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意义

1.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

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年龄还不够成熟,但也具有了一些情感认知。但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情感的发展,因为应试教育模式更偏重于对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融入情感教育的初中语文教学,在教学形式上会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语文学习内容通常是大量的文字和长篇幅的文章,学生学习起来难免会觉得枯燥,但是融入了情感教育后,师生间的互动会增加,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在当今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注重所需人才的专业水平,还注重他们是否形成了良好的素质,而情感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助于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此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可以很好地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便于教师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进而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2.拓展语文教学内容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形成逻辑思维和正确认知的关键时期,所以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余,应对课本内容进行延伸,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开展后期的教学工作,教师通常会以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反复教授课本中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内容基本没有延伸和补充,遇到一些不熟悉或者不了解的内容,往往不知所措。但学习是不应有范围的,处在大量汲取知识年龄段的初中生,他们所学习的范围是没有边界的,教师应結合教材内容,适当地为学生补充一些课外知识,以丰富他们的语文知识积累。比如,情感教育就是一个不断认识的过程,将情感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不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丰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

1.教师应丰富自身的文学素养

情感素质教育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发展,所以刻不容缓,那么如何将情感教育很好地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呢?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自身的文学素养。教师为人师表,要起模范和带头作用,如果自身的文学素养较低,那如何教授给学生知识,并丰富他们的情感和认知呢?所以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并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素养。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教师丰富自身文学素养的方式越来越多,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听课,了解其他语文教师是如何开展情感教学的;也可以在一些社交软件、平台上进行讨论;还可以在寒暑假参加培训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随着教师不断学习新的内容,学生所接受的学习内容也会不断扩充,进而可以丰富自身的情感。例如,在讲授《陋室铭》一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想表达的情感,因为这是一篇文言文,相较于白话文,情感表达会更加委婉,学生也不易体会,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结合自己的认识来展开叙述和讲解,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其次,教师需要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如分析课文、查阅资料、猜想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并整理教案内容。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会有更多的精力来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当时的心情,让学生对文章中隐含的情感有充分而深刻的认识,进而有所思考、有所获得。

2.培养学生的情感接收能力

将情感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的是丰富自身的情感,其次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接受能力。因为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不能只有教师单一的教授,还需要学生的学习与理解。但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自己的态度、认知,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格外注意,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来分门别类地开展情感教育。例如,在教学《背影》一文时,教师需要结合学生不同的生活环境、思维方式来开展多样化的情感教育。因为有一部分学生的家长与《背影》中的父亲表达对孩子关爱的方式是不同的,他们会直接地表达对孩子的爱,所以这些学生在学习《背影》时可能会不理解文章的情感,难以和作者产生共鸣。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情境,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可以先抓住《背影》这篇文章中的细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再将这篇文章与一些直抒胸臆的文章进行对比,这样,学生的体会和感悟就会更深刻。对于同一个事物、同一种现象,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来推荐相应的书籍,以便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3.明确教学设计的情感目标

不管语文教学还是情感教育,明确教学目标都是最根本的教学环节,因为目标会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不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活动,教师也可以更高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所以,在融入情感教育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在一开始就告诉学生情感教学的目标,让学生有一个情感酝酿的过程,从而为之后的情感培养和升华做铺垫。例如,在教学《桃花源记》这篇课文前,教师可以先提问:“你心中有一片世外桃源吗?”“如果你生活在世外桃源内,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如果你知道有一片世外桃源,但是你不在其中,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通过问题来引出文章题目。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相信不在世外桃源内的学生都是心怀好奇的,那么就让我们来揭秘这片世外桃源吧。”学生通过阅读文章看到了世外桃源内的景色,并沉浸在其中,当读到有人告了密,他们会有一些愤怒,这时教师可以进行引导,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讽刺,并感受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这样,他们就能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想要表达的情感了。

4.注重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

明确情感教学的目标后,教师要着眼于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章所蕴含的不同因素,并对作者及其所处时代背景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感悟隐藏在文章中的情感。例如,在教学《桃花源记》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还要让学生了解其不满情绪的来源,以及作者为什么会向往深处的桃花源,他有过什么经历。这些因素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文章所传递出的情感,使其认识到陶渊明的高风亮节。此外,教师还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引入《陋室铭》这篇文章,使学生通过分析文章来分析刘禹锡这个人物,体会他的志行高远、安贫乐道,进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5.在角色的扮演中丰富情感

仅凭资料和文章中的句子,有的学生仍不能透彻地领会和感悟文章的情感,所以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从作者的角度出发,体会文章想要传达的情感。比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皇帝、骗子及小孩,让他们先根据文章内容进行表演,然后依次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让参加表演活动的学生表达自己对所扮演人物的认识,如“你认为你演的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学生根据当时表演情节进行总结,可以更全面地分析皇帝的人物形象。之后,教师可以让作为观众的学生来发表自己观看表演后的感受,对不同的人物有哪些态度、情感及认识。这样的角色扮演,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另一方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他们从中有所学习和收获。

情感教育不仅有利于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还可以很好地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发散其思维。虽然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上,情感教育融入教学中的情况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但是相信在廣大语文教师的不断努力和学生的积极配合下,这一问题一定会有所改善,情感教育会更顺利地开展,学生也会形成自己的情感认知,提高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钟萍.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课外语文(上),2016(07):140.

魏家银.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7(01):149.

茆高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2015(09):13-14.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