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主题式学习的实践探索

2020-01-07 08:14李梅精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教学评价高中历史

【摘 要】本文阐述高中历史课堂实施主题式学习的意义,分析在实施主题式学习过程中存在主题模糊、主题数量较多、忽略主题评价等问题,以《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为例,论述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实施主题式学习的策略:整合内容并提炼主题,明确任务以实现主题,有效评价以升华主题。

【关键词】高中历史 主题式学习 教学评价 历史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0-0040-02

主题式学习是一种根据所学内容及其核心知识点,设置鲜明主题,让学生紧扣主题展开探究的学习方式。主题式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明确、清晰的历史知识体系,提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主题式学习往往存在主题定位不准、主题模糊、偏主题等问题,导致主题式学习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本文以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为例,探索高中历史课堂主题式学习的实施。

一、高中历史课堂实施主题式学习的意义

高中历史课堂实施主题式学习,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符合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高中历史教材按“模块+专题”编写,如必修课程设《中外历史纲要》模块,课程内容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均在历史时序的框架下,由若干学习专题构成,其中《中外历史纲要》模块共有 24 個专题。选择性必修课程设《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和《文化交流与传播》三个模块,各模块由若干学习专题构成。因此,应用主题式学习更能强化每个学习专题。

第二,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历史事件内含时间、人物、事件等因素,在同一历史时期发生着不同的历史事件,学生只有理清这些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构建学习思路图和清晰的知识体系。例如,《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这一课的内容中,学生需要把握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四大主题,从而明确在不同政治统治下的军事变动,对社会经济乃至文化的影响。通过主题式学习简化处理相关知识,学生不需要死记硬背,而是根据主题摸清历史发展历程,从而有效掌握知识点。

第三,提高学生自主思考、探究、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主题式学习实施中,教师可以对学习内容进行结构化处理,根据主题设计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定向分析。学习活动由于都是围绕主题以及与主题相关的问题展开,因此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构建时空观念,根据史料开展理性且客观的分析,从而提高思考、探究、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历史课堂主题式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主题模糊

明确的主题是实施主题式学习的前提条件。在高中历史主题式学习实践过程中,由于内容理论性较强、知识点较多,教师有时对内容的提炼不到位,导致出现学习主题模糊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主题定位不准确、主题不恰当、主题偏离等方面。例如《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这一课,涉及两宋政治及军事、辽夏金元民族关系与特点、宋元时期社会经济与科技文化发展等多个内容,在主题定位不明确的情况下,学生容易对这一庞杂的知识内容“望而生畏”。

(二)主题数量过多

对主题数量把握不恰当是实施主题式学习常见的问题。在高中历史学科学习中,因时间、人物、事件关联性较强,知识点较多,实施主题式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主题数量较多的问题,不仅增加学生记忆难度,也会影响学习效率,导致事倍功半。对 22 名高中历史教师进行访谈,有 63.6% 的教师表示“根据教学重点数量决定教学主题数量”。当一课内容中有多个重点知识的情况下,应该提炼内容,构建鲜明主题。

(三)忽略主题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主题的升华,它能够帮助学生厘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加强历史与现在的链接,做到“由此及彼”。但是,在高中历史主题式学习实施中,很多老师不重视主题评价,对 22 名高中历史教师进行访谈发现,关于“如何进行主题学习成果汇报与评价”,只有 22.7% 的老师表示采用评价式总结,而 59.1% 的老师采用归纳式总结,18.2% 的教师选择其他。

三、高中历史课堂主题式学习设计与实施策略

下面以《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为例,探索高中历史课堂主题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一)整合内容,提炼主题

首先,仔细研读新课标的要求与方向,确保主题的建立与课标要求相符合。新课标对《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一课内容的要求是:了解两宋政治及军事,掌握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上的新变化;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与相关制度,掌握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作用。从新课标的要求可知,各政权的建立、对各方面产生的新变化是学习的重点。

其次,分析教材以及教学资源,梳理知识体系与结构,把握本课教学的要点,整理不同模块、不同专题之间的历史发展线索,将重要历史事件、人物、时间归纳成为表格或者框架,进行必要的删减、新增、互换。在实施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教师课前备课完成,整理和构建知识结构图、线路图或者其他关系图,明确研究重点、难点。在《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这一课中,第 9~12 课每一课梳理出 2~3 个难点。例如,第 9 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中,难点一是“王安石变法”,难点二是两宋时期三次“和议”;第 10 课《辽夏金元的统治》中,难点一是“两宋期间各民族关系”,难点二是“行省制度”。梳理这些内容要注意两宋时期不同民族之间的关联性,找到主题构建角度与思路。

最后,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课本内容的梳理,确定本课的主题。本课可分为两个主题:一是“辽宋夏金并立及元朝统一的三段式分合”,这里的“分合”是以时间为线索可以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北宋与辽、西夏的对峙,第二阶段南宋御金、与西夏的对峙,第三阶段元朝的统一;二是“政、农、商、贸、文五位一体”,指的是各民族在这一历史时期政治、农业、经济、贸易、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与变化情况,其目标在于让学生通过这个主题的学习了解两宋时期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上的新变化。

(二)明确任务,实现主题

主题式学习需要有主题、有目标、有任务,这是一个解决问题论证主题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的思考过程。

首先,在明确课堂主题之后,教师应让学生了解这一课内容需要“学什么”。为了学习这些内容,需要确立《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一课的目标:一是学生通过教师讲解,准确地概括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与相关制度;二是学生通过材料阅读,评价两宋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新变化并举例说明;三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客观地归纳出至少五点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中的作用。

其次,解决“如何学”的问题。教师要预设学习任务,即围绕这一主题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任务中完成对问题的探究。在《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这一课中,问题的提出应该紧扣教学内容,按照主题思路和方向提出,做到問题和主题相呼应。例如,本课主题式学习中提出“辽宋夏金并立及元朝统一的三段式分合的背景、历程与代表性事件是什么”这个问题,一方面问题与本课主题相呼应,另一方面问题的设置具备一定的探究性,让学生通过思考与材料分析,搜集问题相关的时间、人物、过程、代表事件,从而解决这个问题,突出本课主题。当然,这只是本课中一个比较宏观的问题,另外还需要根据每课内容精心设置有层次、有探究性的问题。

最后,围绕主题展开探究,这个阶段需要明确的问题是“学到什么程度”。让学生分组进行互动、交流,由小组代表公布组内的交流结果,教师进行相应的点拨和评价,对学生任务完成的准确性、参与程度等进行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甄选合适的史料与素材加以引导和推进问题,比如在恰当的时机引入简报、地图、图像、影片、录音等历史素材,辅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问题深度,做到由浅入深,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和历史解释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确保主题式教学的流畅性,教师仍是课堂的主要引导者,需要严格控制时间、适时引导、推进讨论、调整节奏,保障主题式学习各个环节能够逐一突破。

(三)有效评价,升华主题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全面总结,也是对教学主题的升华,可帮助学生厘清思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找到历史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密切关联。一方面,可以围绕主题与问题探究过程中,学生争议比较大的地方进行讨论与解析。例如,《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这一课对于“王安石变法”的认识,教师分别从历史作用、局限性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思辨能力。另一方面,在主题式学习过程中,对各组学习进度、学习效果、语言组织、史料准备情况、是否偏题等问题进行总结,梳理学科知识和提炼重点、难点、要点等关键知识点,形成评价式总结,让学生回顾反思并感悟主题。此外,可引导学生将这一历史主题与现代社会联系起来,如辽宋夏金并立及元朝统一的三段式分合,充分说明了国家统一是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的前提条件,这在现代社会仍然得到证明。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主题式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材料、整理材料、探究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与实用性,可为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殷莲子.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4.

[2]陈励洁.“主题式”教学模式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设计研究[J].考试周刊,2016(53).

【基金项目】海南省教育“十三五规划”“高中历史主题式学习的实践研究”(QJH201910025)的课题成果。

【作者简介】李梅精(1994— ),女,研究生,就职于海南省儋州市温皇国际学校,研究方向为中学历史教学。

(责编 江月阳)

猜你喜欢
教学评价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将“旋律——感受”反馈机制融入中学生物课堂的尝试
试论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