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之乐,冰之趣
——源于生活细节的幼儿自然班本探索

2020-01-08 14:17
科学咨询 2020年34期
关键词:冰块陶行知杯子

陈 迪

(太仓市沙溪镇幼教中心利泰幼儿园 江苏苏州 215400)

陶行知先生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1]。”我园的园本课题也正是围绕着幼儿生活中细枝末节来发掘可教育契机,利用这些生活细节契机来开展适合孩子们年龄特点和经验特征的班本课程,这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不谋而合[2]。

一、初见冰

北风吹来了冬天的气息,2020年1月3日(周五),室外温度骤降到了0℃以下。早晨,孩子们刚来园,还没来得及进去活动室,就发现操场上结了一层薄薄的冰,这是孩子们在幼儿园中和冰的初见,与冰的第一次接触便开始了……

初见时的讨论:

裕裕:冰用脚踩上去是滑滑的。

涵涵:它摸上去冰冰凉凉的。

汐汐:拿在手里,我看见是一点点的小冰珠。

几位早入园的孩子初见冰,便通过视觉和触觉与其进行了第一次接触,并用语言直观地表达出了他们的第一想法。

随着幼儿园入园时间逐渐过去,接触冰的孩子们渐渐也多了,然而室外温度却开始慢慢回升,操场上的冰开始有些融化了,只是孩子们玩冰的想法没有随着它一起融化。操场上的冰已经都消失了,便有小朋友提问:“还有哪里有冰啊?”新的想法一出现,我们便立刻开始实施,大家一起在幼儿园里兜兜转转寻找其他的冰。

树上结冰了吗?没有。小溪里呢?没有。草地上呢?没有。

我们在幼儿园中寻找了一圈,都没有发现一点冰的痕迹,对此,孩子们有些失望。到此,孩子们与冰第一次的相遇暂时结束了,但他们内心对冰的兴趣却开始萌发了。

二、再遇冰

通过天气预报发现,这段时间室外都达不到自然结冰的温度,可了解到前一天孩子们初见冰时那样的浓厚兴趣,对找不见冰而生成的失望情绪。为了延续孩子们与冰的接触,周末我通过冰箱自制了一些冰块,1月6日(周一),我将冰块带到了幼儿园。一看到这些冰块,孩子们开心极了,都围了过来。

军军:摸起来冰冰凉凉的。

梓涵:滑滑的感觉

然然:闻一闻,没有味道。

俊俊:很冷,感觉自己到了大海里。

这一次,班级中的所有孩子都与冰进行了深入接触,除了视觉和触觉,还通过嗅觉和内心的感觉等用语言表达了出来。

三、制冰(一)

过了不多会,带来的冰开始渐渐融化了,变成了水。可是大家还想玩一玩冰,这可怎么办呢?有些小朋友提出我们可以自己来造冰,那怎么来造冰呢?我和孩子们进行了讨论。

师:大家觉得怎么样造冰呢?

乐乐:当然是用水造冰喽。

师:有了水就可以了吗?

辰辰:不对,要把水装起来。

师:用什么装?

馨馨:用杯子就能装”

师:然后呢?把水放在杯子里就能变成冰了吗?

瑶瑶:对的,会变。

孩子们认为把水倒在了杯子里,就能变出冰来,紧接着我们就和大家进行集体尝试。我在一个杯子中准备了一些水,然后在小朋友们面前把水倒向了另一个杯子,并请小朋友们观察。

师:直接倒在杯子里,水变成冰了吗?

乐乐:没有,不行”

孩子们的每一次猜测和尝试,都是他们更好地认识自然的经历。明知孩子们直接造冰的想法会失败,我们仍进行了统一尝试,在这次失败中,孩子们发现了直接用水倒在杯子中是不能制造冰的。

我们的讨论和尝试继续进行……

师:那怎么办呢?

睿睿:可以放冰箱里,我家冰箱里就有冰。

师:这个办法不错,你们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冰?

裕裕:在操场上看过

晓晓:在河里有冰”

师:那我们也可以试试把水放在这些你们想到的地方。

两次讨论,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出了造冰所需的要素:水;装水的容器;放置的地方。接下来,便开始造冰啦。

四、收获

陶行知先生认为,真正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和生活是统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教育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相结合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

初见冰的那一刻,孩子们脸上显现出来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欢喜和欢笑,我十分能感受到孩子们内心对冰的强烈兴趣。从初见冰到两次造冰完成,孩子们一共经历了四天的在园时间,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每一天早上,孩子们都是兴奋的,每一天放学,孩子们都是有所期待的。在与冰的互动中,他们去触摸、感受、尝试、猜测、验证,这正是孩子们利用这些方法去了解自然的最直观体现。

猜你喜欢
冰块陶行知杯子
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丰硕
细绳“钓”冰块
冰块为什么会粘到手上?
杯子里有什么
陶行知教育名录
杯子
粘在一起的杯子
钓奇特的“鱼”
神奇的杯子
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