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研学后教的中学历史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研究

2020-01-08 14:17徐秋霞
科学咨询 2020年34期
关键词:研学历史情境

徐秋霞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毓贤学校 广东广州 511495)

研学后教理念下问题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关联[1]。它是在研学的基础上进行的问题引导,通过问题启发、问题讨论、问题解析等,实现学生学、教学导的模式,在改变教学关系、创新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此,本文解读了研学后教的内涵,探究了研学后教背景下,中学历史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主要通过设计引导式问题情境、讨论式问题情境、反思式问题情境,提高学习效果,使教学过程更加完整。

一、研学后教内涵解读

所谓研学后教,就是先研学后教学,在研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引导,强调以学生为主[2]。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第一,人本性。就结构来看,学先于教,可以是课内研学或课外研学,它区别于传统教学,讲究“学”和“教”是两个独立存在的个体,教是为了学而服务的,充分体现了因人而异、学生共同进步与个性发展的完美结合。

第二,针对性。研学后教,是围绕学生学习实际情况为辅助,设计教学过程,一切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习效果,展开的教学优化,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精准性,既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高整体学习水平。

二、基于研学后教的中学历史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一)设计引导式问题情境,调转“教”“学”角色,促进思维发展

基于研学后教的中学历史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以学为主,以教为辅进行的教学优化。为此,在课前教学引导中,可以设计引导式的问题情境,围绕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为辅助,调转教学角色,促进研学积极性。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历史内容之前,教师可以制作微课,播放林则徐、人们抽大烟、鸦片战争形势图、建筑物烟枪等视频,在视频情境观察的基础上,设计以下引导式问题:

1.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和结果是什么?

2.中英《南京条约》签约的主要内容和后果是什么?

3.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

通过引导式问题情境的设计,在学习引导的基础上,促进思维发展,使课前预习更有效,实现研学的育人价值,从而在实际教学中围绕研学为核心,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林则徐禁烟是否就不会爆发鸦片战争”的问题。通过引导式问题情境的设计,以及研学后教教学理念的落实,提高中学历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消化。

(二)设计讨论式问题情境,遵从“研”“解”要旨,促进深度学习

设计问题情境的有效性,在于解题效果是否达标,发挥研学后教教学育人价值,在于研究的内容、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效果是否达标。为此,在教学时,要遵从“研”“解”两个要旨,设计讨论式的问题情境,以学生为核心,通过自行研究、合作探究、开放研究、交流研究,使问题情境设计更加有效,使研学后教更加高效。例如,教学“辛亥革命”历史内容时,重点是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分析历史问题。在进行课中讲解时,在研学大背景下,学生必然对所学知识已经具备一定的了解,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设计讨论式问题情境,利用白板播放展示中国被众多条约捆绑图、外债剥削压榨中国人民无法生活图、列强划分中国图,以及导入材料一“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资本总额是以前三十余年的两倍多”;材料二:同盟会三民主义,材料三:黄花岗起义、四川保路运动图等真实情境,在情境观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当时中国是否具备资产阶级革命的社会条件?”在认识辛亥革命背景和条件的基础上,遵从研、解要旨,引导其客观评述辛亥革命的影响,从政治、经济、思想观念、社会习俗等方面进行概括,让学生小组通过合作探究、合作讨论、共同研学等,感悟辛亥革命对中国产生的深刻影响,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三)设计反思式问题情境,实现“研”“教”结合,完善教学过程

对于教师教学而言,课后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因此,基于研学后教理念,历史问题情境的设计要注重以反思为主,在研究反思、反思研究中,实现研教结合,以研促学,以研促教,让教学更加高效,促使问题情境设计更加有效。例如,在教学复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历史内容时,为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在复习时,可围绕学生研学前的学习资料、学习问题,以及课中解析时,问题探讨内容、合作探究过程、问题解决结果等内容为辅助,设计反思式的问题情境,以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为核心,以九一八事变、八一三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西安事变、中国军民反侵略斗争,中共七大等为分支构建导图,在导图情境展示的基础上,设计以下问题情境:

1.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

然后,借助中国抗日历史过程视频情境、学习导图等,在问题反思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历史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在研学后教理念落实的基础上,完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总结和学习点评。

三、结束语

基于研学后教中学历史问题情境的设计,不仅改变了教学关系,还创新了教学理念,是对课前、课中、课后等各个教学环节的优化。为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研学能力的培养,通过设计引导式问题情境、讨论式问题情境、反思式问题情境,发挥后教的力量,实现研、教结合,以研为上,让学有所突破,让教更加高效。

猜你喜欢
研学历史情境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研学之旅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