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浅谈

2020-01-08 14:17李玉萍
科学咨询 2020年34期
关键词:读后感写作能力文本

文李玉萍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阅读和作文是两大难点。读写结合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写作技巧,是初中生应该重点掌握的内容,将读和写有机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在增加知识储备的同时,将自己的知识输出,更好地运用。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读写结合策略的有效运用,教师应全面找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提升阅读教学质量。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将读和写孤立地看待和教学,缺乏将读和写进行有机结合的相关意识,阅读课和写作课往往是分开的。教师在教授阅读文本时只让学生读,着力提升学生信息提取和整合能力,很少涉及关于写的活动[1],在写作课上又只是让学生根据某一主题进行写作。没有进行读写结合,这样的分离式教学直接阻碍着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阻碍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二、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一)学习课文写作手法,借鉴仿写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阅读文本都是经过编者反复考量编订的,这些文本都是一些非常著名的大师的作品,文章的语言特色、结构层次等都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因此,教师在阅读课上可以带领学生对阅读文本中的语言风格、文章构思、写作特点等进行分析和学习,然后要求学生仿照阅读文本的语言特色进行写作。这样学生在对阅读文本进行仿写时就会深入地对文本进行探讨和分析,透彻掌握所学文本的风格和特色[2],从而更好地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仿写。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春》为例,这是一篇描写春天的散文,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春天散发着蓬勃的生机,具有迷人的魅力。本文语言非常隽永、作者在文章中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节奏感强。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仔细分析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然后让学生进行相应的仿写,描写任意自己喜欢的事物。但在进行仿写时,学生必须参照这篇文本的行文风格进行,这样学生才会刻意模仿文学大家的写作方式和逻辑思维,有意识地进行模仿,在仿写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增强对文本的熟悉程度,还会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根据文章内容情感,写读后感

学生学习的每一篇阅读文本都有自己的主题,表达出作者的某种情感,在阅读教学中理解作者在文本中表达的情感是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情感,写出自己的读后感。学生的个人经历、价值观念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同样一篇阅读文本,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和观点[3]。学习完阅读文本之后,教师可贯彻落实读写结合理念,让学生写出自己的读后感,通过学生写出的读后感,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是否到位,学生产生了哪些具体的观点,可以根据学生写出的读后感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如果学生哪里理解不到位,可以教师可再针对性地进行补充教学。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为例,在这片文章中作者通过回忆母亲的勤劳、简谱,歌颂自己的母亲,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也透露出自己将要继续革命,为广大中国人民谋出路的思想感情。学习完这一篇文章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读后感,根据作者在文本中透露出的感情和文章的语言写出自己对这篇文本内容和蕴含的思想感情的观点和看法。学生在描写读后感的同时会积极思考,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三)对文本延伸想象,进行再创作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文章进行扩写或改编。在如今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是教学的重点,通过对阅读文本进行再创作学生可以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再创造。这样,学生写作的兴趣可以得到很好地增强,学生愿意去写,长此以往,学生写作的逻辑思维能够得到增强,写作能力也会慢慢得到提升。

三、结束语

将读写结合策略运用到初中语文阅读课中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核心能力,可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猜你喜欢
读后感写作能力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春意盎然——《春》读后感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抉择——《给我一个拥抱吧》读后感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读后感”等十七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