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培养

2020-01-08 14:17王晓文
科学咨询 2020年34期
关键词:充分发挥意识思维

王晓文

(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周家镇西庄小学 甘肃庆阳 74530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引导者,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小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已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和兴趣爱好,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积极发散思维,挖掘潜能,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依然采用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照本宣科的讲解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更是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不仅学习被动,且效率低、质量差,更无法积极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不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新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为学生为未来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二)积极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首先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养成独立学习、自主探究的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并自觉发散思维,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积极表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做好铺垫[1]。比如,学习《腊八粥》这篇课文时,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识字和阅读的能力,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自己浏览并朗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的重点词句、勾画出文中关于修辞手法、人物形象的描写语句,并能够简单复述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使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完成对本课的学习,并在互动交流中体会到自主阅读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树立起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

(二)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创新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也是引导者和辅助者,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将自身的生活经验、感性认识融入到对课文的理解中,从而取得拓展思维,激发创新意识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潜移默化地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学习《北京的春节》这课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营造出过年的生动场景,使学生自觉走进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及对生活经验的总结,用简练的词语形容春节,可以是颜色、是人、是景、是事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调动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借助悬念培养问题思维

学起于思,而思源于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提高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不断的质疑中,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逐渐形成问题意识,并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正确、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比如,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课时,教师可以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大胆设想,并踊跃提出自己的观点。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以前“只有一个地球”是个真理,但随着科技和航天技术的高速发展,发现了未知宇宙空间中更多的可能。学习这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大胆假设、踊跃提问,鼓励学生在质疑和辩论中积极发散思维,并用自己所知的相关资料辅助论证自己的疑问和猜想,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不断挖掘思维潜能,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创新思维的培养。

(四)利用精彩演绎,培育创新思维

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具有丰富情节的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在课文内容中添加自己的理解并进行精彩的演绎,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也能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表现力,更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比如,学习《两小儿辩日》这课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续写和改编,鼓励学生填充进更加丰富的内容,为大家呈现出机智、幽默、蕴含哲理的情景剧,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引导作用,以教学内容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实现知识积累的同时,提高创新思维。

猜你喜欢
充分发挥意识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充分发挥巡视巡察办公室职能作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充分发挥文体活动在铁路改革建设中的作用
搭建代表履职平台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创新代表履职载体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