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

2020-01-08 14:17胡好好
科学咨询 2020年34期
关键词:古诗想象力创新能力

文胡好好

许多调查表明,步入社会后的社会贡献虽与学校成绩有关,但很大程度上与学生各项创新性活动关系更大,而这些创新性活动又与教师的指导分不开。对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进行调查访问的结果表明,他们的贡献与当初所在学校的教师有很大关系,即教师对学生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及创新能力方面的指点。也就是说,创新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有助于大脑各种功能的协调,对人的知识与创新的辨证统一,对人的全面发展也十分重要。

一、铺设课堂情境,营造创新氛围

兴趣是创新思维的骨架,想象力是创新探索的翅膀。激发学生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开始,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促使学生不断思考。教师应利用学生的求知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1]。教师创造合适的情境使学生发挥想象力,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很有必要。想象是创新的前奏,诱导学生大胆想象,对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例如,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搜集与之相关的资料信息,并展示给学生,接着,再为学生创设一个丰富生动的交流情境,使其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深入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和周恩来的生平事迹。在深入学习文章时,制定思考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其营造浓厚的探究情境,使学生能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学到具体的知识和方法,不仅能解决问题,还能体验学习的快乐,因而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活动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敢于提出问题,激发创新潜能

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得出结论、解决问题是创新探索的重要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提出问题,说明学生在进行积极的自我思考和自我学习,教师要认真对待并正确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简单化,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题目的难易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法[2]。对于较难的题目,可以拿过来先让大家讨论,教师给予适当的辅导与启发或换一个角度让学生思考,不要将答案告知学生;对于较简单的问题,如果教师认为提问者动动脑子可以想通,可采用反问方式提问学生,使其深入思考。例如,学习《牛和鹅》这篇文章时,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熟悉和了解文章内容的梗概,然后提出学习中自己不太理解或无法解决的问题,把所有学生的问题总结起来,让学生先解决这些问题,筛选掉其中简单易解的问题,剩下比较难的问题,再在教师的指引和辅导下师生合作一同解决。这样能让学生保持勤学好问的习惯,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让学生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三、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语文这一学科源于实际又应用于现实,具有丰富的内容,涉及的知识面也十分广泛,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创新时,不仅教学内容要进行创新,更重要的是教学方式的创新。不能再单一地使用传统教学中的教学模式,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围绕教材内容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得到能力上的提升和思想上的塑造,既长知识,又长智慧。例如,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结合的模式进行教学,包括信息化教学、游戏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在正式讲解内容之前可以把作者简介和古诗的写作背景制作成小视频给学生播放;其次,进行内容讲解时,可以先让学生分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解读古诗中描述的场景;最后,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之下解读整首古诗;课余时间可以组织有关古诗的游戏活动,如古诗接龙,看图猜古诗等小游戏,让孩子们不仅学会,更要理解。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不仅能优化教学过程,一定程度上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对于小学生而言,创新就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适时引导,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真心给他们正确的评价,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小学语文具有丰富的内容、灵活多样的形式,具有思维的拓展性和塑造性,蕴含着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方方面面,利用语文知识解决社会问题并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够促进社会各方面之间协同合作、共同发展[3]。

猜你喜欢
古诗想象力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看见你的想象力
别让想象力“绑架”了美术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拟古诗”之我见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