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小学生数学绘本的创作探索

2020-01-08 14:17彭雪梅
科学咨询 2020年34期
关键词:互联网+披萨绘本

彭雪梅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东方半岛小学 广东深圳 518000)

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应重视对固有的数学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利用好数学绘本这一学习形式,切实发掘数学的奥秘,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教师应重视创作切实、实际的绘本内容,利用好信息技术的辅助,提升绘本创作的效率。

一、遵从学生的主体特征,增强其直观认识

儿童有着独属于自己的天性,很容易被一些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引发其好奇心。教师在创作绘本时,也应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在绘本创作中加入一些丰富多彩的内容,通过一些颜色鲜艳的图像作为学生喜欢的媒介,如动物、植物等图案,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这样的方式,完成学生思维的过渡,让学生由之前的抽象思维逐步到培养自己的逻辑性思维,增加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基本认识。因此,教师在创作小学绘本时,应重视利用信息技术的辅助,在其中加入一些趣味化的元素,加入形象化的故事情节,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学生的认识[1]。

例如,教师在进行绘本创作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寻找一些素材,作为绘本内容。教师首先要创设一个故事内容,在其中增加一些趣味性的画面。比如,教师可以取名为《爸爸分披萨》,在绘本中画出两个小学生,一个小朋友穿着红帽子红衣服,另一个小朋友穿着绿帽子绿衣服。在图画中两个小朋友为了争夺一块披萨起了争执,虽然明明有两块披萨,一块是一整个披萨的二分之一,另一个也是一整个比萨的二分之一,但小朋友们都认为只A块披萨大,而B块披萨很小,这时候,爸爸可以通过将两块披萨重叠放在一起的方式,告诉小朋友这两块披萨一样大。通过这样的绘本创作方式,让学生认识数学学习,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楚的数学概念,也能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分数,了解到二分之一的概念。

二、利用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数学学科需要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深入发掘其中的各种现象,这样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为学生进入到更高阶段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教师需要从小培养学生具备的良好素质之一。在绘制绘本时,教师可以将这一思想融入其中,在设置绘本内容时,设置一些趣味性的故事,将故事情节融合其中,让绘本变得更具趣味性和可看性。教师可以在绘本中附上一些发展性的内容,开发学生的智力,打开学生的学习视野。教师可以在这一部分中介绍一些具有思考性的内容,让学生在阅读时也在思考,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创作绘本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找一些适合学生的故事内容,让整个故事内容更切合实际,更符合学生的思考观念,更引人入胜[2]。

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故事情节:圆辛辛苦苦种了很长时间的西瓜,但在一天晚上被偷走,那么是谁偷走了西瓜呢?圆发现在地上留下了很多脚印,这些脚印是三角形的。这时候圆开始怀疑其他数学图形,这些图形有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那么请问是他们三个中的谁偷走了这个西瓜呢?这时候在绘本中就可以展示圆想出了一个好方法:让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滚一滚的方式,通过对比两个足迹,确定是谁偷走了西瓜。通过这一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体会空间概念的知识,积累学习空间图形的知识。

三、合理利用文字,降低数学学习的抽象性

小学生正处在刚刚识字的阶段,已经认识了一些数字,而且数学学科和语文学科也有相应的联系。教师在进行绘本创作时,也应重视利用这一点。可利用文字的方式帮助学生思考,让学生理清数学知识的关系,降低数学的抽象性,将一些理论化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化、生动化。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方式,找到一些数学学科和语文学科结合的例子,切实增强学生的认识[3]。

例如,在绘本创作时,教师可以创造这样一个图画:画出一个钟表,在钟表的对应时间段上写上学生需要完成的事情,让学生在观看绘本的同时学习到汉字,联系自己的生活,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将数学学科和语文学科的学习联系到一起,保证绘本教学的效果,降低认识钟表学习的枯燥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绘本创作,利用绘本创作的形式提升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从小接受到数学学习,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互联网+披萨绘本
“披萨锦标赛”
手工披萨
绘本
绘本
两个披萨
绘本
这条披裙子能吃吗?
云屏引领大屏走向“互联网+”时代
醒醒吧,为什么你玩不好“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