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探究

2020-01-08 14:17覃东明
科学咨询 2020年34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素养传统

文覃东明

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文化事业越来越重要,人们对文化事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现代教学的发展需要[1],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兴趣,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养成积极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的习惯。另外,数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而小学生活泼爱动的性格导致其无法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可以给予教学活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因此,传统文化与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满足现代学生的发展需要,能让学生积极、健康、全面、有地成长和发展。对此,现代教师要将传统文化有效渗透到教学中,采取合适有效的策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一、挖掘教材文本,感知传统文化

小学数学所学习的内容虽然基础,但逻辑性强,蕴含丰富的思想性[2], 学好数学,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需要教师挖掘文本中的传统文化素材,进而让学生能够感知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教材注释、教材习题等,有效地为学生传授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材内容为例,学习“年,月,日”时,可以了解到有关时间的传统文化。为此,教师可以给学生补充“天干”“地支”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古时候人们记录时间的方法。了解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现代时间换成古代时间,以此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传统文化的乐趣,进而感知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二、结合数学活动,学习传统文化

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学习的毅力不够,为此,教师在教学时不应该局限于教学课堂,还需要结合课外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因此,在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数学活动,给予学生传统文化的学习机会。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学习内容,设计有关的传统文化主题学习活动。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材内容为例,学习“方向与位置”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指南针”主题学习活动,了解指南针的发明年代、原理等。又如,学习“轴对称和平移”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学习“剪纸”的传统文化学习活动,让学生了解剪纸的魅力,进而感知数学之美。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传统文化设计数学活动,以此让学生感知数学与传统文化结合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融入数学发展史,进行文化教育

数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数学知识是无数优秀的古人凭借自身的智慧和对数学的热爱所创造出来的。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入数学的发展史,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3]。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数学家发明创造数学知识点的过程或小故事,以数学家的学习素养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材内容为例,学习“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祖冲之发明圆周率的背景、原因、过程等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家发明数学定理的艰辛和困难,进而培养学生学习上不畏困难、坚持不放弃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综上所述,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下,将传统文化和小学数学教学有效结合,满足了现代社会对教学的发展需要,满足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入,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数学能动性,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深刻认识到两者有效融合的重要性,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全面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素养传统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学案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