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图书馆公共卫生防疫工作新思考

2020-01-08 17:34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0年4期
关键词:卫生防疫公共卫生卫生

程 丞

(沈阳大学图书馆 辽宁沈阳 110044)

1 引言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从武汉爆发进而蔓延到全国并波及世界。1月30日起,全国31省市区均已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人类的进化发展历史就是同各种病毒顽强斗争的过程,从肆虐欧洲的黑死病到近几年的甲型H1N1流感、脊髓灰质炎、埃博拉、寨卡、中东呼吸综合征,每一次疫情都殃及众多生命,给人民生活带来重大的影响和损失。每次疫情来袭都是对国家和民族的严峻考验,如何正确防护、科学管理公共事务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不可避免的课题。作为典型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图书馆,面对如此猖狂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我们又该思考些什么呢?

2 图书馆公共卫生防疫工作现状

2.1 馆舍建筑设计在公共卫生防疫方面存在先天不足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和大中城市的省市级公共图书馆都拥有独立图书馆馆舍建筑,只有部分职业学院图书馆和中职学校图书馆以及一些区县级图书馆没有达到独立馆舍要求。相比之下,独立馆舍比非独立馆舍在疫情来袭时更加容易集中防控和隔离,日常的卫生管理也更加系统周全。但所有的图书馆馆舍建筑都存在一个共同的弱点和不足,尤其是新建的大型图书馆建筑,普遍采用玻璃幕墙和更多的装饰材料,各种超大阅览空间的设置从设计上减少了窗户的数量,窗户的朝向也不尽合理。这些原因势必造成图书馆普遍存在自然通风不良的现象,是图书馆在馆舍建筑上对卫生防疫的重要不利因素[1]。

2.2 馆内空间高密度布局加速病毒传播

现在图书馆基本上摒弃了传统图书馆那种单一书库和阅览室独立设置的空间布局,采取大流通大开间开放式空间布局。整个图书馆的空间划分只是功能区域的不同,没有物理上的实体隔断,馆员办公区域也是采取集中式办公,不再设置单独的部门办公室。有些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为了达到教育部对图书馆生均座位数量的硬性指标要求,在相对紧张的图书馆空间面积内,想方设法安排阅览座位,几乎到了见缝插针的地步,将读者个体占用空间压缩到极致。这种做法势必造成图书馆人员过度密集。座无虚席的图书馆表面上是读者学习热情高涨、阅读氛围浓厚,暗地里也为疾病传播打开了方便之门。病毒携带者可以通过飞沫将病毒传播给邻近的众多读者,有效半径内感染的人数是正常数量的数倍,并且病毒可以在开放的图书馆内畅通无阻地到处游荡,对防疫隔离和流行病学调查及病毒传播路径追踪带来难以克服的困难。

2.3 公共资源设施是卫生防疫工作的重要隐患

2.3.1 中央空调

图书馆馆舍先天的自然通风不良,致使一些新型图书馆建成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方式过度依赖中央空调系统的机械通风,有些区域内空调通风系统甚至成为室内空气吐故纳新的唯一通道[2]。如果中央空调通风系统疏于维护、清洁消杀不能及时彻底,直接后果就是造成图书馆内部空气污染现象严重,是卫生防疫的重大隐患。美国国家环境局与丹麦技术大学的调查表明,室内空气污染来自不洁空调通风系统的比例达42%—53%。如果疫情来袭,中央空调系统更会成为传播病毒细菌的超级特快专递,后果不堪设想。

2.3.2 公用电梯

现代的图书馆一般都设有两部以上的客货电梯,有的大型图书馆在馆舍不同方位设置了多部读者公用电梯和观光电梯。这些电梯在给读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是各种污染源的重要传播途径。通过电梯按钮的交叉传染给疾病预防工作造成了很多不可预测的困难,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节点。

2.3.3 文献资料

图书、期刊等各种纸质载体资料是图书馆的重要馆藏文献,也是读者需求最大的公共资源。每天图书馆有大量书刊文献在读者手中查找、翻阅、外借,始终处于流通状态,这些流动的文献载体都是各种污染物的良好温床。有些读者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卫生习惯,无形中增加了文献的污染程度。据统计,病原微生物的污染程度与借阅率成正比关系,图书借阅一次时细菌菌落数为36,借阅五次时细菌菌落数为51,借阅10次时细菌菌落数高达73[3]。除此之外,纸质文献本身就有的各种霉菌、书虫、灰尘等更是雪上加霜,使文献资料作为疾病传播媒介,极大地影响和危害广大读者及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2.3.4 家具设备

图书馆是公共服务场所,家具设备等公共设施众多,最常见的如存包柜、书架报架、自助文印机、触屏检索机、电脑等,几乎图书馆的每项服务、每个工作环节都是公共参与完成的。有调查显示,公用电脑键盘上的微生物数量可达510个/平方厘米[3]。流动性、共用性是图书馆各种设施的突出特点,公共用品由于长时间交叉使用,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成为图书馆的重要污染源之一,是图书馆公共卫生防疫工作不可忽视的重点和难点。

2.4 严格的管理管控意识和措施普遍缺乏

2.4.1 意识淡化,制度缺失

2003年SARS之后,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一度受到重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意识开始淡化,甚至没有得到真正重视和有效落实。大环境下的图书馆普遍存在公共卫生防疫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防范意识淡薄、相关制度不健全的现象。具体表现就是对公共卫生防疫工作危机认识不足,缺乏现代公共卫生理念,对传染病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明显认知不足,缺乏足够的重视。在读者服务中针对读者的卫生防疫知识普及教育严重缺失,没有必要的监管防控措施和卫生防疫管理考核制度。

2.4.2 缺乏专业人员配备

图书馆缺乏针对公共卫生防疫工作的专职领导干部和馆员,更没有专门的负责部门和岗位设置。图书馆人员配置基本上都是图书馆学专业和其他相关学科专业的人员,缺乏专门的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在人员配备上存在着先天不足,缺乏相应的卫生防疫信息员和负责人负责信息报送,更没有预警网络运行机制,导致不能有效评估和研判卫生事件的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难以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置措施。

2.4.3 没有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

绝大多数图书馆缺乏公共卫生防疫预警应急机制,没有制定卫生应急响应预案,没有开展卫生应急演练和专业知识培训。同样是应急响应,卫生防疫应急响应工作对比消防应急响应工作有着相当大的不足和差距。以笔者所在的沈阳大学图书馆为例,沈阳大学图书馆几乎每年都邀请消防专业人员到馆进行一到两次的消防知识培训讲座,学校也会不定期在图书馆举行火灾疏散演练。对比之下,公共卫生工作二十年来却从未有过任何的培训和演练,也没有任何的应急预案和预警机制。这种现象反映了当今图书馆在公共卫生工作上的普遍不足,当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图书馆将难以快速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也难以保证读者和员工的健康安全。

2.4.4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各级管理部门对图书馆的投入基本都集中在馆舍建设、文献资源建设、设施设备升级和人员引进等方面,工作的重点也是注重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在公共卫生防疫工作上投入微乎其微,仍然停留在卫生清扫等基础工作。针对公共卫生防疫工作必备的消毒药剂、消杀器具、应急设备和口罩、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及卫生应急物资的投入几乎是零,在建立卫生应急物资库房上更是空白。这个资金投入的真空区,严重制约了图书馆公共卫生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

2.4.5 日常工作初级化、表面化

图书馆的公共卫生工作依然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绿化、美观、整洁、清洁等日常环境卫生层面,除了在“非典”疫情时期形成的紧张的短期效应,相当长的时间内严重缺乏公共卫生防疫工作的长效机制,是隐藏在图书馆工作中随时爆发的潜在危机。

3 优化策略

3.1 提高意识认识,健全管理体系

做好图书馆的公共卫生防疫工作首先要强化领导意识,杜绝麻痹大意的轻敌思想,提高对卫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强化馆长负责制。从管理体制上健全馆领导到部门主任再到馆员的逐层管理体系,制定完备可行的公共卫生防疫规章制度。实行卫生监督制度、考核评估制度、事故问责制度,在管理体系上为卫生工作提供充分的制度支撑。

3.2 发挥信息优势,普及健康教育

图书馆是文献信息中心,在公共卫生健康防疫工作中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丰富的馆藏文献、众多的专业数据库,以及发达的互联网络对馆员和读者进行公共卫生知识的教育和普及。利用好图书馆门户网站和公众平台等宣传阵地,提高卫生工作的重视程度。采取微信推送和网络互动等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强化健康意识和良好卫生习惯的逐步养成。同时提升学科服务水平,为卫生科研部门提供相关的科研资料,通过主动服务、精准服务,做到服务前移[4]。

3.3 加强资金投入,完善队伍建设

图书馆公共卫生防疫工作不能只是纸上谈兵,需要相应的物质资金做基础保障,这样整个管理体系才能够顺利运转,健全的规章制度才能落到实处。图书馆应该每年预算设置专项资金用于卫生防疫工作,保证日常卫生工作需要。同时建立符合卫生标准的卫生防疫消杀防护用品装备储备库,保证与图书馆规模相匹配的充足防疫用品储备。分类存放,定期检查备品保质期,确保防护用品随时安全可靠。在充足资金和物质基础上完善图书馆卫生防疫队伍建设,各项工作专人负责,实行卫生联络员和应急信息报送制度,确保与上级单位信息联络畅通无阻。

3.4 夯实工作基础,处事临危不乱

图书馆应该每年举办公共卫生防疫工作的专题辅导和讲座,对馆员和读者进行专业培训。根据本馆实际情况制定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各类卫生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处置程序。成立馆员和读者志愿者组成的卫生应急小组,定期组织读者进行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提高防范意识,警钟长鸣。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查找不足,进而不断修改更新和完善应急预案内容,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应急预案在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起到关键作用,提升快速反应能力。从而在卫生防疫工作中真正做到临危不乱,有条不紊,最大程度控制局面,减少损失[5]。

3.5 避免短期行为,重在持之以恒

3.5.1 扬长避短、合理布局

针对馆舍建筑设计规划的不合理因素,图书馆应该扬长避短,因地制宜。每天保证馆内自然开窗通风,冬季也应该确保一定的开窗通风时间,最大限度地增加馆内自然空气交换,减少对中央空调系统的依赖,减轻室内空气污染。根据自身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图书馆内部空间布局,保证每个阅览座位的合理占用空间,并在各个功能区域预留充分的分隔空间。设置独立的读者饮食茶歇休闲空间,远离阅读区域,实现饮食阅读彻底分离。图书馆空间占用应留有余地,不能满负荷、超负荷运转。确定每天最大读者接待量,合理控制馆内读者人数,确保阅读环境安全。

3.5.2 环境清洁、持之以恒

图书馆应强化日常的卫生清洁工作,确保图书馆所有公共区域不留死角。定期指派专门人员对公共区域进行专业的消杀消毒,对重点区域进行增量消杀。基本防疫消杀工作应制度化、规范化,贵在坚持不能松懈。加强馆内绿化工作,营造清新优雅的阅读环境。实行卫生监测制度,建立馆内卫生监测网络,确立卫生防疫预警机制。定期汇总分析馆内卫生监测数据,用信息化手段助力卫生工作,实现公共卫生问题早发现、早应对、早处置,持之以恒、防患未然。

3.5.3 设备消杀、科学专业

针对图书馆专业设施和设备的清洁消杀工作,要有专门的部门来完成,确保专业科学,保证清洁效果。主要包括中央空调新风系统的整体系统清洁,公共电梯和计算机以及各种触摸屏和新技术体验、创客空间等仪器设备的清洁消毒。这些设备设施包含强电和弱电网络,清洁工作专业性强,普通清洁措施不能保证安全和最终效果,必须由专业公司完成。图书报刊等纸质文献可以设立专门的消毒室,采用紫外线和药物熏蒸等方法分期分批消毒处理,保证每天还回书刊入库前经过消毒处理环节。同时在馆内增设图书自动消毒机,由读者自行将所借图书消毒杀菌。

4 结语

一场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乃至世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和重大损失,同时也折射出图书馆在公共卫生防疫工作上的各种短板和不足。为此笔者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期待能够引起更多的讨论。痛定思痛,亡羊补牢,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深化研究,及时反思,推进图书馆的公共卫生防疫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正规化、常态化,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和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卫生防疫公共卫生卫生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供暖系统整改方案
保护环境卫生
卫生歌
一种新型卫生防疫车结构设计
讲卫生
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卫生防疫档案工作
公共卫生
医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