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虚视角下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影响因素分析

2020-01-08 02:26王英宋皓皓吕慧文
广义虚拟经济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灰色关联分析产业融合影响因素

王英 宋皓皓 吕慧文

摘 要: 基于廣义虚拟经济视角,构建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纵向拉开档次法测算各年份一级指标综合评价值,进而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别对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与产业融合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实体性经济服务业和广义虚拟性经济服务业发展环境对产业融合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其产业的从业人数和法人单位数与产业融合的关联性较为紧密;装备制造业整体环境对产业融合的影响程度最小,其产业的工业总产值和利润总额与产业融合的关联性最低。应当大力推进现代化服务业的发展,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不断深化改革并鼓励技术创新,形成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有效融合发展的局面。

关键词: 广义虚拟经济;产业融合;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纵向拉开档次法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448 (2020) 01-0005-08

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Integration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WANG Ying SONG Hao-hao LV Hui-wen

( College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Nanjing 211106,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an index system of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integration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is constructed. The vertical scatter degree method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value of the first-level indicators of each year, and then the grey incidence analysis method is adopte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irst-level and second-level indicators and the industrial integr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hol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of substantial economic service industry and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ic service industry has relatively a large influence on the industrial integration, its number of employees and corporate unit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dustry integration, while the overall environment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the least influence on industrial integration, and its industrial output value and profit have the least correlation with industrial integration.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vigorous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constantly deepen reform and encourag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o as to form a situation of effectively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Key words: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industry integr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grey incidence analysis, vertical scatter degree method

一、引 言

中国是工程机械设备的制造大国,但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一方面,国内外市场装备需求急剧萎缩,中国装备制造业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势头明显趋缓,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下滑;另一方面,在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很多高附加值环节被外资品牌牢牢掌控,低端锁定的风险日益凸显。如何实现持续发展,是中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的重要战略问题。随着现代服务业的蓬勃发展与崛起,现代服务业对装备制造业的资金支持、技术支持和环境支持等方面的效果愈加明显,现代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融合有助于装备制造业的持续发展也正不断被国内外研究所证实。

在物质需求已得到极大满足的当今社会,要想扩大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提高竞争力,装备制造业产品不仅要注重实用性,更要注重产品创意、品牌效应、营销手段、售后服务,产品能否在实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也成为一大挑战。广义虚拟经济强调人的心理需求的满足,要求装备制造产品在设计时,不仅满足消费者实用性的物质需求,也要考虑到不断上升的设计、外观、体验 、服务等非物质性、高附加值的需求,为突破装备制造业低端锁定困境、实现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着重从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将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识别出影响现代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产业融合的主要因素,希望不仅为产业融合研究提供新思路,也从中得到相应启示,以通过促进两者的融合进而实现装备制造业的持续发展。

二、研究综述

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不仅是现实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国外学者多从制造业服务化角度进行研究。Stieglitz(2003)[1]以数字多媒体技术为例,研究信息服务和制造业的融合,认为在融合过程中,有新技术、新产品产生,从而得出了产业融合促进产业发展的结论。Araujo和Spring(2006)[2]认为服务是企业与用户之间关系的纽带,在分析二者关系时引入企业产品与客户服务这一对概念会让企业的产品组织结构发生变革,这一变革被认为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Marceau和Martinez(2002)[3]提出“产品—服务包”概念,认为从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这一角度考虑,企业今后在提供产品时,不能仅仅提供单一的产品,而要将合适的售后服务或其他配套服务打包一起提供给消费者,并且认为为了提升产品竞争力,今后制造业和服务业要更加紧密的联系。国内学者普遍认为服务业与制造业两者的融合是一个必然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和现代服务经济的壮大,制造业、服务业早已不能割裂开来(周晔,2010)[4]。制造业的服务环节可由专门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来承担,增加了服务业经济增长、完善了价值链结构;而同时服务业又可以从其专业的角度为装备制造业提供针对性的方案,使其提高生产效率;要想实现快速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无论是对于装备制造业还是生产性服务业来说,二者的融合都是一种必然选择(綦良群和赵龙双,2013)[5]。并且,产业融合可以通过延长链条长度和加强不同产业链之间协作两种基础形式进行,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寻找产业之间可以协作的点来突破,实现产业融合(刘川,2014)[6] 。

虚拟经济作为与实体经济相对的概念,是金融不断发展的产物,其价格体系以资本化定价为基础,其出现是这个时代的重要标志(Taylor,2009)[7]。起初,学术界对于虚拟经济的认识局限于金融业。林左鸣(2005)[8]强调了价值规律和商品属性的重要意义,认为要想更好的探究经济发展规律,必须回到财富的本质,因此基于虚拟价值的基础,提出了广义虚拟经济的概念。广义虚拟经济,简称广虚,是同时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并以心理需求为主导,以及只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经济的统称,其产生于虚拟价值,并基于二元价值容介态理论不断发展(林左鸣,2011)[9]。从行为经济学角度出发,广义虚拟经济学认为价值创造由实物和心理两方面反映,居民收益可以由非货币化的视角计量,并且认为服务业符合一定广虚经济的特征(黄纯纯等,2011)[10]。

从广义虚拟经济角度研究制造业和服务业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易楠等(2012)[11]根据广义虚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结合构建的影响服务业发展的实体与非实体的双因素模型指出,要促进四川省服务业的发展,就要合理利用物质与非物质的双资源。蒋宝珠(2013)[12]认为,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我国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协同发展的大概路径是金融创新和经济增长同步协同发展。韩霞(2013)[13]认为,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来看,制造业服务化直接推动了企业品牌价值的提升、企业价值链的重建以及企业集成网络的培育。结合我国服务业及制造业发展的实际,应以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交点为切入点加快制造业服务化发展,同时通过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优化和拓展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空间。陈永新和吴小平(2014)[14]则指出,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的跨越式发展应该是一种以信息态催生的转型与升级,从传统制造业融入广义虚拟信息态到以广义虚拟信息态为标志的制造业广义虚拟财富创造,从制造业劳动对象化到生活对象化,从制造业产业转型到产业升级,这个虚拟信息与实体生产不断交互、融合、内化的过程便是制造业的广义虚拟化过程。

鉴于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产业之间不断融合的发展趋势,部分学者开始深度挖掘影响和制约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融合效果的现实因素。王成东(2015)[15]以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程度为研究对象,探讨市场需求、竞争压力以及技术创新三个因素对产业融合度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发展融合型市场更有市场需求,健全和完善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机制也是产业融合的一大助力,但内部化技术创新阻碍了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綦良群等(2017)[16]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从融合意愿、能力、环境和资源四个角度系统分析了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融合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融合意愿和融合能力是两大产业融合的直接影响因素,而融合环境和融合资源则是间接影响因素。綦良群和张庆楠(2018)[17]通过构建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网式融合的模型,实证发现装备制造业水平、生产性服务业动态匹配性和两产业的网络能力是对其产业融合具有重要影响。高智和鲁志国(2019)[18]的研究则认为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各自的發展规模、产业结构、成长绩效和制度文化是两大产业融合的主要影响因素。

纵观国内外研究,关于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融合的研究已经颇丰,也为本项目研究提供了基础和借鉴。但目前关于装备制造业与服务业产业融合的研究更多的是从实体经济角度出发进行研究,而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是实体经济与广义虚拟经济相互依存的典范,从广义虚拟经济这一创新视角审视和研究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融合值得进一步地深入探讨。此外,虽然不少学者对这两大产业的融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对于两大产业融合影响因素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且大部分研究采用的都是定性分析。因此,本文首先从广虚视角识别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融合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纵向拉开档次法对不同年份一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探讨一级指标纵向上的内部发展状态;进而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别测度各一级指标的综合评价值和各二级指标的观测值与产业融合的关联度,挖掘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融合的主要促进和制约因素,并从中得到有益启示。

三、研究方法、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和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灰色关联分析法

灰色关联分析法,是一种根据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来作为衡量因素间关联程度的一种方法。相较于传统的分析方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样本量的多少没有过多要求,运用灰色模型对贫信息、不连续数列分析的研究结论往往具有更大的准确性。灰色关联度的计算步骤主要如下(刘思峰等,2017)[19]:

第一步:构建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

(二)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现代服务业既包括现代兴起的一些新兴服务业(刘志彪等,2001)[20],也包括传统服务业被提升改造的部分(王守法,2007)[21]。现代服务业大多属于广义虚拟经济范畴,但不同的服务业行业体现出的广义虚拟性并不相同。因此,在对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融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之前,首先需要按照广义虚拟经济的内涵对现代服务业进行分类。本文借鉴张运良和陈旭(2012)[22]的方法,将现代服务业划分成实体经济性服务业和广义虚拟经济性服务业,其中实体经济性服务业包括交通物流服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传统住宿和餐饮业,而信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租赁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实体经济性之外的其他服务业均归属于广义虚拟经济性服务业。

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融合由多种因素驱动的。从现有研究成果中可以发现,一般认为,技术研发投入是产业融合最直接的动因,产业融合最初往往通过技术融合形式实现,新技术带来生产过程的变革和新产品的诞生,技术进步通过新技术的传播和新产品的不断发展,使行业相互渗透,随着技术壁垒的逐渐消失,各产业之间的界线变得不再清晰明确,最终渐渐的发生融合。产业发展环境也与产业融合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是产业融合的基础,同时较高的竞争压力往往促使产业不断拓展其业务范围,跨产业企业之间的并购是产业融合一种常见的方式。基于此,我们可以从装备制造发展环境、服务业发展环境、科研技术环境三个方面识别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融合的影响因素。又因为现代服务业可以细分为实体经济性服务业和广义虚拟经济性服务业,相应的服务业发展环境也可以细分为实体经济性服务业发展环境何广义虚拟经济性服务业发展环境。在此基础上,遵循指标的相关性、代表性、客观性、数据可获得性等原则,构建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融合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三)数据来源

本研究中,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的程度用产业融合度加以衡量,也是灰色关联分析中的参考列,相关数据来源于课题组的前期研究成果(吕慧文和王英,2016)[23]。产业融合度的计算基于投入产出表进行,2002、2005、2007、2010和2012年产业融合度的测算结果分别为9.95、10.14、7.96、8.18和8.54。

比较列的数据有两类:一是各一级指标的综合评价值,二是各二级指标的观测值。由于产业融合度的计算基于投入产出表,对应的数据年份为2002、2005、2007、2010和2012年,因此,各二级指标的观测值也与此相适应,分别来源于相应年份的《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和《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各一级指标的综合评价值则在此基础上采用纵向拉开档次法计算得到。

纵向拉开档次法是一种“差异驱动”的评价方法,为尽可能体现数据客观性,往往通过数据间本身的差异特性来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这种评价方法较为客观合理,其评价结果体现各个对象时间序列下内部动态分布情况。纵向拉开档次法的基本步骤如下(徐林明,2013)[24]:

四、实证研究

首先,根据构建的指标体系观测值,对整个观测矩阵进行标准无量纲化,进而求得矩阵H的值。根据矩阵H的值,运用Matlab求出其最大特征值为61.3686和其相对应的特征向量为:

[0.1935,0.2547,0.2349,0.2456 ,0.2531,0.2535,0.20 97,0.2536,0.2546,0.2541,0.1938,0.2544,0.2527,0.2489, 0.2541,0.2527,0.2443]T,并将特征向量归一化,从而解得各个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0538, 0.0708,0.0653,0.0682,0.0703,0.0704,0.0583,0.0704,0.0707,0.0706,0.0 539,0.0707,0.0702,0.0692,0.0706,0.0702,0.0679]T。进而可以分别求得各一级指标的综合评价值,并进行平移放大处理,具体结果如表2:

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地对这一级指标和多个二级指标与产业融合度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将产业融合度作为参考列,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别测度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与该参考列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各指标与产业融合度之间灰色關联度的计算结果和排序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从一级指标来看,广义虚拟经济性服务业发展环境和实体经济性服务业发展环境与产业融合的灰色关联度分列一二。由此可见,相较而言,现代服务业的整体水平是产业融合的最大助推力,现代化服务业产品的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将逐渐影响到装备制造业的产品制造,进而推动现代化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融合升级。其中,由于广义虚拟经济性服务业更注重消费者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促使装备制造企业的生产产品更加符合消费者的偏好需求,因而在产业融合中具有更大的影响作用。此外,社会技术的发展也是对产业发展融合发展的一大助力,科研的资金投入和成果产出有助于提高社会整体的科技水平,一定程度上为产业的融合提供了技术基础。但装备制造业发展环境与产业融合的灰色关联度值相对较低,究其原因,可能与其自身特性有关。作为制造业的一个分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环境相较于现代服务业波动较小,产品更迭速度也相对较慢,且往往依附于现代化服务业的发展衍生出相对应的融合型企业,因而对产业融合度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弱。

从二级指标来看,广义虚拟经济性服务业和实体经济性服务业的从业人数与产业融合度的关系最为密切,在各二级指标与产业融合的灰色关联度测度结果分列一二。从业人数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现代服务业的繁荣程度,较多的从业人数也是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基础。广义虚拟经济性服务业和实体经济性服务业的法人单位数对于产业融合的影响也较大,说明行业的竞争压力是现代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产业融合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科研技术环境中,R&D项目数和R&D人员数对产业融合度的影响相对较大,科研人员的投入和科研项目的投入有助于技术的不断进步,从而推进两大产业的融合。装备制造业发展环境不仅在各一级指标中与产业融合的灰色关联度最小,其二级指标与产业融合的关联度也普遍较小。其中产业的工业总产值和利润总额是与产业融合灰色关联度最小的两个二级指标。

五、结论和建议

本文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出发,建立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融合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各指标与产业融合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实体性经济服务业和广义虚拟性经济服务业的发展环境对产业融合的影响最大,科研技术环境也对产业融合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而装备制造业发展环境对产业融合的影响程度则相对较小;从细分指标上看,现代服务业从业人数是产业融合最主要的驱动因素,科研技术投入中的R&D项目数和R&D人员数也对产业融合有一定的影响,而裝备制造业的工业产值和利润总额则对产业融合影响相对较小。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大力推进现代化服务业的发展。无论广义虚拟性是否一致,现代化服务业都是产业融合的重要影响因素。我国部分高端技术服务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存在技术和产品的不足,难以与装备制造业形成全方位的深度融合,因而在未来应更加重视现代化服务业的发展,大力推动其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价值链提升。

第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现代化服务业是一种人力资本密集型行业,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较高。完善人才培养和开发体制,有助于提高现代服务业整体的人才水平,完善人力资本在产业之间的合理配置,则有助于推动产业不断发展进步进而走向融合。

第三,深化改革和鼓励创新。深化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改革,建立完善的专利技术保护机制,鼓励产业技术创新,打造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积极推进“制造+服务”的融合型产业发展,促进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Stieglitz N. Digital dynamics and types of industry convergence: the evolution of the handhold computers market [J]. The Industrial Dynamics of the New Digital Economy, 2003: 179-208.

[2]Araujo L, Spring M. Services, products, and the institutional structure of production [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6(7):797-805.

[3]Marceau J, Martinez C. Selling solutions: product-service packages as links between new and old economy[A]. Industrial dynamics of the new and old economy——who is embracing whom· [C]. DRUID Summer Conference, 2002.

[4]周晔.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及其启示[J].开发研究,2010,06:118-121.

[5]綦良群,赵龙双.基于产品价值链的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2013,12:118-124.

[6]刘川.产业转型中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度研究——基于珠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4,05:59-65.

[7]Taylor J. The Need to Return to a Monetary Framework[R]. 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 2009.

[8]林左鸣.虚拟价值引论——广义虚拟经济视角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21-25.

[9]林左鸣.广义虚拟经济论要[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1-15.

[10]黄纯纯,任若恩,郑海涛.论广义虚拟经济的理论基础[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1,01:15-22.

[11]易楠,孙朝苑,陈旭.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的服务业发展策略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2,01:75-79.

[12]蒋宝珠.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协同度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3.

[13]韩霞.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制造业服务化发展分析[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3,02:44-52.

[14]陈永新,吴小平.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制造业跨越式发展内涵研究[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4,04:75-83.

[15]王成东.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动因驱动强度测度研究——基于效率视角的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03):60-64.

[16]綦良群,蔡渊渊,王成东. GVC下中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14):92-97.

[17]綦良群,张庆楠.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网式融合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13):64-71.

[18]高智,鲁志国.产业融合对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装备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视角[J].当代经济研究,2019(08):71-81.

[19]刘思峰等.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第八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7.

[20]刘志彪,周勤,欧阳良钻.南京市发展现代服务产业的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 2001(S2).

[21]王守法.现代服务产业基础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2007.

[22]张运良,陈旭.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的服务业经济理论研究与应用[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2(03):58-64.

[23]吕慧文,王英.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度测算[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6,7(01):21-27.

[24]徐林明.福建省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动态评价分析——基于纵向拉开档次评价法的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3(01):75-79.

收稿日期: 2019-12-01

基金项目:广义虚拟经济研究专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GX2015-1003(Y)]。

作者简介: 王英(1971—),女,汉族,江苏常州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与管理、全球价值链。

猜你喜欢
灰色关联分析产业融合影响因素
基于灰色关联的河南省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研究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制造企业跨国并购财务决策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旅游经济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