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辅导员视角的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实践

2020-01-09 15:50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辅导员大学生

杨 曼

(安康学院 现代农业与生物科技学院,陕西 安康 725000)

“坚持把就业作为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大学生作为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其顺利就业不仅承载着家庭的寄托,聚集着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更是蕴含着国家民族兴旺发展的希望。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列为重点就业群体摆在突出位置。辅导员处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是直接对话学生的关键,毋庸置疑成为高校就业工作队伍的核心成员。新形势下,准确把握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现实困境、厘清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内涵要求,是辅导员正确、合理、科学指导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关键。

一、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的现实困境

(一)新形势与旧难题并存

当前,我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经济正经历着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转换过程,尽管就业局势保持基本稳定,但经济结构与就业结构仍然面临着结构调整的艰巨任务[1]。当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到位,导致能满足大学生期望的就业岗位相对不足,使得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再者,自1999年教育政策改革以来,高校连续20年扩招,使得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教育部2018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 833万人,毛入学率达到48.1%[2]。2019年,我国已提前实现高等教育由大众化迈进普及化的历史性“转段”[3]。高校入学人数逐年飙升,高校毕业生人数亦不断被刷新。然而,高校过度扩招一定程度上造成高等教育质量下滑,大学生的地位早已随着扩招政策的实施由精英向大众转变。新形势与旧难题双重压力下,高端岗位增长速度赶不上高素质大学毕业生的增长速度,这成为大学生就业面临的现实困境。

(二)软思路与硬要求同在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然而,当前大学生慢就业现象普遍存在。尽管部分学生毕业后暂缓就业是基于理性思考之后的选择,但相当大比例的学生未能顺利就业仍是源于对就业困难程度预判不足以及对自身职业定位存在偏差所致。2018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72.9%的受访者周围有慢就业的大学生,其中62.4%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选择“慢就业是因为对未来还没规划好”[4]。尽管慢就业在一定程度上能为大学生提供一个缓冲期,帮助学生更加谨慎地做好规划以提升就业质量,然而,大多数毕业生在未就业期间并没有详细、精准的发展规划和实际的就业准备,而是出去旅游或者选择宅在家中虚度青春,慢就业成为啃老的遮羞布。对于辅导员而言,指导学生找准自身定位,教育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是核心任务。尤其地方院校学生自身能力相对欠缺,职业规划不明晰,引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是辅导员开展好就业指导的关键。做好这项思政工作相当考验辅导员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在尺度把握和方法选择上稍有偏差,便容易引起学生反感,甚至误以为辅导员违反“四不准”原则逼迫学生就业,进而产生敌对情绪,这会导致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陷入被动。在当下自媒体空前发展和网络意识形态激烈斗争的环境下,由于学生对辅导员产生敌对情绪而引发网络危机的案例不在少数。

二、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实践

(一)要做心中有党的明白人

就业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是大学生最根本最核心最有效的圆梦渠道。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华民族千年求索、百年奋斗的伟大复兴目标将在不远的将来变成现实。说到底,将来大学生建设社会主义、承接光荣使命得靠干好一番事业来成就。因此,辅导员要进一步提高观察问题的站位,能够站在党和国家的高度,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深层内涵和时代要求。

一方面,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就业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广大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当下,大学毕业生多为“95后”,其中不乏来自经济条件较优越的独生子女家庭。由于没有毕业后立即就业的经济压力,这部分学生就业意愿不强烈、就业积极性不高,深层次也折射出他们缺乏对人生的思考和奋斗的追求。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用勤劳的双手和一流的业绩才能成就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另一方面,要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让教育回归梦想。步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尽管我国在很多领域已经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三级跳”,然而我们也应清楚看到,东部发达、西部落后与城市繁华、乡村破落的不平衡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这既是大学生发展面临的大好机遇,也是其所肩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面对城市就业竞争加剧的现状,辅导员应引导学生到国家建设的最基层、最前线去经受锻炼、攻坚克难、增长才干。在就业指导实践中,辅导员要进一步加强面向基层就业的宣讲和引导工作。这既包括“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国家层面的基层就业项目,也包括到中小微企业等就业主渠道就业创业,还包括大学生应征入伍服兵役。

(二)要做心中有生的贴心人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上是一个解疑释惑的过程,宏观上是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微观上是要为学生解答人生应该在哪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的过程[5]。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辅导员的工作性质要求其要及时回应大学生在各方面遇到的真实困惑。从个体层面上讲,就业问题不仅要满足学生当下自食其力、立足社会的基本生活需要,还应满足学生将来获得他人尊重、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追求需要。来自就业方面的困惑是问题最复杂、影响最持久、意义最深远的困惑之一,科学解答此类困惑的前提是将全心全意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理念牢记心中,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用心用情用功为学生排忧解难。只有建立了充分的信任基础,能够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才能让学生敞开心扉、聆听意见,这也正是大学生就业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

新形势下,辅导员应用心将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和心理问题相结合,做好就业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目前,辅导员通常的做法是通过开展细致入微的谈心谈话和职业规划解决学生就业的内生动力问题以及通过组织专场招聘会和就业指导解决外部出口问题。事实上,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心理问题和就业问题,毕业生中自卑、盲目攀高、依赖、焦虑与恐惧、功利甚至抑郁等深层次异常心理的出现频率和范围都居高不下[6]85-95。值得警惕的是,由于焦虑、功利等异常心理驱动,就业困难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急于求成、容易上当受骗,卷入违法犯罪活动的案例不在少数。因此,辅导员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应注重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学生面对低投入、高回报的工作诱惑时加强甄别。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就业困难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学生理性平和的就业心态,帮助学生厘清思路、正视困难、积极应对。充分利用QQ、微信、微博等线上工具,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和精神状态,主动占领网络思政教育阵地,确保毕业班级管理的时效性。

(三)要做心中有方的开路人

大学生对就业的困难认识不足、自我定位出现偏差并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因此做好就业指导工作,使大学生能充分认识社会、了解自我,做出符合国家发展和自我发展需要的就业选择和实践也绝非一日之功。

从纵向维度上,辅导员要充分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开展循序渐进的针对性教育和引导,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同的需求和期待。从大一的职业理想引导、大二的综合能力培养、大三的职业决策准备到大四的应聘就业保障,都离不开辅导员的全程参与。在学生顺利签订三方协议后,辅导员还应本着“扶上马、送一程”的原则,帮助学生完成角色转换和职场适应,以便使其更顺利地开启人生的新篇章;同时,做好学生就业后的跟踪和评估,以不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从横向维度上,辅导员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善于运用多学科知识以及现代教育手段,不断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过程中包含着就业观的教育、国家政策宣讲、就业形势分析、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就业信息搜集以及就业中常见的法律法规教育等,这要求辅导员结合国家方针政策,在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沟通技巧,增强宣讲能力。唯有如此,辅导员才能在就业问题上帮助大学生化模糊为清晰、化彷徨为坚定、化抽象为具体,引导学生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不断开辟事业发展的新天地。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辅导员大学生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