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教学知识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0-01-09 22:02胡月霞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教学法教材评价

胡月霞

(内江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四川 内江 641112)

一、问题的提出

师范院校是我国职前教师培养的主要阵地。职前教师作为我国教师队伍的主要来源,其教学能力直接影响我国教师队伍的质量,影响我国的教育质量。随着国考教师资格证的开展,我国教师队伍的准入面越来越宽,对我国师范教育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小学数学教学法这一课程一般在大学第三学年开设,是小学教育专业数学方向的核心课程,是职前教师习得数学教学知识的主要课程,其重点是培养职前教师的数学学科教学知识(Mathemat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MPCK)。但在实际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学法这一课程并没有完全发挥其培养职前教师MPCK 的作用。这一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数学教学的相关理论,以基本教学理论居多,职前教师不能灵活运用数学教学理论。职前教师在对小学数学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时存在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这使得许多小学教育(数学方向)的职前教师在国考教师资格证面试时没有学科优势,在小学数学教师专业选拔时不能脱颖而出,就算是通过层层选拔走上了小学数学教学这一岗位,也不能完全胜任教学工作[1]。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职前教师没有储备足够的学科教学知识。教师只有建构起自己完善的数学教学知识架构,才能提高其数学教学质量。那么,对小学数学教学法这门课程怎样进行教学改革才有助于职前教师MPCK 的培养?从MPCK 的视角来研究小学数学教学法课程教学的改革能为国家培养优秀的职前教师,从而源源不断地为社会输送质量过硬、专业够精的优质小学数学教师,这有利于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整个师范教育以及我国教育事业的 发展。

二、MPCK 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内容陈旧

课程内容是指根据一定目标制定的某一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方法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是教材,教材既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材料,又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的教学往往是在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学生情况、紧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是教学的根本。而应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对接的《小学数学教学法》教材却存在较大的滞后性,很难反映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现状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另外,由于小学数学教学法课程内容与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存在许多交叉的内容,造成教学内容陈旧。

(二)实践时间不足

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几年中,小学数学教育专业(数学方向)学生积累了大量小学数学学科基础知识、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但教学不仅是一门技术活,还是一门艺术活,仅有理论知识还不足以让职前教师一上岗就能胜任教师这一职业,很多新教师在走上教师岗位后,面对不熟悉的教学课堂,遇到不是那么理想的课堂纪律时,往往会出现卡壳的现象,更无所谓艺术可谈。为了帮助职前教师尽快适应新的教学岗位,在小学数学教学法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接受更多的实战训练,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实训、实习时间投入不足和场地不足的限制而不得不草草了事。在实际课时的安排上,小学数学教学法这门课程大部分学校的课时安排只有48 学时,要在48 学时的时间之内完成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和实战实训的训练,难度很大。另外,小学数学教学法这一课程一般是安排在第五学期,而集中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而且实习的时间也只有八周,对于学生来说,学到的理论知识已经搁置了一年的时间,想要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就只有重新学习,而第七学期学生面临着实习、找工作、写毕业论文等一系列难题,所以往往是不复习而直接实习,理论不能指导实践,效果自然不会理想。再者,一些学校联系的实习学校较少,往往会出现一个教师带几个实习学生的情况,学生除了听听课、改改作业,也很少有甚至没有真正走上讲台的机会。

(三)评价手段单一

评价是为了考核,还是为了发展?传统教育评价更加侧重于评价的考核与选拔功能,是为应试教育服务的。现代教育评价更加侧重于评价的诊断和改进功能,认为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效率。但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法这一课程的评价只采用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总结性评价,而缺乏关心评价对象基础和情况的诊断性评价;只采用简单易操作的量化评价,而缺乏关注学生学习潜力和特点的质性评价;只采用关心评价对象是否达标的绝对评价,而缺乏关心学生个体发展的个体内差异评价。

三、MPCK 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法课程教学改革

(一)重编教材内容

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教材进行改革。为适应教学改革的目的和促进学生发展,要重新编制教材,教材内容在重视教学理论的同时强调对学生实战技能的培养[2]。为此,小学数学教学法这一课程的教材应该包括理论和实践这两大块的内容。

理论这块不仅要加强对各种教学理论的介绍,还应该加强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让职前教师能熟悉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读懂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设计打下基础;加强对小学数学教材的剖析,让职前教师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特点和设计理念,掌握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4个学习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同时要熟练掌握这4 个学习领域具体又包含哪些教学内容以及各个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熟知小学数学知识的脉络,帮助职前教师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掌握小学数学学科内容知识。

实践这块要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研究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的基础上,选取各种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

(二)强化实践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法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理论和实践二者缺一不可。考虑到传统教育中偏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的现状,要强化实践教育,可以通过教学设计和专业技能训练这两种方式来进行。

教学设计是小学数学教学法这一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教给学生教学设计的程序,而忽视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进行设计。为了加强教学设计的实用性,教师在讲授完相关理论后,可以邀请实战经验更丰富的一线优秀小学数学教师来给学生讲述教学设计的具体工作,以及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教学情况。然后给学生指定某一课题的教学内容,让其进行教学设计,在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的基础之上反复修改,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

通常,教育实践是在试讲和做微格的过程中进行的,因为所面对的不是真实的教学情境,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往往得不到特别大的进步。所以,教学设计完成后学生就应该将其应用到实践;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能展示教学设计的真实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实战中发现问题,从而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

(三)完善评价体系

评价是课程实施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评价本身就具有诊断和导向的作用,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不仅能促进职前教师学习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职前教师综合能力的形成。小学数学教学法这一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以后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因此这一课程的教学评价应该坚持四个原则。一是发展性原则。评价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现时的情况,更要关心学生的发展动力;不仅要关心某一名学生的发展,更要关心全体学生的发展。二是过程性原则。评价不仅应该关心考试的结果,更加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三是差异性原则。在评价的过程中,不能盲目地追求评价标准的统一,更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要充分考虑每名学生的发展特点。四是多元性原则。要从多渠道、多角度收集学生评价的信息,评价要倡导多主体参与,多种评价方法综合使用。在评价的内容上,不仅要考查学生小学数学教学法这一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要考查学生实践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考查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情况[3]。在评价的主体上,既要有任课教师的评价,还要有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在评价的形式上,既要有书面考查形式,还要结合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适时使用技能考查的形式。最终使每名学生都在评价中得到发展和提高,达到促进学生专业发展的目的。

猜你喜欢
教学法教材评价
针刺治疗术后肠梗阻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