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来华留学生文化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调查

2020-01-10 00:06文誉频梁宝方广西外国语学院文学院
科海故事博览 2020年3期
关键词:被调查者留学生汉语

文誉频 梁宝方 广西外国语学院文学院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掀起了一股“汉语热”浪潮,来华学习汉语的人数逐渐增多。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习者的言语交际能力,“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包含其中,要想正确地输出连词成句的完整句子,汉语语法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今,互联网的普及、智能终端和信息技术的繁荣发展,惠及人们生活的各方各面,从而使得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更为多样,获取方式也更加碎片化。人们都处在一种快节奏的生活当中,倾向接受高效率、精简练、快速度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涌现出一系列“微”事物进入人们的生活,例如“微信”“微电影”“微博”“微杂志”等,“微课”就在这一“微时代”中应运而生。微课的出现,无疑给传统的学习资源带来了挑战,同时它也打破了学习者获取知识的传统模式,不论是学习新知识还是温故旧知识,都能随时随地从这5—10 分钟短小、精炼、主题突出的微课视频里学习到所想学习的知识。

文章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中国概况》《中华才艺》《中国历史》等留学生文化类课程为实践对象,探索如何利用微课堂实现来华留学生文化类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以改变传统留学生文化类课程教学的弊病,探索出一个结构化、开放化、情景化、碎片化、可移动化的交互教学模式,实现留学生文化类课程教学的新变革。

在方法上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主要对广西外国语学院留学生实施问卷调查,将100 份以上的调查报告进行研究,对数据展开分析,以便能够直观地、清晰地从数据中获取信息。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对比分析微课、翻转课堂在来华留学生文化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搜集和考察大量文献,从语言学习动机、汉语习得、学习策略和文化学习等角度来总结微课、翻转课堂在来华留学生文化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之上,指出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又翻译为“反转课堂”或“颠倒教室”。简单而言,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自主学习,在课堂参与互动活动,并完成练习的一种教学形态。1996—2000 年,在美国产生了翻转课堂的概念和模型,2000 年被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两位教师在高中的课堂实施,由此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并在2011被加拿大的《环球邮报》评为2011 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2012 年,翻转课堂进入中国,迅速成为中国教学学界的热词,2013 年后,近千所大学进行了翻转课堂爆发式实验。微课堂是2008 年自美国首创,2010 年引入我国,2013 年在全国迅速升温,广大中小学和高校开始了火热的微课堂制作比赛。虽然微课、翻转课堂相对起步较早,但是将微课堂与翻转课堂结合起来却是近三四年的事情。

2014 年9 月1 日,教育部率先启动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应用研究”的课题,将微课与翻转课堂两种应用密切融合起来,再次引起了学界对技术与教学应用融合的研究热潮。互联网查询结果显示,关于微课堂的翻转课堂的研究论文共2255 篇,但是针对留学生课堂的论文几乎没有;单独研究翻转课堂在留学生课程教学中应用的论文,自2013 年至今大概15 篇左右,其中姜震(2014)分析和总结了来华留学生的教学特点,介绍翻转课堂的相关理念和方式,从而为来华留学生的教育引入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陈梅芳,冯少中(2015)提到翻转课堂在汉语国际汉语的研究尚处于空白的阶段,提出了翻转课堂在汉语国际教育的适用性并论证其作用机制;单独研究微课堂在留学生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仅有4篇,但是没有一篇是关于留学生文化类课程的。所以总体看,针对留学生文化类课程,开展以微课、翻转课堂在来华留学生课程教学的应用研究在国内研究成果较少,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调查研究对象

本研究所调查的对象:在中国广西外国语学院留学的100名留学生。

本研究所采取的方式是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将问卷制作成链接的形式,通过网上一些社交媒介发放问卷,被调查者按发放的问卷链接填写好问题。同时还运用到文献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进行调查研究。

(二)调查的内容

在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采用微课堂的翻转校园结合汉语教学是否利大于弊,能否吸引留学生的眼球,激发学习兴趣,并且能够让他们接受。

问卷共计20 题,其中涵盖几题有关中国历史文化方面的问题,最后一题设计为开放性题目,被调查者可以对此次研究提出意见评价,或是在跨文化交流学习中提出自己的独特想法。

本次调查者绝大多数是来华留学的留学生,被调查者分为男生和女生。本次问卷调查的年龄阶段为18 岁以下、18—24 岁、25—30 岁、30 岁以上等四个阶段。其中被调查者的年龄阶段18 岁以下占1.89%、18—24 岁占94.34%、25—30 岁占1.89%、30 岁以上占1.89%。

(三)调查结果分析

1.留学生汉语水平状况分析

根据HSK 汉语水平考试来判定,通过HSK4 级的人数占16.98%、HSK5 级的占30.19%、HSK6 级占1.89%、没有通过考试占50.94%。

本次问卷被调查者来中国学习汉语的时间长短为一个月到半年的占20.75%、半年到1 年占32.08%、1—2 年26.42%、3 年以上20.75%。本次问卷被调查者认为学习汉语最难的是:语法占69.81%、词汇占33.96%、汉字占50.94%、口语占3208%、其他占18.87%。

2.被调查者与微课翻转校园的关系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者上课教师使用微课堂的频率分别为:偶尔使用占66.04%、经常使用占30.19%、从来不使用占3.77%。

本次问卷被调查者一周接触微课堂的时长为:30 分钟—1小时占50.94%、1、—2 小时占26.42%、2 小时以上占9.43%、完全不接触占13.21%。

本次问卷被调查者观看微课视频的主要来源为:自己上网找占70.37%、朋友或同学介绍占55.56%、老师介绍占38.89%、其他占33.33%。

3.微课堂翻转校园对被调查者的影响分析

根据使用微课堂翻转校园后被调查者会对学习汉语越来越感兴趣的评价为:同意占72.22%、不同意占3.7%、不确定占24.07%。

在观看微课视频后,被调查者是否认为对中国文化有了进一步了解?根据以下数据显示:同意占81.48%、不同意占0%、不确定占18.52%。被调查者认为观看微课视频有什么好处:提高听力水占72.22%、提高口语水平占55.56%、更了解中国及中国文化知识占59.26%、更了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占48.15%、激发学习汉语的好奇心占37.04%、对汉语课更加感兴趣占38.89%、其他占22.22%。

三、微课堂翻转校园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和建议

以上的分析和描述可以知道微课堂翻转校园对留学生学习汉语有很大的影响和帮助。留学生通过微课堂翻转校园视频观看在潜移默化地熏陶着汉语知识,帮助他们学习汉语,提高他们在汉语各方面的水平。比如使用翻转校园提高他们的听力和口语,增加词汇量,科普中国文化知识。这足以证明将微课堂翻转校园视频到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重大,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出发,选取合适的视频片段,找到对应的教学方式,两者合二为一,把微课堂翻转校园视频带入课堂,在课堂展现微课堂视频,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是合理利用资源的关键。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有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要慎重考虑到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水平程度,选择合适的微课视频。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个人的知识经验和学习技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就是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刘珣(2000)从语言习得理论出发,认为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可以促进第二语言的内化、存储、提取或使用。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差异意味着他们对汉语词汇量掌握的情况不同。微课视频中如果含有大量俗语和方言俚语,就不适合初级水平的学习者观看,他们理解起来会很困难。所以教师在选取微课视频时要慎重考虑到微课片段的语言构成和语言的难易程度是否符合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如果在授课的过程中小部分留学生对于播放的微课短视频理解还相对困难,那教师应提前标好注释,向留学生讲解,这样才更有利于整个班级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效率。

第二,教师要利用好微课视频作为新兴的多媒体影视资源。余倩虹和李珊珊(2014)指出汉语教学可合理借鉴综艺节目的情感性及互动性,以此来充实教学中的内容。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走向成功的一半”,将微课视频用于课前导入部分以便增加整节课的趣味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将微课视频放到课堂中间部分,可以联系到课文内容和话题讨论,运用视频片段直观的优势配合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以快速地理解该知识点的含义;在课堂中段往往出现留学生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插入微课视频的播放可以提升课堂学习的趣味性,由此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将微课视频放到课堂末尾则让学生回忆本次课堂所学的内容和知识点,对课堂的总结和概括也有重大作用。

第三,不同类型的课程教师需要选择制作适合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微课片段。沈晓梅(2018)提及只要严格选取影视教学的片段有效结合,无论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上还是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中,微课视频都会展现其独有的优势。再加上微课教学视频本身的娱乐性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够降低留学生们的学习焦虑,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授课中,汉语听说课或读写课主要是针对语言技能的训练,那么教师可以采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朗读者》这几档节目辅助教学;而汉语综合课对于留学生来说比较注重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像这类课程可以采用《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一些锻炼与人沟通打交道的节目;还有专门注重传播中国历史文化的课程,可以尝试结合《国家宝藏》历史文化类节目与中国历史文化课。教师应选取极具代表性的微课片段与教材相联系,并且该片段能够很好地为留学生提供帮助和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发挥好辅助教学的作用。

第四,为了表现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厚和丰富性,可以筛选制作出不同微课的课程资源。留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的同时也能多方面地认识、理解中国文化。优秀的微课视频在营造轻松氛围的同时蕴含着独特的文化特色,还会覆盖到衣、食、住、行等方面,也能折射出中国文化的积淀。教师可以探索更多微课视频巨大的潜能,合理地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观看微课视频所传达的视觉和听觉信息,感受中华文明,产生对中国的好奇心,提升学习汉语的兴趣和信心,真正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将微课视频引入翻转课堂具有文化承载功效,既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又可以发挥一定的文化传播功能,教师选取合适的节目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逐渐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这对提高他们文化接受能力有很大的益处,从而能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

猜你喜欢
被调查者留学生汉语
学汉语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00后阅读偏好的三大特点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留学生凌虐同学案”给谁提了醒?